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麒麟博物馆] 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复制链接]
961
发表于 2008-5-19 13:42 | 只看该作者

2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2
发表于 2008-5-19 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3
发表于 2008-5-19 13: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4
发表于 2008-5-19 13:5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05-16 03:09M:

光可鉴人的漆面.

紫檀画桌案面也用漆,是否是苏作呢?京作不用漆?
据说紫檀家俱京作不用漆而上蜡,如果在宫里看到的紫檀家俱如果用漆,能否鉴定为过去外阜各方上贡的紫檀家俱呢?
先谢谢各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5
发表于 2008-5-19 14:0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05-13 01:31M:

然而这种“格”是否包括海南黄檀和降香黄檀呢?
然而国标表述香枝木心材的特征为红褐色、带有黑色花纹.......。那么过去制作海黄家俱把带有黑色花纹材质统统去掉了不要了?光要“明黄”的?
如果上家把带有通 ...

接着问。
过去在海南有钱人家的房子大梁、横梁是用黄花梨材质的还是用菠萝格及其他材质的?为什么?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6
发表于 2008-5-19 14:0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05-16 02:46M:

实物现藏在浙江博物馆.
有说这是朱家溍先生捐赠的.
朱先生据说是理学大师朱熹的二十五世孙.

底屉.上了漆.

案面中的四角是圆角的做法吗?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7
发表于 2008-5-19 16:1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真是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8
发表于 2008-5-24 20:5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1-7 12:14:
博物馆的特定氛围与光线下,看见的就是这个样子...黑亮紫红


非常喜欢这个大案

多谢楼主的照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9
发表于 2008-5-24 20:5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5-19 13:43:


这个雕漂亮至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0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1:1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rolleicaman at 2008-5-24 20:51:

非常喜欢这个大案

多谢楼主的照片

欢迎阁下来麒麟.
这个案子应该是上博明清家具馆的镇馆之宝了,传承有序,年代可考,而且收藏履历记录详实可靠,都是在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一代藏家.
家具的断代一直不乏争议,因为总体而言缺乏年款与款识.新说的依靠纹饰断代,只可以说是一个辅助手段.毕竟上好硬木家具的制作不比官窑瓷器,可以官家定点定款定时定量地成批生产.
至于单看家具的外观皮壳包浆就可以"断代",似乎也缺乏说服力.因为外观皮壳包浆往往更受使用环境与藏储环境所影响.相对而言,时间的因素并不是最主要的.而且,越来越多的实物为证:包浆是可以在短时间内人为做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1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1:2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5-19 14:05:

案面中的四角是圆角的做法吗?谢谢!

回架兄:
四角是方的.正面因为有厚重的漆膜,看不出有攒边的痕迹,但从底屉的照片所见,应该还是传统的四角攒边成面.
四个案角,估计应该是粽角成榫.大概做的是暗榫,从外观看不到榫头.

[ Last edited by eddie2008 on 2008-5-26 at 11:26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2
 楼主| 发表于 2008-5-26 11:4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5-19 13:32:
又看了eddie兄那个案子的漆色,与俺后上的架几案漆色不太一样,是否“宫里“的与“地方”选择漆色有些不一样呢?一般来讲什么样的朱漆颜色为“皇家”标准呢?

配色是很讲究的技艺.
有说最正宗传统的中国红,应该是土红色,因为中国自产的红色染料来源是茜草,而茜草只能够染成土红的"红",这在春秋战国以至先秦的出土实物中都有例证.
后来,大概是西汉时候,通了西域,引进了原本不产自中土的"红花",也称"正红花",这种来自西域的植物的萃取物能够染出非常鲜艳亮丽的"红",又称"鲜红".
鲜红与土红,自然是前者更美观,很快就风靡神州.
五星红旗的红,就是鲜红.
海峡那边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属于土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3
发表于 2008-5-26 15:5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再次谢谢eddie兄的解疑回帖!
几天前请教业内行家,关于老紫家俱表面(不包括底下)上漆,有说法,过去人家过年要给长期缺乏保养的家俱定期刷漆传统,使之焕发一新,衬托瓷器颜色,迎接新年;文革时期也有上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4
发表于 2008-5-27 20:2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5-26 15:55:
再次谢谢eddie兄的解疑回帖!
几天前请教业内行家,关于老紫家俱表面(不包括底下)上漆,有说法,过去人家过年要给长期缺乏保养的家俱定期刷漆传统,使之焕发一新,衬托瓷器颜色,迎接新年;文革时期也有上漆的 ...

也相当于过年前粉刷家里墙壁、贴新的窗户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发表于 2008-5-27 20:4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5-6 12:47:

回兄台:
适才查了一下,南北朝时代以绘画理论《古画品录序》垂古的谢赫的原话是:
迹有巧拙艺无古今
原意指的是绘画艺术与技法.
说家具的"艺无分古今",在下到是第一次从掌柜那里受的 ...

多谢老师指点。

如果是掌柜道出的“艺无分古今”,那就太油菜!
所以才好奇啊。
这有点类似于紫砂壶界泰斗级人物顾景舟大师对有关壶艺的论述。“凡是意仿明代作家类型的壶,无论在技艺上、泥色上都是远远超过历史原作。因为社会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事物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更是长足地提高著。所以将摹制品与明代传器相比较,都显示出後代摹仿品的优越水平。至于清初延至中期的几位杰出的大家,如陈呜远、圣思,邵大亨等的旷代佳作,尽管复制者技巧有多麽精工,终觉得在神韵上有所不逮, 不免宥于玉与燕石的差别。”
明晚期和清早期的明式家具犹如“陈呜远、圣思,邵大亨等的旷代佳作”,今人只是在不断的模仿,“尽管复制者技巧有多麽精工,终觉得在神韵上有所不逮, 不免宥于玉与燕石的差别。”(可能正因为顾老有如此的胸怀才成就了后来大师的美名,什么口称不让古人?嘿嘿~等着吧)
清式家具一般都重雕,犹广作甚,直白、繁缛、浮华。可能“社会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事物是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更是长足地提高著。”对此更加有利,“艺无分古今”更为合适。今人完全有必要尽情地去享受现代生产力带来的便利。胶、砂、电,大可来者不拒,家具不总是买来拆的吧。
民国的家具和民国的紫砂一样,不是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原因,民国壶的流部分总觉得低三下四,抬不起头,造作。
同是岁月留痕,在下乎想明式家具更有魅力(老气、味道),相当于紫砂中的光素器。见缝插针式的大雕大镂之物也毕竟相对易损,品相难存眼花。
来一把据说顾老在生命的最后还念念不忘的壶-老人家心目中的神器。一定要让他的弟子护送他到上海去再看一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9-12 15:11 , Processed in 0.13565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