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说枕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1:34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这帖子如今回头翻看,很无奈。
原本首发在古典网。可那边三天两头的改版,于是图片周期性开天窗。
奈何?
奈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3 11:36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感谢关注这个帖子的同好。
完整的版本,请谷歌:林海微澜+说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发表于 2010-6-13 15:18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点拨真不敢,只是闲时看看学习“悟本”。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发表于 2010-6-13 15:20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0-6-13 11:35 发表
这帖子如今回头翻看,很无奈。
原本首发在古典网。可那边三天两头的改版,于是图片周期性开天窗。
奈何?
奈何?


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2:12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架几案 于 2010-3-16 10:57 发表


俺有所启发:少年学儒家,中年学道家,老年学佛家。
找个日子去道家的地方静心生慧。


道家?到家。
最近好像很火了一把,
这世上真的有神仙么?
成功可以复制
曹操也无非是古为今用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1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2:14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帖子最初发在古典。
瘦版主喜欢不断升级,于是天窗频出。

为表对厅座和架兄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尊重,半夜三更好好补功课,把这帖子认真"重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2:15 | 只看该作者
林海微澜:说枕主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0-1-1 01:29 | 只看该作者 | 倒序看帖 | 打印 | 使用道具


2010,贺新年。
地球是圆的,有人过公历年,有人重农历年,西洋人的历法是太阳历;中华文化的农历命中属阴。
雪域高原的西藏有藏历,伊斯兰教,佛教各有各的教历。
求同存异。

于是动动最本原的脑筋。
子曰:食色性也。
生命的循环叫做生息。

关于这“枕”的琢磨不是一天两天了,起因不过是当初贪得意而上手的几只孩儿枕,材质越南黄花梨。
适逢九州方圆风声鹤唳地鼓噪说找到了魏武王曹操曹孟德的墓地。
出土的证据中竟也有这么一件名曰“慰项石”的东西。
且由此切入这“枕”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3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2:15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0-1-1 0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eddie2008

(来自互联网)
中医解秘曹操高陵“慰项石”

作者:杏林虎 (睡虎)
  
  昨天见新闻说找到曹操的陵墓了,并出土了大量宝器,而在众多出土物中,最具价值的是块“慰项石”。
  “在追缴该墓被盗出土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的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历史依据。”
  
  一、“慰项石”与颈椎病
  咱们就先由“慰项石”谈谈颈椎病吧。
  现在电脑使用者中,白天脖子受累,晚上不能充分放松,颈椎病患者数量众多,且趋年轻化。
  推拿手法的运用,是让颈项局部肌肉、韧带放松,血循改善,从而使头脑清醒。再加上扳转的特殊手法,纠正颈椎错位,从而使颈部交通通畅有序,人的司令部才能正常工作。治疗后推拿医生也会嘱道 “睡觉时,枕头下放一点,一定要让枕头把脖子也托住,不能让脖子悬空。”
  “枕头”不应叫这个名字,应该叫“枕脖”,因为当人睡觉时,如果着枕部位是头(后脑勺),脖子就是悬空了,局部肌肉得不到充分的放松,重力反向作用于颈椎的自然生理曲度,所以这样脖子就得不到充分的放松。而托住脖子后,脖子有了依附物,得以充分放松,还能维持自然的生理曲度,人在入睡时,全身肌肉最放松,所以脖子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有时能起到推拿的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商家推出能治疗颈椎病的枕头,说什么有红外线、磁疗、火山石等等,那些都是花架子,关键就在这个“枕脖”上。说到这里再多说些枕头的用法,
  “枕头的高度应是仰卧位时床面与颈后空隙的距离再加上3厘米左右为宜。枕头过低,起不到效果,枕头过高则会让颈部被过分垫起,前凸增加,这会使颈前部肌肉受到牵拉,影响颈动脉向脑部供血,引发脑缺血。”
  我们回到曹操的“慰项石”上。“慰项石”比起“枕头”来,显得即有文气,又专业。“慰项”仅此二字,就概括了我上面说的一大堆话。“项”在古语中指“脖子”,如项上人头、项链等。就点出,慰的不是头,关键是脖子。操所用枕者非头,乃项也。译成09年网络用语是“哥枕的不是头,是脖子。”估计以后电视上会出现曹操为枕头做的广告了。
  
  二、曹操的病情分析
  再说说曹操的头风病。正史《三国志• 魏书•方技传第二十九》记载华佗事迹时曾有提及:
  “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病历简况
  姓名:曹操 性别:男 年龄:66 住址: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
  籍贯:安徽亳州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 婚况:已婚
  主诉:头痛伴心乱目眩数十余年。
  现病史: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
  即往史:未知
  婚育史: 妻妾共有15位,育26子。
  (以下病历分析,多为猜测,看客只当消遣罢了。不过,这也是从一个中医人眼中看到的一些信息。)
  从病历上看,妻妾成群,筑台铜雀,故肾阴虚损应是病之根源,阴不涵阳,气逆上奔,加之殚精竭虑,心神久耗,心乱目眩,应属内风范畴。佗所针之鬲,许为“膈俞”,其所治之疾乃诸气上逆之症,且为血会。降气回血,随手而瘥。然非根本之法也。节欲保身,精神内守,是其本源,然操非佛道,风华正茂,激昂文字,意气风发,安能守此清规,故佗言:“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太祖误以佗延诊怠治,心怀不满。及得知假妻病而不赴召,怒火中烧,狱而杀之。犯下千年大错,致使华夏医学外科之滞缓。
  
