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eddie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麒麟博物馆] 林海微澜:风华绝代-瞻仰上海博物馆藏明清家具

  [复制链接]
1471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01:41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梁上君子奉林下美人在上。
好一个拉车的骆驼祥子,身手矫健疾如风。

多才多艺的梁思成先生是当年清华的风云人物。
有出类拔萃的文艺绘画,出类拔萃的音乐素养,出类拔萃的运动技能。

因为有功底深厚的绘画与作图,才水到渠成地进入欧美传统的建筑领域,成就一代大师;

他与黄自等人组织合唱团,学校成立管弦乐队后,他是第一小号手并任队长。黄自先生后来成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奠基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永远留下了这些作品: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九一八》、《热血》、《南乡子》、《花非花》、《玫瑰三愿》、《天伦歌》。

梁思成先生的美术尤其出色,深得美术老师称赞。曾被美术老师指定和闻一多等人组织一个“研究艺术及与人生关系”的艺术团体“缪斯”。大仲马曾说过:我最好的作品是小仲马。闻一多先生则认为自己最好的作品是:陈梦家。

梁思成先生的身手矫健,对他后来上下求索地攀爬唐宋元明清古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清华的跳高冠军,足球健将。清华体育是当时北京学界的霸主。梁思成先生当时的足球队长是一位体育天才,同时是清华蓝球,足球,手球,排球,棒球队的队长。与梁思成先生共同驰骋绿茵,但更以篮球主力后卫成名的那一位体育天才,不仅在1921年代表中国破天荒地赢得远东运动会篮球冠军,后来也与梁思成先生一样赴美,学习与建筑相关联的土木工程。

梁思成先生后来成为中国的建筑学科宗师;梁先生当年的足球队长,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脊梁。中华民族历史上会永远记着这个伟大的名字:孙立人,中国远征军之魂,东方的隆美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2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01:4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1924年访华时留影。
诺贝尔大师身旁那个娇小的身影,是大师访华时的英文翻译:林徽因。翻译的另一侧,是她的仰慕者,一代才子徐志摩。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3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01:5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鬼子来了之前(1936?),林徽因女士与梁思成先生在北平天坛正在修缮的祈年殿屋顶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4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01:5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这是与梁思成先生当年一同在清华绿茵驰骋的足球队长。
他后来成为东方的隆美尔,当年曾因一举“坑”杀上千日寇而名动全球。
从此在缅甸长驱直入。
中国远征军之魂:孙立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5
发表于 2011-4-30 01:5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LZ你好,谢谢你。:48g :48g :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6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01:5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这是梁思成先生当年在清华的音乐同好:黄自先生。
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烽火连天的抗日岁月,最著名的热血歌曲,是黄自先生的《旗正飘飘》。

(黄自先生谱曲作品:国语原版《花非花》,词:白居易)
花非花,      雾非雾
夜半来,      天明去
来如春梦      不多时
去似朝云      无觅处

