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8624|回复: 119

[观点理论] 首家金丝楠基金发行在即,大品牌主导楠木时代 (观点请参看3楼、6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4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whshijun 于 2012-2-4 11:58 编辑

  2012年元月,室雅楠香金丝楠家具艺术馆就融资一事与感兴趣的投资公司、财务顾问咨询公司以及基金公司签署了深度合作备忘录。一旦融资事项有重大突破,即基金发行成功,这将成为中国古典家具界融资的里程碑。换言之,中国古典家具首只基金诞生,资本成规模的介入楠木市场将达到以前无法企及的高度,中国古典家具产业资本运营也将掀开新的一页。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正在进行合作的有以银通创富为首的几家投融资公司,争取第一期金丝楠基金在最短时间内发行成功。谈到众多基金为何独独青睐于选择室雅楠香为主体发行金丝楠基金,室雅楠香负责人介绍,主要是室雅楠香目前在中国金丝楠家具市场所具有的绝对垄断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每年以10%左右的幅度增长,中国财富阶层对民间资本的拥有量也以几何级数递增,中国顶级富豪数量和其在全球富人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暗潮汹涌的资本一直不停地在寻找投资宝地。近年来,股市期市、房地产、玉石翡翠、红木、沉香等领域都先后成为了资本角逐的热土。但是,随着政府紧缩政策产生的连带效应,房市下行,股市低迷,艺术品拍卖市场、玉石翡翠和红木、沉香等价位也在抵达一定高度后或止步不前或明显回落,致使以前曾蜂拥而入的资金开始从股市房市、玉石翡翠和红木市场成规模搬家,转而寻找最新、最具升值效应的投资洼地。在此情况下,以金丝楠为代表的楠木商机应运而生,且迅速被大资金炒高,一下子引来了投资者眼球,成为众望所归的新的投资宝地。从2011年春夏起,古典家具市场和资本市场出现了资金双向汇流大量资本开始不约而同纷纷涌入楠木市场。
  由于金丝楠木存世量少,先天具有奇货可居的稀有特质,同时它与传统红木材质大多产自国外的物流劣势相比有国内自产、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一时之间,围绕楠木而起的投资角逐,在上、中、下游都出现了巨额资本的分段包抄和围追堵截。在上游,即楠木原产地,以四川盆地为中心,木材商们掀起了一股股拆房锯木挖河床的“淘金热”和赌木热。在从木材原料到家具制作的中游地带,有先下手为强者据其手中硕果仅存的楠木老料待价而沽,更有甚者或为抢到先机争夺一份蛋糕不惜指鹿为马以次充好,以一般楠木或缅甸金丝柚木冒充金丝楠木。在市场下游与消费者对接地带,则是顶级金丝楠家具一件难求,不少古典家具爱好者、收藏人士和投资者掷以重金,希望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博弈中有所作为。
  在金丝楠之前,黄花梨的平步青云曾经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参照系:短短十年间,海南黄花梨在资本炒作之下身价暴涨数百倍甚至上千倍,使不少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直到现在,许多人还在后悔甚至哀叹当年未赶上黄花梨财富快车,痛失了一个致富良机。现在发现了金丝楠这块新的投资宝地而且金丝楠与黄花梨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再也不可错过,正应借此大显身手,创造新的财富神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等这股炒作风过后,后面浮现出来的故事一定很精彩离奇!{:soso_e120:}{:soso_e1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金丝楠恐怕日后会是周其仁所说的伊拉克蜜枣中的一颗吧{:soso_e14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新的一轮财富博弈,胜则为王败则为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高见!{:soso_e179:}


