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3895|回复: 48

[交流咨询] 谁能分析下,明清时期的黄花梨和酸枝当时都什么价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1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现如今黄花梨离我们越来越远,紫檀也不用说了,酸枝眼看着也要过去了。想问下知道的兄弟们,当明清时候的黄花梨,紫檀,酸枝家具都什么价位,我说的是参照当时的物价水平。都说紫黄是皇家的东西,酸枝至少也是达官贵人,懂行的兄弟分析下,这清末的时候,一套酸枝圈椅能抵多少斤大米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抛砖引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估计知道的不多。:heh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高扬写的《胡雪岩》 里有这么一段,多年前看到时,印象极深,一堂顶级卧室酸枝家具,1200两白银,当时的粮价是一担3、4千钱,难民来时涨到9千钱。摘录如下:

 
        昌发在南市,是上海最大的一家木器行;罗四姐新居的家具,就是在那里买的,“好!就是昌发。”罗四姐说,“今天家里会有客人来,我要走了。”
  等七姑奶奶用马车将她送到家,罗四姐立即关照老马,另雇一辆马车,要带小大姐到南市去办事。
  到得南市在昌发下车;老板姓李,一见老主顾上门,急忙亲自迎了出来招呼:“罗四小姐,今天怎么有空?请里面坐,里面坐。”
  “我来看堂木器。”
  “喔,喔!’阿老板满脸堆笑,“是哪里用的?”“房间里。”
  所谓“房间里”是指卧房,首要的就是一张床,但既称“一堂”,当然应该还有几椅桌凳之类,李老板便先问材料,“罗四小姐喜欢红木,还是紫檀?”
  “当然是紫檀?”
  “罗四小姐,你既然喜欢紫檀,我有一堂难得的木器,不可错过机会。”
  “好!我来看看。”
  我老板将她领入后进一个房间,进门便觉目眩,原来这些紫檀木器,以螺甸嵌花,有耀眼的反光,以致眩目。细细看去,华丽精巧,实在可爱,“这好象不是本地货色。”罗四姐说:“花样做法都不同。”
  “罗四姐,到底是顶呱呱的行家,”李老板说:“一眼就识透了。这堂木器是广东来的,广东叫酸枝,就是紫檀。光是广东来的不稀奇,另外还有来历;说出来,罗四小姐,你要吓一跳。”
  “为啥?”
  “这本来是进贡的――”
  “进贡?”罗四小姐打断他的话说:“你是说,原来是皇帝用的。”
  “不错。”
  “李老板,”罗四姐笑道:“你说大话不怕豁边?皇帝用的木器,怎么会在你店里?”
  “喏,罗四小姐,你不相信是不是?其中当然有个道理,你请坐下来,等我讲给你听。”
  李老板请罗四姐在一张交椅上坐了下来,自己在下首相陪。他很会做生意,用的伙、徒弟亦很灵活,等罗四姐刚刚坐定,现泡的盖碗茶与四个高脚果碟,已经送了上来。罗四姐存心要来买木器,生意一定做得成,所以对昌发的款侍,坦然接受,连道声谢都没有。
  “罗四小姐,请你先仔细看看东西。”
  她原有此意。因为所坐的那张交椅,小巧玲珑,高低正好,靠背适度,一坐下来双肘自然而然地搭在扶手上,非常舒服,本就想仔细看一看,听以听得这话,便低头细细赏鉴,工料两精,毫无瑕疵。
  看完交椅,再看椅旁的长方套几,一共三层,推拢了不占地位;拉开了颇为实用,一碗茶、四只果碟摆在上面,一点都不显得挤。
  “东西是好的。”罗四姐说:“不过花样不象宫里用的;宫里用的应该是龙凤,不应该是‘五福捧寿’。”“罗四小姐,你驳得有道理;不过你如果晓得用在哪里,你就不会驳了。宫殿有各式各样的宫殿,何止三宫六院?看地方,看用场,陈设大不相同,通通是龙凤的花样,千篇一律,看都看厌了。你说,是不是呢?”
  “话倒也不错。那末,这堂木器是用在哪里的呢?”“是要用在圆明园的――”
  “李老板,你真当我乡下人了!哪个不晓得,洋鬼子把圆明园烧掉了。”
  “烧掉了可以重造啊。当然,真的重造了,这堂木器也不会在我这里了。”
  据李老板说,有班内务府的人,与宫中管事的太监,因为洪杨之乱,已经平定;捻匪亦郁打败了,不足为患,因而怂恿慈禧太后说:“再过三、四年,皇帝成年,‘大婚’、‘亲政’两桩大典一过,两宫太后应该有个颐养天年的地方,大可以将颐和园恢复起来。太后‘以天下养’,修个花园,不为过分。”
  慈禧太后心动了,十二、三岁的小皇帝更为起劲;风声一传,有个内务府出身、在广东干了好几任肥缺的知府,得风气之先,特制酸枝嵌螺甸的木器进贡,而在海道北运途中,事情起了变化。