(粤语填词《每一个晚上》)
每一个晚上  我将会远望
无涯星海      点点星光
求万里星际   燃点你路
叮嘱风声      待呼唤你千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02:0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梁上君子与林下美人永远的朋友,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第一人:金岳霖先生。
这大概是真正的生死永相依了。从北平城,到八宝山。
不知道金岳霖先生的徒孙文化太保李敖,是否曾去瞻仰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8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02:07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转帖)
暮年金岳霖重谈林徽因    作者:陈宇
找个机会去拜访金岳霖先生,是心仪已久的事。这不仅仅因他是中国现
代哲学和逻辑学开山祖师式人物,还因为他有许多奇闻轶事令我好奇与
疑惑。
金岳霖一九一四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
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饱受欧风美雨的
沐浴,生活相当西化。西装革履,加上一米八的高个头,仪表堂堂,极
富绅士气度。然而他又常常不像绅士。他酷爱养大斗鸡,屋角还摆着许
多蛐蛐缸。吃饭时,大斗鸡堂而皇之地伸脖啄食桌上菜肴,他竟安之若
泰,与鸡平等共餐。听说他眼疾怕光,长年戴着像网球运动员的一圈大
檐儿帽子,连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眼镜,据传两边不一样,一边竟是黑
的。而在所有关于金岳霖的传闻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件事,是他终生未
娶。阐释的版本相当一致:他一直恋着建筑学家、诗人林徽因。
一九八三年,我跟我的老师陈钟英先生开始着手林徽因诗文首次编纂结
集工作。林徽因已于五十年代去世,其文学作品几乎湮没于世。为收集
作品,了解作者生平,这年夏天我们到北京访问金岳霖。这时他已八十
八高龄,跟他同辈的几位老人说,他有冠心病,几年来,因肺炎住院已
是几进几出了。他身体衰弱,行动不便,记性也不佳,一次交谈只能十
来分钟,谈长点就睡着了。几年前,在老友们的怂恿催促下,他开始写
些回忆文字,但每天只能写百多字。这一年由于体力精力不济,已停笔
了。听了这些话,我的心凉了半截。不过,一位熟知他的老太太的话却
给了我们一丝希望与鼓舞:“那个老金呀,早年的事情是近代史,现在
的事情是古代史。”
我们找到北京东城区干面胡同金岳霖寓所。进了他的房间,见他深坐在
一张低矮宽扶手大沙发里。头上依旧戴着一圈宽檐遮光帽,头顶上露出
绺绺白发,架着黑框眼镜。瘦长的双手摊在扶手上,手背上暴起一根根
青筋。两脚套着短袜,伸直搁在一张矮凳上。他的听力不佳,对我们进
来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我们坐近他身边,对着他耳朵,一字一句地说明
来意。我趁陈钟英先生跟他慢慢解释的当儿,打量着屋里的摆设。屋里
右边,一张老式横案桌上摆着一些书,桌边挂着一根手杖,还斜靠着一
根拳头粗、一人多高、顶端雕有兽头的漆金权杖,大概是学生们送的。
作为哲学界和逻辑学界的权威与泰斗,这根金色的权杖,于他是颇具象
征性的礼品。屋子右边,则摆着一个有靠背的坐式马桶。他要靠人扶着
就此如厕。这金色的权杖与暗淡的马桶所形成的巨大反差,顿令我感到
人生易老,时光无情。
我们对着他耳边问谁了解林徽因的作品时,他显得黯然,用浓重沙哑的
喉音缓缓地说:“可惜有些人已经过去了!”我们把一本用毛笔大楷抄
录的林徽因诗集给他看,希望从他的回忆里,得到一点诠释的启迪。他
轻轻地翻着,回忆道:“林徽因啊,这个人很特别,我常常不知道她在
想什么。好多次她在急,好像做诗她没做出来。有句诗叫什么,哦,好
像叫‘黄水塘的白鸭’,大概后来诗没做成……”慢慢地,他翻到了另
一页,忽然高喊起来:“哎呀,八月的忧愁!”我吃了一惊,怀疑那高
八度的惊叹声,竟是从那衰弱的躯体里发出的。只听他接着念下去:“
哎呀,‘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过了头……’”他居然一
句一句把诗读下去。末了,他扬起头,欣慰地说:“她终于写成了,她
终于写成了!”林徽因这首《八月的忧愁》是优美的田园诗,发表于一
九三六年,构思当是更早。事隔已半个世纪,金岳霖怎么对第一句记得
这么牢?定是他时时关注着林徽因的创作,林徽因酝酿中反复吟咏这第
一句,被他熟记心间。我看他慢慢兴奋了起来,兴奋催发了他的记忆与
联想,他又断断续续地记起一些诗句,谈起林徽因的写作情况。翻完那
本抄录的诗,他连连说:“好事情啊,你们做了一件好事情!你们是从
哪儿来的?”我们刚刚告诉过他,是从林徽因家乡福州来的,显然他倏
忽间就忘了。已经谈了十来分钟,他并没瞌睡,我庆幸地看着小录音机
