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海微澜:漫话红木--随笔随言 说鼓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1-6-14 13:3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1-6-15 10:04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三江渔夫 于 2011-6-14 13:32 发表

这个请不动
910386910387
别让鱼价再带高CPI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23:33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感谢老几位。
鼓捣鼓捣这个帖子吧。
这“圆”与“鼓”的“是非”,原本是在下与兴隆主人的某次漫谈,无心插柳而已。
当时伍炳亮先生兴致好而随口提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富贵”凳的“富贵”之名的不靠谱。
结果聊着聊着就跑偏了盯着近在眼前的圆鼓鼓的凳子。
于是有了“有束腰的叫圆凳,没束腰的叫鼓凳”之“伍家之言”。
在下个人认同而已。
不过古典家具文化这一新兴领域的历史车轮,迄今为止还依然是在“诸子百家”的春秋时代,远远未到暴秦之“书同文车同辙”的“一个主义,一个声音,一个词语”,所以称谓上“南腔北调”,不出奇。

还是不分辨了,不提。

上个图。
这是伍氏兴隆眼中的圆凳。
伍先生清清楚楚地记得,这是兴隆1998年的出品。原型是上博藏品陈梦家先生的明黄花梨五足香几。伍炳亮先生加以修改设计成为高度降低的坐具的圆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23:42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6-29 23:34 发表
感谢老几位。
鼓捣鼓捣这个帖子吧。
这“圆”与“鼓”的“是非”,原本是在下与兴隆主人的某次漫谈,无心插柳而已。
当时伍炳亮先生兴致好而随口提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富贵”凳的“富贵”之名的不靠谱。
结 ...


兴隆主人清清楚楚地记得:这是1998年的制作出品。
那一年,伍家乔迁新居,这一水的五张五足圆凳,标志着乔迁之喜。
原本一直在自家用着,兴隆典藏馆于2011年4月23日剪彩,于是挪了过来,如今安放在兴隆典藏馆三楼。

即兴发挥跑个偏:如果将来某天碰巧见到一张前不见古人的黄花梨五足内卷圆台(北方叫法是“桌”,南腔北调,现行),多半与这五张圆凳有“似曾相识”也未可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9 23:53 | 只看该作者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这是让在下从心底深处脱帽致敬的长物。
因为长物的背后,有一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身影。

上海博物馆明清家具展厅藏品。
明黄花梨五足内卷香几。
陈梦家先生遗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1-7-1 13:0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6-29 23:34 发表
感谢老几位。
鼓捣鼓捣这个帖子吧。
这“圆”与“鼓”的“是非”,原本是在下与兴隆主人的某次漫谈,无心插柳而已。
当时伍炳亮先生兴致好而随口提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富贵”凳的“富贵”之名的不靠谱。
结 ...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6-29 23:34 发表
感谢老几位。
鼓捣鼓捣这个帖子吧。
这“圆”与“鼓”的“是非”,原本是在下与兴隆主人的某次漫谈,无心插柳而已。
当时伍炳亮先生兴致好而随口提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富贵”凳的“富贵”之名的不靠谱。
结 ...


当时与兴隆主人的随意漫谈,首先聊的是小方凳的“富贵”;然后才跑偏了到“圆”与“鼓”。

【随笔随言,有感于网络江湖以讹传讹的小方凳之“富贵凳”称呼】
好久不在(70)主版啰嗦了,正好上个月(2011年2月)和行内某紫黄大家聊到这件东西,谨与同好分享。
该紫黄大家的原意大致是:家具的名称还是规矩些的好。有些叫法,让人如坠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比如“富贵”凳。。。。。。

在下答:这富贵凳的说辞,窃以为最早源自网络上某团购搞手(搞手,专门搞团购之意,无贬义),当时大概是为了推销某无名之小作坊的出品,“灵机”一动,把这款王老书中的小方凳,高抬成“富贵”,从而出人意表,吸引眼球。

如此而已,不想以讹传讹,成就网络一时无二。(一时无二)

其实名称这东西,好比给孩子起名字,从前贫穷人家的孩子,多叫“满仓”,“满囤”,“有财”,“富贵”。无非是个对美好生活的直白向往,那些叫“尚文”“尚武”“有德”“有品”的,大概也是这么个意思,只不过从物质到精神。
追求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
那些叫“德”叫“品”的,往往是为人父母的一厢情愿而已,孩子是否有德有品,另说。

比如叫“世仁”的,就不是个好东西,苍天可鉴白毛女。
叫“高”叫“忠贤”的,前者指鹿为马,后者颠倒黑白,都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阉宦佞臣。

