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ly posted by 鱼目 at 2008-5-30 22:11:
正如Eddie说言,架兄的图片在下更是叹为观止。
京作的出现好像是在广作的发展高峰之后的事。想必京作受广作的影响应该更大一些吧?濮安国先生在他的“明清家具鉴赏”一书中有对苏、广、京作的一些专门论述。更有趣的是还登录了一些皇帝对清宫做家具的批复。
另也想请教架兄、Eddie两位
说“艺无分古今”,那“工不分南北”可否乎想?
谨回兄台:
艺无分古今是掌柜的原创.掌柜的评点如下:
"古人能做到,今人为何不能?况且咱们的工具更先进,怕只怕内力不足罢了,但内力不足想仿造旧家具可能并不很困难,细心一点就可以了~~所以关于断代是只敢断新,不敢断老,即便他做得再逼真".
在下很敬重这一种说法.
至于兄台的"工不分南北"说,窃以为传统中国木器工艺的精髓在于榫卯,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到的确是大江南北殊途同归,不应该也无法硬性地割裂甚至将南北对立开来.
尽管几百年来木作的制作工艺有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不断前进中,但作为根基的榫卯则基本上还是以沿袭与继承为主旋律.毕竟有结构物理力学的自然规律的客观约束,窃以为在榫卯方面要求有革命性的突破与创新,难度很大.
濮安国先生是地道的学院途径的职业研究学者.行内知名的两位长发修行长者之一.安国先生的束发花白,很艺术人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