一直在转动着。我们取出一张泛黄的32开大的林徽因照片,问他拍照的
时间背景。他接过手,大概以前从未见过,凝视着,嘴角渐渐往下弯,
像是要哭的样子。他的喉头微微动着,像有千言万语梗在那里。他一语
不发,紧紧捏着照片,生怕影中人飞走似的。许久,他才抬起头,像小
孩求情似地对我们说:“给我吧!”我真担心老人犯起犟劲,赶忙反复
解释说,这是从上海林徽因堂妹处借用的,以后翻拍了,一定送他一张。
待他听明白后,生怕我们食言或忘了,作拱手状,郑重地说:“那好,
那好,那我先向你们道个谢!”继而,他的眼皮慢慢耷拉下来,累了,
我们便退了出来。
很久以来,关于金岳霖对林徽因感情上的依恋我听了不少。林徽因、梁
思成夫妇都曾留学美国,加之家学渊源,他们中西文化造诣都很深,在
知识界交游也广,家里几乎每周都有沙龙聚会。而金岳霖孑然一身,无
牵无挂,始终是梁家沙龙座上常客。他们文化背景相同,志趣相投,交
情也深,长期以来,一直是毗邻而居,常常是各踞一幢房子的前后进。
偶而不在一地,例如抗战时在昆明、重庆,金岳霖每有休假,总是跑到
梁家居住。金岳霖对林徽因人品才华赞羡至极,十分呵护;林徽因对他
亦十分钦佩敬爱,他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可谓非同一般,这是我早有所闻
的。不过,后来看了梁思成的续弦林洙先生的文章,更增添了具体了解。
据她说,一次林徽因哭丧着脸对梁思成说,她苦恼极了,因为自己同时
爱上了两个人,不知如何是好。林徽因对梁思成毫不隐讳,坦诚得如同
小妹求兄长指点迷津一般。梁思成自然矛盾痛苦至极,苦思一夜,比较
了金岳霖优于自己的地方,他终于告诉妻子: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
金岳霖,祝他们永远幸福。林徽因又原原本本把一切告诉了金岳霖。金
岳霖的回答更是率直坦诚得令凡人惊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
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
从那以后,他们三人毫无芥蒂,金岳霖仍旧跟他们毗邻而居,相互间更
加信任,甚至梁思成林徽因吵架,也是找理性冷静的金岳霖仲裁。
几天后,我跟陈钟英先生再次访问了金岳霖。进了屋,刚刚跟护理阿姨
寒暄几句,想不到金岳霖闻声竟以相当纯正的福州方言喊我们:“福州
人!”我们不胜惊讶。这肯定是当年受林徽因“耳濡目染”的结果。我
们的话题自然从林徽因谈起。他讲着他们毗邻而居生活的种种琐事,讲
梁家沙龙谈诗论艺的情况,讲当年出入梁家的新朋旧友。我发现他称赞
人时喜欢竖起大拇指。他夸奖道:“林徽因这个人了不起啊,她写了篇
叫《窗子以外》还是《窗子以内》的文章,还有《在九十九度中》,那
完全是反映劳动人民境况的,她的感觉比我们快多了。她有多方面的才
能,在建筑设计上也很有才干,参加过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不
要抹杀了她其它方面的创作啊……”讲着,讲着,他声音渐小,渐慢,
断断续续。我们赶紧劝他歇一歇。他闭目养了一会儿神。我们取出另一
张林徽因照片问他。他看了一会儿回忆道:“那是在伦敦照的,那时徐
志摩也在伦敦。——哦,忘了告诉你们,我认识林徽因还是通过徐志摩
的。”于是,话题转到了徐志摩。徐志摩在伦敦邂逅了才貌双全的林徽
因,不禁为之倾倒,竟然下决心跟发妻离婚,后来追林徽因不成,失意
之下又掉头追求陆小曼。金岳霖谈了自己的感触:“徐志摩是我的老朋
友,但我总感到他滑油,油油油,滑滑滑——”我不免有点愕然,他竟
说得有点像顺口溜。我拉长耳朵听他讲下去,“当然不是说他滑头。”
经他解释,我们才领会,他是指徐志摩感情放纵,没遮没拦。他接着说:
“林徽因被他父亲带回国后,徐志摩又追到北京。临离伦敦时他说了两
句话,前面那句忘了,后面是‘销魂今日进燕京’。看,他满脑子林徽
因,我觉得他不自量啊。林徽因梁思成早就认识,他们是两小无猜,两
小无猜啊。两家又是世交,连政治上也算世交。两人父亲都是研究系的。
徐志摩总是跟着要钻进去,钻也没用!徐志摩不知趣,我很可惜徐志摩
这个朋友。”他说:“比较起来,林徽因思想活跃,主意多,但构思画
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没那本
事。他们俩的结合,结合得好,这也是不容易的啊!”徐志摩、金岳霖、
林徽因、梁思成之间都有过感情纠葛,但行止却大相径庭。徐志摩完全
为诗人气质所驱遣,致使狂烈的感情之火烧熔了理智。而金岳霖自始至
终都以最高的理智驾驭自己的感情,显出一种超脱凡俗的襟怀与品格,
这使我想起了柏拉图的那句话:“理性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
后来,我们的话题渐渐转到了林徽因的病和死。他眯缝着眼,坠入沉思,
慢慢地说:“林徽因死在同仁医院,就在过去哈德门的附近。对她的死,
我的心情难以描述。对她的评价,可用一句话概括:‘极赞欲何词’啊”
林徽因一九五五年去世,时年五十一岁。那年,建筑界正在批判“以梁
思成为代表的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想”,林徽因自然脱不了干系。
虽然林徽因头上还顶着北京市人大代表等几个头衔,但追悼会的规模和