  原来这件事,在私底下已经谈了几个月,当政的恭亲王大不以为然,不过不便说破,只是在两宫太后每天例行召见时,不断表示,大乱初平,百废待举,财政困难,意思是希望慈禧太后自动打消这个念头。
  哪知恭王正在下水磨功夫时,忽然听说有这样一个知府,居然进贡木器,准备在颐和园使用,不由得大为光火,授意一个满洲的御史,胪列这个知府贪污有据的劣迹,狠狠参了一本;恭王面请“革职查办”,慈禧太后不便庇护,准如所请,那知府就此下狱。贡品自然也就不必北运了,押运的是那知府的胞弟,将木器卸在上海变卖,是这样归于昌发的。“木器一共三堂,一堂客厅,一堂书房,都卖掉了,现在剩下这一堂,前天有个江西来的候补道来看过,东西是欢喜得不得了,银子带得不够,叫我替他留十天;他没有下定洋,我就不管他了。罗四小姐,你要中意,我特别克已。”李老板又说:“我再说句实话,这堂木器,也没有啥人用得起,你们想,房间里用这样子讲究的木器,大厅、花厅、书房应该用啥?这就是我这堂木器,不容易脱手的道理。”
  罗四姐心想,照他的话看这堂木器似乎也只有胡雪岩家用得起。不想居然也还有那么一个阔气和江西候补道,转念又想,胡雪岩也是江西候补道,莫非是他叫人来看过?于是姓问:“那个江西候补道姓啥?看来他倒也是用得起的。”
  “姓朱。”李老板又说:“朱道台想买这堂木器也不是自己用,是打算孝敬一位总督的老太太的。”
  罗四姐心中一动,随即问说:“你这堂木器啥价钱?”“照本卖,一千五百两银子,其实照本照本卖,已经把利息亏在里头了。好在另外两堂,我已经赚着了,这一堂亏点本也无所谓。”
  “李老板,我还你一个整数。”
  “罗四小姐,”李老板苦笑着说:“三分天下去其一,你杀价也杀得太凶了。”
  本来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对折拦腰掼’”的生意还多的是。““罗四小姐,听你口音是杭州人?““不错。你问它作啥?““你们杭州人杀价厉害,’对折拦腰掼’四分天下去其三。世界上哪里有这种生意。罗四小姐,你总要高升高升吧?“高升又高升,讲定一千二百两银子。罗四姐是带了银票来的,取了一张四百两的,捏在手中,却有一番话交代。“李老板,你要照我的话,我们这笔交易才会成功,明天我带个人来看,问你啥价钱,你说八百两银子。”“这为啥?”
  “你不要管。”罗四姐说:“你要一千二百两,今天我付你四百;明天再付你八百,一文不少。”罗四姐又说:“你要在收条上写明白,一定照我的话;不照我的话,交易不成,加倍退定洋。”
  “是,是!我照办。”
  于是李老板收下定洋,打了收条。等罗四姐走后不久,又来了一个老主顾。
  “唷,唷!古太太,我财神又临门了。今天想看点啥?”“看了再说。”
  李老板领着她一处一处看,看到那堂螺甸酸枝木器,站住脚问:“这堂木器啥价钱?”
  “对不起,古太太,刚刚卖掉了―”
  七姑奶奶大失所望,却未死心,“卖给哪个?”她说,“哪有这么巧的事?”
  见此光景,李老板心里在转念头,他原来的话,还有一句:“就是罗四小姐买的。”哪知话未说完,让“古太太”截断了;看她的样子,有势在必得之意,如果说破“罗四小姐”,她一定会跟人家去商量情让,那一来事情就尴尬了。“罗四小姐”人很厉害,少惹她为妙。
  打定了这个主意,便不答腔;七姑奶奶却是越看越中意,就越不肯死心,“你卖给人家多少钱?”她问。“既然卖掉了,古太太也就不必问了。”
  “咦,咦!”七姑奶奶放下脸来,“当场开销,”她说:“问问怕啥,李老板你是生意做得大,架子也大呢?还是上了年纪,越老越糊涂?做生意哪有你这个做法的,问都问不得一句!”
  “古太太你不要骂我。”李老板灵机一动,顿时将苦笑收起,平静地问道:’我先请教古太太两句话,可以不可以?”“可以啊!有什么不可以?”
  “古太太想买这堂木器,是自己用,还是送人?”“送人。”
  “送哪个?”
  “你不要管。”
  “古太太,你告诉我了,或许有个商量。”
  “好。”七姑奶奶说:“喏,就是上回我同她来过的那位罗四小姐。”
  在这下,李老板会意了,“罗四小姐”所说要带个人来看;此人就在眼前。于他笑着说道:“古太太,你说巧来真是巧!刚刚那个卖主,就是罗四小姐。”
  七姑奶奶大感意外,“她来过了?”
  她急急问说:“买了你这堂木器?多少钱?”
  “八百两。”
  七姑奶奶点点头,“这个价钱也还公道。”她又问:“付了多少定洋?”
  “没有付。”
  “没有付?”七姑奶奶气又上来了:“没有付,你为啥不卖给我?”
  “做生意一句话嘛!罗四小姐是你古太太的来头,我当然相信她。”
  七姑奶奶觉得他这两句话很中听,不由得就说了实话;“李老板,我老实跟你说了吧!罗四小姐要做新娘子了,我买这堂木器陪嫁她,她大概不愿意我花钱,所以自己来看定了。这样子,明天我陪她来,你不要收她的银子;