1962年后在国内市场上出现的伊拉克蜜枣,是政府动用外汇进口,然后以每斤5元人民币之价出售的。那时的5块钱,差不多是城镇职工平均月薪的十分之一,当然属于高价,可以敞开供应,不需要任何票证的。类似的还有20元钱一斤的奶糖,以及似乎更贵的精美点心。
这些蜜枣和糖果点心的后面,有一个大背景。我引用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陈云的论述,告诉读者以下三点:第一,“大跃进”之后,国家财政连续四年出现了亏空;第二,以当时的办法,由人民银行多印了六七十亿票子去弥补财政赤字;第三,由于农业和轻工业减产,国家掌握的商品少,发出去的票子又多,结果就引起物价上涨,市场供应紧张。在此背景下,多年被视为“右倾机会主义”的陈云,重新被请出来解决问题。他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 “搞了几种高价商品,一下子收回六十亿元,市场物价就稳定了”。
以今天国民经济的规模看,60亿人民币的事情,不过是小菜一碟。但是当年全部流通中的货币也不过130亿,陈云用伊拉克蜜枣、糖果点心(还有海产特产)等高价食品,“一下子回收了”年度货币流通量的一小半,魄力很不算小就是了。
我认为更值得今天借鉴的,是对付通胀也要讲价格机制。归根到底,通货膨胀还是流通中的货币太多,短期应对之道,惟有把过量的票子收回来,才能做到真正的物价稳定。这里价格机制的含义,是供求定价、随行就市,政府既不刻意限价,也不人为限量。反正给定当时的市场形势,只要能买到食品,就算价格贵些,对一些居民家庭来说也比啥也买不到强。市场有人问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国家“一下子收回”了过量的货币,就稳住了物价。
不知道当年的伊拉克蜜枣之价,是不是计入CPI?不过,那并不重要。计入还是不计入的,无非是我在上文所说的“温度计”上的读数有些不同罢了。重要的是,放开价格的伊拉克蜜枣、高级糖果这些商品,并不是每个居民家庭非消费不可的必需品。这类商品,低收入家庭无力光顾,价格再高也“杀”不到他们头上。能出价、也肯出价的,收入水平一般不太低。
由此可以看出,当年陈云的选择,也有收入分配方面的考虑。说“劫富济贫”可能过了,但让高收入家庭对回收货币作出更大的贡献,却是真的。这里留下的启发是,通货膨胀其实是一道税。既然是税,抽谁不抽谁的,大有讲究。陈云网开一面放出高价食品回收货币,谁多买,谁就多交了通胀税。打的愿打、挨的愿挨,是经济学上“帕累托改善”的理想境界。
今天的情况当然大不相同。首先是市场规模、货币规模以及流通中超量货币的规模,绝非50年前的中国可以想象。春节期间,韦森兄发来电邮,对年前本专栏的“大文”写下一句感慨:“在目前天量M2的情况下,别说进口伊拉克蜜枣了,就是把南非的钻石全买来,也难收回这流动性呀!”
我想了一想,觉得还是要问南非钻石究竟是个什么价?在逻辑上,货币定需求,需求定价格,只要价格足够高,天下应该没有什么流动性是收不干净的。不妨做个游戏:你给市场投货币,我给商品加价——你乱投多少我就胡加多少,那应该不需要南非钻石也可以做到供求平衡的吧?
问题在于,经济逻辑在政治上不容易被接受。因此,真实世界里从来就没有“价格全放开”这回事。在通胀当头、民怨四起的情况下,“价格全放开”就更没有现实的可能性。退而求其次,政府只干预部分商品和市场的价格和交易,而对其他商品和市场交易,则取开放的态度。这就带来一个历史经验里遭遇过的问题:究竟选哪些商品和市场来开放,才能兼顾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收到治理通胀的较好效果呢?
不知道读者会怎样选。我自己的首选,还是进口消费品。讲过的,阿里巴巴的网商们把境外代购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启发了本文作者看到消费品进口对抑制国内通胀的实际意义(见本专栏26、27)。回头理解,还是市场中人对国内外商品的比价变动更为敏感。当商人们发现,一件又一件境外的商品之价明显便宜过国内的时候,他们往国内市场“倒”这些商品的“宏观合理性”,就变得不容置疑。
是的,当下扩大进口消费,利国利民。不是说“刺激内需”吗?扩大消费品进口刺激的正是国内消费。不是说“提高居民收入”吗?让居民买得境外物美价廉之物,那名义薪资就是不涨,人们的实际收入也会增加。不是说“控制物价总水平的过快上涨”吗?进口商品吸收国内没着没落的“纯购买力”,恰恰有利于抑制通胀。会“冲击国内市场”吗?实际情况是可喜不可惧。举一个例子,放手“洋奶粉”进口,那些疑似三聚氰胺的产品,不要政府发文也会从商场里下架的!
个人之见,也不需对“奢侈品”特别以礼相待。我当然看不懂LV手袋怎么就值那么高的价钱。不过市场里有人偏爱、愿意出价,纯属“愿打愿挨”的范畴,丰俭由人算了。至于天价购物是不是动用了公币,大款的收入是不是合法,所购之物是不是用来行贿,需要管也应该管,但要管在相应的发生环节才比较对头。当年江西副省长胡长清的教训,是贪腐来的钱一个子都不敢花,两口子关起门点钞票过瘾——那对纪律检查部门查案办案,可是一点好处都没有。
其实,国内的消费与服务也应该分开来处理。原则是政府实在要管价限量,最好是划下一个真正涉及民生“必需品”的范围。举凡衣、食、住、行、用,凡高于某种质量界限的消费品——从“伊拉克蜜枣”到“豪宅”之类——一律划到管制圈圈以外的地方去。对这些商品的交易与消费,政府一不限价,二不限量,眼开眼闭,放任自流。惟一要动心思之处,是怎样把高价成交的货币有效收回到笼子里来。这个关键点,春节有几封读者来信谈及,但“英雄所见不同”,我们下周继续讨论吧。
周其仁个人网站:http://zhouqiren.org/archives/1064.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谁买谁多交税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金丝楠木存世量好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whshijun 于 2012-2-4 14:18 编辑
小人渔 发表于 2012-2-4 14:09
金丝楠木存世量好多!!!!!!!!