气氛都是有节制的,甚至带上几分冷清。亲朋送的挽联中,金岳霖的别
有一种炽热颂赞与**飞泻的不凡气势。上联是:“一身诗意千寻瀑”,
下联是:“万古人间四月天”。此处的“四月天”,取自林徽因一首诗
的题目《你是人间四月天》。这“四月天”在西方通常指艳日、丰硕与
富饶。金岳霖“极赞”之意,溢于言表。金岳霖回忆到追悼会时说:“
追悼会是在贤良寺开的,我很悲哀,我的眼泪没有停过……”他沉默了
下来,好像已把一本书翻到了最后一页。金岳霖对林徽因的至情深藏于
一生。林徽因死后多年,一天金岳霖郑重其事地邀请一些至交好友到北
京饭店赴宴,众人大惑不解。开席前他宣布说:“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
顿使举座感叹唏嘘。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9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02:08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续上)
林徽因死后金岳霖仍旧独身,我很想了解这一行为背后意识观念层面上
的原因。但这纯属隐私,除非他主动说,我不能失礼去问。不过,后来
了解到了一件事,却不无收获。有个金岳霖钟爱的学生,突受婚恋挫折
打击,萌生了自杀念头。金岳霖多次亲去安慰,苦口婆心地开导,让那
学生认识到:恋爱是一个过程,恋爱的结局,结婚或不结婚,只是恋爱
过程中一个阶段,因此,恋爱的幸福与否,应从恋爱的全过程来看,而
不应仅仅从恋爱的结局来衡量。最后,这个学生从痛不欲生精神危机中
解脱了出来。由是我联想到了金岳霖,对他的终生未娶,幡然产生了新
的感悟。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我们编纂好林徽因诗文样本,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送书稿,又再次去拜望金岳霖先生。
天已转冷,金岳霖仍旧倚坐在那张大沙发里,腿上加盖了毛毯,显得更
清瘦衰弱。我们坐近他身旁,见他每挪动一下身姿都皱一下眉,现出痛
楚的样子,看了令人难过。待老人安定一会儿后,我们送他几颗福建水
仙花头,还有一张复制的林徽因大照片。他捧着照片,凝视着,脸上的
皱纹顿时舒展开了,喃喃自语:“啊,这个太好了!这个太好了!”他
似乎又一次跟逝去三十年的林徽因“神会”了;神经又兴奋了起来。坐
在这位垂垂老者的身边,你会感到,他虽已衰残病弱,但精神一直有所
寄托。他现在跟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一家住在一起。我们不时听到他提
高嗓门喊保姆:“从诫几时回来啊?”隔一会儿又亲昵地问:“从诫回
来没有?”他的心境和情绪,没有独身老人的孤独常态。他对我们说:
“过去我和梁思成林徽因住在北总布胡同,现在我和梁从诫住在一起。”
我听从诫夫人叫他时都是称“金爸”。梁家后人以尊父之礼相待,难怪
他不时显出一种欣慰的神情。
看着瘦骨嶙峋、已经衰老的金岳霖,我们想,见到他实不容易,趁他记
忆尚清楚时交谈更不容易。于是取出编好的林徽因诗文样本请他过目。
金岳霖摩挲着,爱不释手。陈钟英先生趁机凑近他耳边问,可否请他为
文集写篇东西附于书中。然而,金岳霖金口迟迟不开。等待着,等待着,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我担心地看着录音磁带一圈又一圈地空转过去。
我无法讲清当时他的表情,只能感觉到,半个世纪的情感风云在他脸上
急剧蒸腾翻滚。终于,他一字一顿、毫不含糊地告诉我们:
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她自己说,我不能说,”他停了一下,显得更
加神圣与庄重,“
我没有机会同她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
有这种话
。”他说完,闭上眼,垂下了头,沉默了。
林徽因早已作古,对一切都不会感知了。但金岳霖仍要深藏心曲,要跟
林徽因直接倾诉。大概,那是寄望大去之日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两个灵魂
的对语吧。啊,此情只应天上有,今闻竟在人世间。我想,林徽因若在
天有灵,定当感念涕零,泪洒江天!
第二年的一天,偶然听到广播,好像说金岳霖去世,顿感怅然。找来报
纸核对,几行黑字攫住了我的心。
也许是天意吧。林徽因一九五五年去世,因其参加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
碑设计有贡献,建坟立碑,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二墓区。梁思成文革
中含冤去世,文革后平反,因其生前是全国人大常委,骨灰安放于党和
国家领导人专用骨灰堂,跟林徽因墓只一箭之遥。最后去世的金岳霖,
骨灰也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他们三个,在另一个世界里,又毗邻而
居了。金岳霖从人间带去的话,终有机会跟林徽因说了……