[ 本帖最后由 九牛三毛 于 2011-3-13 17: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48g :48g :48g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楼上的楼上的到底是紫檀还是酸枝啊,应该是紫檀的价格吧。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当时的一两白银约合现在的300块,1200两约等于现在的36W,36W一堂酸枝卧房家具不算贵(至少一张大床、一对顶箱柜、一套椅子、一套梳妆台,还有些脸盆架等杂件,多的话还有一张屏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原帖由 killer47 于 2011-3-13 17:23 发表
当时的一两白银约合现在的300块,1200两约等于现在的36W,36W一堂酸枝卧房家具不算贵(至少一张大床、一对顶箱柜、一套椅子、一套梳妆台,还有些脸盆架等杂件,多的话还有一张屏风)





怎么折算的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11g :11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高阳小说连紫檀酸枝都分不清楚,还是别太当参照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我比较倾向这样的算法,将货币折算成参照物,然后再折算其他商品。这样大致类比两个年代都有的商品价格和单位货币的购买力。

据说清乾隆雍正朝大米约1两银子1石(150斤),现在一斤大米零售约2.5元,也就是大约375元=1两银子。胡雪岩所在年代米价可能高于乾隆朝,楼主自己去查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那怎么不折算成土地啊,不同年代之间的物价没有什么可比性。只要知道10两银子在清代够一户农民生活一年。1200两就是120户农民生活一年的钱。这样算比较实际。大概价值现在120万人民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取什么作为参照物仁者见仁,楼上取普通家庭的年支出作为参照,在我看来也是很合适的。很多场合有这样的参照算法。大米只是一个比较常用的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现在一克银子得要十几元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3-1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转来一贴,可供参考。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著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6-28 22:37 , Processed in 0.157062 second(s), 4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