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麒麟博物馆] 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复制链接]
1006
发表于 2008-5-30 21:3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5-30 11:01:
这个是苏作的?

广做的苏作,苏做的广作,京做的苏作。
苏作的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7
发表于 2008-5-30 22:1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5-29 16:13:

谢谢eddie兄回帖!
从现在老紫檀家俱的风格及特征看,京作受广作的影响大一些吧。为什么乾隆皇帝元年,在养心殿造办处设广木作呢?
据资料查到18世纪,康熙47年至乾隆60年间,造办处工作过广东工匠70名【康熙 ...

正如Eddie老师说言,架兄的图片在下更是叹为观止。
京作的出现好像是在广作的发展高峰之后的事。想必京作受广作的影响应该更大一些吧?濮国安先生在他的“明清家具鉴赏”一书中有对苏、广、京作的一些专门论述。更有趣的是还登录了一些皇帝对清宫做家具的批复。

另也想请教架兄、Eddie兄两位老师
说“艺无分古今”,那“工不分南北”可否乎想?

[ Last edited by 鱼目 on 2008-5-30 at 22:1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8
发表于 2008-5-30 22:3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5-30 10:55:

谢谢eddie兄讲解。
俺是想学点老家具相关知识,苏式、广式紫檀家俱除了图案选材、造型有所区别,在髹漆部位和面板用材质,也是判断其之间区别方法吧。
京作紫檀家俱吸收苏作、广作的精髓,在髹漆、面板工艺方 ...

这应该是广东师傅的手艺!大概清末的东东了!什么都不讲究!肉板够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09
发表于 2008-5-30 22:34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架几案 at 2008-5-30 11:01:

1000#这件应该是某地方进贡的!不是广作、京作及苏工,窃以为杂交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0
发表于 2008-5-30 22:3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5-30 15:46:
通常说的苏工,总是以为用料节俭.
在名贵硬木制作方面,因为材料的捉襟见肘,苏工更用心在"工"上,于是有各式各样的攒接拼接的曲尺,让人叹为观止,好象是机器批量制作的精准一致.
但当年的苏工用料也有大度 ...

这个那天怎么没有说啊?
抗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1
发表于 2008-5-30 22:4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迷糊 at 2008-5-30 22:31:

这应该是广东师傅的手艺!大概清末的东东了!什么都不讲究!肉板够厚的!

俺就不相信会是在王府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2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17:3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鱼目 at 2008-5-30 22:11:
正如Eddie说言,架兄的图片在下更是叹为观止。
京作的出现好像是在广作的发展高峰之后的事。想必京作受广作的影响应该更大一些吧?濮安国先生在他的“明清家具鉴赏”一书中有对苏、广、京作的一些专门论述。更有趣的是还登录了一些皇帝对清宫做家具的批复。

另也想请教架兄、Eddie两位
说“艺无分古今”,那“工不分南北”可否乎想?

谨回兄台:
艺无分古今是掌柜的原创.掌柜的评点如下:
"古人能做到,今人为何不能?况且咱们的工具更先进,怕只怕内力不足罢了,但内力不足想仿造旧家具可能并不很困难,细心一点就可以了~~所以关于断代是只敢断新,不敢断老,即便他做得再逼真".
在下很敬重这一种说法.
至于兄台的"工不分南北"说,窃以为传统中国木器工艺的精髓在于榫卯,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到的确是大江南北殊途同归,不应该也无法硬性地割裂甚至将南北对立开来.
尽管几百年来木作的制作工艺有长足的进步并且还在不断前进中,但作为根基的榫卯则基本上还是以沿袭与继承为主旋律.毕竟有结构物理力学的自然规律的客观约束,窃以为在榫卯方面要求有革命性的突破与创新,难度很大.