(续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0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02:09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还有这位二十世纪美国的头好中国通,西方世界最负声望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西方现代中国学之父。
他是当年“太太的客厅”的座上客,美国小伙Fairbank。梁思成先生为这位来华做博士论文的后生起了个中文名字:费正清。

梁思成先生说:正清这两个字代表着儒门史家刚正不阿,秉笔直书的治史美德。
他后来在最艰苦的抗战岁月是中华民族的朋友,还安排了陈梦家先生去美国。

费正清也曾请求在李庄的梁氏一家去美国养病。梁思成先生后来说:他的“迷人的病妻”舍不得自己苦难深重的祖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1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02:1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简单浏览一下“太太的客厅”这个俱乐部的大致成员:

哲学家 金岳霖
文学家 沈从文
作   家 萧乾
翻译家 李健吾
物理学家 周培源
经济学家 陈岱孙
五四旗手 胡 适
新月才子 叶公超
美学家 朱光潜
政治学家 张奚若
中国学家 费正清

这大概都是各自领域的大师级别人物。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太太:林徽因
先生:梁思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2
 楼主| 发表于 2011-4-30 02:15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梁思成先生在清华读书时一同组织艺术团体“缪斯”的同好,闻一多先生。
闻一多先生后来成为一代著名诗人。
闻先生自认为最好的作品叫做:陈梦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3
发表于 2011-4-30 11:5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再次学习:D :D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4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19:2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谢谢抬爱。
今日五四。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太太的客厅”中最著名的人物是这一位:
五四旗手,胡适先生。

学者,诗人。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
学名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1904年春到上海进入新式学堂。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14年就学于哲学家J.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1917年1月,他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强调以白话代替文言作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打开了缺口,被诩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一时享誉全国。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陆续发表一些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A.都德G.D.E莫泊桑、挪威H.J.易卜生的部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他于20年代办《努力周报》,30年代办《独立评论》,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都属政治性刊物。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伟大领袖语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5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2:40 | 只看该作者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原帖由 eddie2008 于 2011-5-4 19:22 发表


谢谢抬爱。
今日五四。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的“太太的客厅”中最著名的人物是这一位:
五四旗手,胡适先生。

学者,诗人。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
学名洪,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 ...


既然应着了五四,于是不妨也跑跑偏,看看这一位真正在五四那天扛着大旗的人:一代国学大师:傅斯年先生
傅斯年先生英年早逝,而且跟着老蒋过了台湾,于是海峡这边不怎么待见。

尘土十分归举子。

傅斯年(1896 -1950),字孟真,山东聊城人,祖籍江西永丰。
历史学家、学术领导人、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创办者。
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他所提出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的原则影响深远。
烽火连天的上世纪四十年代,刚刚从北平燕京大学毕业的青皮后生王世襄先生曾希望到傅斯年先生手下谋个差事,结果吃了个闭门羹。
后来才承蒙梁思成先生在四川李庄的中国营造学社收留。

傅斯年先生是五四运动学生游行总指挥,当年扛着大旗出北大校门的人,
据说当年北大校长出于爱护学生的心态挡在门口苦苦哀求,结果被血气方刚的“丘九”推开。一时竟然想不开。
推开这位深得学生敬爱的校长的血性“丘九”,大号张国焘。
螳臂当车挡在北大校门的这位可怜校长,叫做蔡元培。

“若说这五四运动单是爱国运动,我便不赞一词了;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的,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  ---傅斯年语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7-18 11:04 , Processed in 0.226937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