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点理论] 林海微澜:漫话海南黄花梨-Eddie的海黄文玩与小件

[复制链接]
991
发表于 2010-5-18 08:1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54g :54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2
发表于 2010-5-22 23:2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一闪而过的  黄花梨护法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3
发表于 2010-5-22 23:2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好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4
发表于 2010-5-29 00:0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谢谢抬爱。
这发呆的功夫修炼许久了。
这帖子也沉寂了许久。
2010年的海黄,大概也不需要“炒作”了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正的海南黄花梨,早两三年还可以说多少有个把厂家尚有底气在“生产海黄家具”,只不过是一只手还是两只手的问题:“一只手数不过来,两只大概足够了”。

现在的大江南北,继续量产海黄家具的生产企业,还有么?

炒作总有目的,筹码都筹不齐,炒出来的空间,用什么筹码去兑现胜利果实?

至于强调“海黄自古就是皇家专用的名贵木材”的人云亦云者,更是让人忍俊不禁。
这帖子里不少的海南当地土做粗做,也许海南的水牛,也是皇家宫里内廷行走的,对否?

指鹿为马,简称马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5
发表于 2010-5-29 00:0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0-5-29 00:05 发表


谢谢抬爱。
这发呆的功夫修炼许久了。
这帖子也沉寂了许久。
2010年的海黄,大概也不需要“炒作”了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真正的海南黄花梨,早两三年还可以说多少有个把厂家尚有底气在“生产海黄家具”, ...
:D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6
发表于 2010-6-4 15:3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7
发表于 2010-9-27 16:3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48g :48g :54g :54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8
发表于 2010-10-10 01:5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感谢关注这个帖子的同好。
这些日子有同好在QQ上问起,成事不说,这个帖子算是到站了,所以不想继续发图。
关于海黄的辨识,转一个段子,09年发在古典网的,算做完整吧。
也以此回复那些关心“断木”的同好。

林海微澜:紫黄文化之说收藏:断木标签:  紫黄文化  林海微澜  收藏文化  2009-08-02 15:42
在下以为“断木”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权衡考量因素:

首先:察。
察,就是仔细看。所谓“明察秋毫”。不仅看得仔细,而且看得全面。
比如说:一段木方六个面,上下两个截面,前后左右四个径向切面。完整地看个仔细。
两害相权取其轻,仔细地看,比粗略地看要更可靠,全面地看,比片面地看要更有说服力。
此外,不仅是木质的“察”,还有木件器型的“察”。
比如海黄算盘。真品看得多了,仿品往往比较容易在“器型”的察上看出端倪。

其次,嗅。
嗅,就是闻气味。气味不等于味道。因为味道也涵盖了口舌辨识的“味”,这是味觉的范畴。而嗅,指的是嗅觉范畴。
天然的植物,有气味是很平常的事情,松木,樟木,核桃木,都有各自的气味。简单地理解:木头有味道不奇怪。只不过,黄花梨的气味比较特别。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阁下多闻闻,多加比较,先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吧。
在下闻黄花梨的气味,积累感性认识的渠道主要是各式各样的工艺茶壶与盖罐盖杯,以及一定数量的笔筒。闻得多了,慢慢地就不由自主地朝着见多识广的方向走了。下一步,希望的是熟能生巧。

察也好,嗅也好,首先是端正自身对客观外物的正确认识。比如说面前有这么一件木制品,通过主观的察与嗅,来获得对它的正确的,准确的客观认识。
然后,与自身在之前积累的认识相对照;与参照物进行比对。

第三,权。
权就是衡量。
也有人说手感。
这是比较因人而异的主观判断。不太容易理解。比如有人说“坠手”,或者“手感沉重”等等。
举一个例子吧。是曾经经历的实事。希望有助于阁下理解:
2008年底或2009年初,在下去某红木家具生产集散地看实物。某厂家(网上也算是有些捧场客的所谓“用心做家具者”)指着多件回流货说,这是“越”,那是“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豪情万种。
在下仔细看了看某张交椅,该厂家言之凿凿说是“海”的,然后开始了自己的“权”。
首先,用双手拎起来掂量了一下。
然后,左右两手只用食指与中指合共四只手指把这张“海”交椅给“抬”离了地面;
再然后,左右两手只用食指合共两只手指重复上面的举止,“海”交椅同样离开了地面;
最后,只用左右两手的尾指合共两只手指。“海”交椅也“起来”了。

在下于是转头对该厂家说:窃以为这张交椅不是海黄的。
厂家不悦,仔细看了看,然后说:这当然是海黄的,不过是海黄的白皮料。

在下于是缄口不言。心里有数。

希望阁下由此可以理解“权”是怎么一回事。

在下通常就是这么“断”木的,从察开始,然后嗅,然后权。
大致有了个端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99
发表于 2010-10-10 11:1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会一直关注的:48g :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0
发表于 2010-10-13 02:0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原帖由 datao 于 2010-10-10 11:12 发表
会一直关注的:48g :48g


感谢。
海黄如今正在逐步退出流通市场,有一定尺寸的家具器物也越来越稀少。
抚今追昔,还真有些应验了那句话:
海黄没了,越黄就是海黄。
色泽纹理和质感上好的越黄,“被海黄”已成为主流。
人往高处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1
发表于 2010-12-15 20:5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48g :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rosewood123 该用户已被删除
1002
发表于 2010-12-21 16:5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3
发表于 2010-12-21 18:2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48g :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4
发表于 2011-2-6 17:3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原帖由 rosewood123 于 2010-12-21 16:56 发表




老海黄即将成为史话,不是危言耸听吧!:hello :hello


这个帖子放了许久了,过年得闲,沉下心来,好好审视一下曾经的说辞,补充几句吧。
史话不好说,不过海南黄花梨大概在流通市场上也退得七七八八了,成器的海南黄花梨家具,大概没多少件了吧(新料不算,因为雨后春笋般的新料制作,外观上和越南亲戚太接近,这样的“海黄”,窃以为存疑)。只是不可以因为流通市场上不见踪影就否认其客观存在,海黄长物的主流,在高端小众的资深爱好者和曾经的制作者之间小范围地流通而已。这就好比张大千的真迹,市面上难得一见,只局限于小众的收藏与交流。如果因为市面上见不到张大千的真迹就否认其存在,这思维逻辑就真的是有问题了。
危言耸听与否,各自思索吧。老旧物件数量有限,遇缺不补。
至于那些笃信20年海南黄花梨成材的人,不妨看看说这话的那位所谓专家,20年前在忙些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5
发表于 2011-2-6 17:3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原帖由 Eddie 于 2007-4-29 11:00 发表
感谢垂青在下红木漫话-随笔随言的同好.
在下一介红木爱好者,喜欢各式各样的红木制品.地方所限,家具是没办法多多益善的.所以,对文玩小件,越来越关注.瞄得久了,伸手就自然而然了.
于是,一天一天,一件一件,日积月累,看 ...


2007年初开这个帖子的时候,原本打算这由简入繁,后来有些意兴阑珊了,因为关注“财富”的人更多,喜欢材质的爱好者有限。所谓小众,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于是选择了“退”。
不过。几年下来,还是那句话:海黄越黄,就如同双环汽车的车标,两个部分重叠的圆圈.大部分的海黄越黄还是容易分辩的,重叠的部分,因为一脚踏两船,难度大些.
大部分的海黄越黄,还是容易分辨的。至于怎么分,察,嗅,权。

只是如今的越黄也一路高歌了,纹路纹理好的越南黄花梨,价格直追海黄。
有时候还真的需要学习难得糊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4 07:19 , Processed in 2.07787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