濮安国先生是地道的学院途径的职业研究学者.行内知名的两位长发修行长者之一.安国先生的束发花白,很艺术人的模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3
 楼主| 发表于 2008-5-31 21:5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迷糊 at 2008-5-30 22:31:

这应该是广东师傅的手艺!大概清末的东东了!什么都不讲究!肉板够厚的!

迷糊兄进去......的时候,是否见过这一件?(995楼)
坦白说这样用紫檀,认真心疼得紧.

[ Last edited by eddie2008 on 2008-5-31 at 22:0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4
发表于 2008-5-31 22:1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5-31 21:57:

迷糊兄进去......的时候,是否见过这一件?(995楼)
坦白说这样用紫檀,认真心疼得紧.

[ Last edited by eddie2008 on 2008-5-31 at 22:02 ]

土不垃圾的一大堆,谁说里面皆精品来着!有精品!百分之十大体…俺是有眼无珠,兄见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5
发表于 2008-6-1 12:5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5-31 17:31:

...濮安国先生是地道的学院途径的职业研究学者.行内知名的两位长发修行长者之一.安国先生的束发花白,很艺术人的模样.
...

多谢老师的开导

哈哈~我们这里就不一样了,别以为走在街上留着长发的小伙子都是美院学生或者年轻的艺术家,十有八九是个美发师

现在交往便利,过分强调什么工好像意义不大,做好家具的意识可能更重要,心到,可能不一定能手到,但心不到手到犹如天方夜谭
好家具就是好家具,和时间的长短新老没有关系?

还有一位“长发修行长者”是谁啊?在下很想知道。

[ Last edited by 鱼目 on 2008-6-1 at 12:59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6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17:56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另一位是台山兴隆伍炳亮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7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18:0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迷糊 at 2008-5-31 22:11:

土不垃圾的一大堆,谁说里面皆精品来着!有精品!百分之十大体…俺是有眼无珠,兄见笑了!

啊......这么夸张,听起来象......看得眼珠都掉出来的样子.
还是觉得:紫檀宫廷家具与非宫廷的明式文人家具有些区别是无法逾越的.
也许分别看待会容易理解一些.
红墙内外......两个天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8
发表于 2008-6-3 11:0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05-30 03:15M:

一直很感谢架兄的图片,很开阔眼界,从那帖集天下大成的柜子案子开始,是当代紫黄重器的观止.
苏式广式(在下交往的广州老木人喜欢用的词是:广装/广妆),有的是特点很鲜明的,比如苏的软屉,小料攒接的各款曲尺与斗勾 ...

eddie兄客气了,俺一直是拿着图片教材找人讨教,收益的是俺呀。
前辈们讲,京作(造办处),凡是在家俱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一律倒楞处理的“法则”,不知上博那大画案是否就是京作的。包括上那些宝座。是不是从这一角度也来学习判断识别广式、京作...的区别呢?
据资料记载广州在清代,尤其是乾隆中期时代,上贡紫檀各类家俱比比皆是。资料中都有描写记载,包括宝座。
如果不进贡家俱,清三代造办处广作那么少的人(人次),如何满足宫中那么多的广式家俱呢。
记得书中记载那时候在广州十三行老板家里都有各类紫檀家具,现在没有可能因战争、外流、损坏、藏家手中等各种原因.........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9
发表于 2008-6-3 11:1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05-30 04:00M:
请教架兄:这个斗勾七屏的座面是硬屉还是软屉?

当时没注意,不过迷糊兄已经给“打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20
发表于 2008-6-3 11:1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eddie2008 at 2008-05-30 03:46M:
通常说的苏工,总是以为用料节俭.
在名贵硬木制作方面,因为材料的捉襟见肘,苏工更用心在"工"上,于是有各式各样的攒接拼接的曲尺,让人叹为观止,好象是机器批量制作的精准一致.
但当年的苏工用料也有大度 ...

那么从此帖看出,当时京作(造办处)是采用广匠的做法,倒楞。
广匠把这种工艺带到京作(造办处单设广木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9-12 11:35 , Processed in 0.11424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