  三、华佗之死
  说到这里,就得说说华佗之死了。在丁启阵《曹操为何杀死神医华佗?》一文中指出:
  “关于这个问题,迄今为止,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华佗为了得到官职要挟曹操,惹恼了曹操;一说是曹操怀疑华佗想要害死自己,为关羽报仇。”
  原文分析很精彩,可在网上搜到,这篇文章提到的我就不说了。这两种观点,主张要挟说的是历史学家,提出报仇说的是小说家。一个站在官方的角度,一个站在蜀汉的角度。这里我提出一种猜想,是以中医人的身份,站在中医学角度,谈谈此事。
  这个问题关键是三点,一是为什么华佗履召不见。二是为什么不给曹操治好头风。
  第二个问题在上面已经谈过,所谓治得病,救不了命,也正是指这种现象,“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病可治”。可跟本问题不解绝,不知养生,只谈治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第一个问题,则涉及方技人的习惯问题,《后汉书》本传记载,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所以从事这些职业的人,总是有些淡薄名利,恶于官场奉迎,追求的是内心的清静自在。履召不见及入仕而退的医者,历代皆有,唐朝的药王孙思邈,明朝李时珍等,还有不善权术而为人所害的春秋时神医扁鹊。所以这行人所研之术,乃活人愈疾之道,一旦与权术扯上关系这些人的“心眼儿”就显得不够用了,其实也不屑为之,所以人们通常给这行人帖上道德标签。当然世上什么也不是绝对的,学中医的人知道这个道理,有阴必有阳,阴阳相附,我们的医圣张仲景,就是长沙太守,不办公的时候,就敞开衙门看病,想想真是滋润啊,呵呵。留下千古巨著《伤寒杂病论》,戏剧性的是《三国志》未曾提及一笔。而华佗有传,只因《青囊经》的失传,医圣之位让与仲景,而世人只能具有传奇性的称其为“神医”。
  
  
  天马行空,目无边际的侃了半天,也只是一家之猜想,饭后消遣罢了。曾几何时,横槊赋诗,临观沧海。现在居然被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在网上晒那块没有被华佗橇开的头盖骨(这事儿是《三国演义》里的记载),历史与现在突然有了交集。看到这则新闻,突然想起:《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4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2:16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0-1-1 0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eddie2008


    贴图。曹操的枕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2:17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0-1-1 0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eddie2008

这几日关于曹操墓的议题一直在发酵,真伪有争。事不关己。
且专注于这“枕”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6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2:17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0-1-1 0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eddie2008
   
枕,卧所荐首也。——《说文》

辗转伏枕。——《诗·陈风·泽陂》

险且枕。——《易·坎》。郑注:“木在首曰枕”。 陆绩注:“枕闲碍险害之貌。”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战国策》。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章荏切,斟上聲。《說文》臥薦首者。《釋名》枕,檢也,所以檢項也。《詩·唐風》角枕粲兮。《禮·內則》斂枕簟。 又《唐韻》之賃切《集韻》《韻會》《正韻》職任切。義同。 又車後橫木也。《小爾雅》軫謂之枕。 又魚腦中骨曰枕。《爾雅·釋蟲》魚枕謂之丁。 又姓。《姓苑》出下邳。 又《廣韻》直深切《集韻》持林切,𠀤音沈。繫牛杙也。 又木名。《釋名》烏梓一名枕,一名豫。又《本草綱目》枕木卽釣樟。 又叶知險切,音展。《詩·陳風》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爲,輾轉伏枕。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楷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2:19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0-1-1 01:48 | 只看该作者
简单地理解:
1、枕,卧荐首者 (躺着的时候承垫头首之物)
2、枕=检,检项,关脖子的事
3、车后部的横木 (上古时代的车是马拉的木车)



中华文化有自己很特别的传承:象形文字。
这“枕”既然是木字偏旁,大概最初是脱不了“木”的干系的。

只不过木质器物保存不易,如今出土的历史上的古董“枕”,年代久远的还是无机材质的或陶或瓷,以及这号称“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石头枕。 (真伪不置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8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2:20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0-1-1 01:55 | 只看该作者
大概一年前左右的光景,在下曾仔细地拍了好些个博物馆殿堂级别的“枕”,藉此机会,一一摆出来,堆砌一个关于“枕”的帖子。

(图片拍摄于2009年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9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2:21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0-1-1 0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eddie2008

这是历史上的真品瓷枕。
出处:上海博物馆。
所有图片只是压缩大小以适应上网限制,无其他处理。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0
 楼主| 发表于 2010-8-25 02:23 | 只看该作者
发表于 2010-1-1 0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2# eddie2008


简单介绍一下年代顺序:
大一统的中国,从天下归秦开始。
先秦
西汉
东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五代十国
北宋 西夏辽金
南宋 金元



民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22:50 , Processed in 0.20279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