说远了,这原本不过江浙人家常见之用于洗脚摘菜或者童稚坐靠的小方凳,就与“富贵”根本是风马牛不相及。

至于制作,窃以为也不过是“物尽其用”,长大规格的材料做大件家具,余下的边角碎料弃之可惜,于是等而下之,就成了这样的小尺寸方凳。制作仔细些,大概也当得起匠心独运。犹如“诗词”的“词”,原本是诗的副产品,故名“诗余”,这小方凳,大概也是个“长物余”。

没那么高级。

早两年在京城偶遇相熟同好,与该网络搞手相熟的,说起该搞手从前的网络团购故事之火爆,同好笑说:那人是个托儿。。。。。。(马甲多多)

“富贵”凳的“富贵”,大概就是这么回事。

话说从头,上月与在下语及“富贵”的行内紫黄大家,是伍氏兴隆主人。

窃以为这物事还是本分些地叫“小方凳”更贴切些。
一天到晚地“富贵”,广东方言有个说辞叫做“大富贵”,类似娱乐行业整日里争来争去的“一哥”“一姐”,争不到“一”,于是成了“二”。

整日把“富贵”挂嘴边的,有时候总不免让人觉得有点“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http://heshang.blog.artron.net/space.php?uid=62222&do=blog&id=72357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23:3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6-29 23:34 发表
感谢老几位。
鼓捣鼓捣这个帖子吧。
这“圆”与“鼓”的“是非”,原本是在下与兴隆主人的某次漫谈,无心插柳而已。
当时伍炳亮先生兴致好而随口提起“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富贵”凳的“富贵”之名的不靠谱。
结 ...


这款兴隆所谓之“五足圆凳”的原型是上博藏品陈梦家先生的明黄花梨五足香几。伍炳亮先生加以修改设计成为高度降低的坐具的圆凳。
兴隆当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也曾制作过高仿的“五足圆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00: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7-10 23:37 发表


这款兴隆所谓之“五足圆凳”的原型是上博藏品陈梦家先生的明黄花梨五足香几。伍炳亮先生加以修改设计成为高度降低的坐具的圆凳。
兴隆当年(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也曾制作过高仿的“五足圆几”。


关于兴隆仿制的“五足圆几”(上博藏品标示为“五足香几”),在下去年曾与兴隆主人有过交流。
兴隆主人当时明确地表示: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仿制的,器型上“不是很到位。。。。。。”
兴隆之五足圆几仿品,记得在客厅先后多次见过上图,锦地龙同好与漏捡依旧大人均先后用莱卡拍过很出彩的照片。附图来自紫檀叶同好,感谢。
附上原物(《明式家具珍赏》中的明黄花梨五足香几--上博藏品,陈梦家先生遗物)的细节图片。
原物的牙板非常肥厚,内卷五足的足端圆润秀气。
原物足端图片分别是在下在上博拍摄以及来自雅昌Fuleizi版主(感谢)。

两相对比,大概可见端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1-7-11 00:1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7-11 00:09 发表


关于兴隆仿制的“五足圆几”(上博藏品标示为“五足香几”),在下去年曾与兴隆主人有过交流。
兴隆主人当时明确地表示:
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仿制的,器型上“不是很到位。。。。。。”
兴隆之五足圆几仿品 ...


关于这“圆”与“鼓”的“分说”,且到此为止吧。
细节之中见江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1-7-13 18:16 | 只看该作者
:15g :87g :50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西葫芦 于 2011-7-13 18:16 发表
:15g :87g :50g


谢谢阁下的二指禅。
路遥知马力,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鼓”这物事,不知不觉,上手已经十几个春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1:4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三江渔夫 于 2011-6-1 16:12 发表

俺一直没搞懂这“鼓凳”属哪种坐具,视乎横跨“凳”和“墩”。好像还有叫“花凳(花式凳)”的,与鼓凳有“种类”的区别吗?
一眼见腿的叫凳,八面玲珑的属墩可以吗?
翻了本书,主编:吕济民,目录:
........ ...


大佬吉祥。
俺家阳台上也有个把鼓墩。
日晒雨淋了不止一两个春秋。
于是这天然陈化的皮壳就是这个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1: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7-16 11:48 发表


大佬吉祥。
俺家阳台上也有个把鼓墩。
日晒雨淋了不止一两个春秋。
于是这天然陈化的皮壳就是这个样子。


油性充沛,就是这个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1:50 | 只看该作者
倾盆大雨后的阳台,雨水漫地。
路遥知马力。
这鼓墩的材质,绝对过得去。
至少经得起日晒雨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5
 楼主| 发表于 2011-7-16 11: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架几案 于 2011-6-3 10:49 发表


石墩用于学习。


架兄吉祥。
俺当年折腾这个把的鼓墩回来,是用于。。。。。。垫背。
那时候天下掉馅饼。。。。。。。。。。一样厚实的。。。。。。。。。。。。。大板。
于是一根筋:大板底下用鼓墩垫背。。。。。。正好是个板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10:41 , Processed in 0.262804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