肯定是多,但种种迹象表明,楠木很可能就是新时代的“伊拉克蜜枣”。

问过父亲,“伊拉克蜜枣”在六十年代初曾是高级食品,也是当时的“奢侈品”。随着调控的结束而慢慢淡出,对现在有一定的参考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海南黄花梨的炒作十分成功,可以成为教科书。金丝楠的炒作目前看有一定的效果,能不能达到海黄的结果,还要看后续市场有多少资金的注入,现在同十年前炒作海黄的时候相比,资金量更充裕,具备炒作条件。结果不得而知,有条件可以屯点金丝楠,如果未来涨了,也能喝口肉汤,如果未来跌了,也赔不了多钱,毕竟市场刚刚起步。不管黑猫白猫,能赚钱就是好猫,没有必要死盯着紫黄红,新国标出台后,可能会有更多的木材遭到爆炒,没什么奇怪的。当然,这都是从一个投资的角度说的,如果是爱好,那就无所谓了,玩啥都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草民 发表于 2012-2-4 16:25
海南黄花梨的炒作十分成功,可以成为教科书。金丝楠的炒作目前看有一定的效果,能不能达到海黄的结果,还要 ...

想炒金丝楠还是慎重点。先要看看自己是否有顺畅的二手市场,如果没有就没必要碰了。这东西,起来的快,退却的时候也是吓人的。
如果按周其仁的判断,货币过多的时候,通过炒作让一些普品成奢侈品,来实现货币的回收。那么楠木也就是新时期“伊拉克蜜枣”中的一颗,来的快,随着目的的达到,去的也快。而且本身的目的也是将那些在之前推高通胀炒作所得的收益,通过巧妙的方法再收回去而已。
如果认为自己之前参与炒房、炒物资获得了大利,现在通过炒楠木退点回去也是可取的做法!如果是小老百姓,赚点钱不容易,就千万别参合。{: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电视上总炒这个,我就去参观那个马馆长了。经过我鉴定,马馆长大概初中以(多高不知道)上学历,普通话说的不大清,怀疑只是前台代理人。{:soso_e113:}{:soso_e113:}别骂我,我已经很客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小二 发表于 2012-2-4 16:43
电视上总炒这个,我就去参观那个马馆长了。经过我鉴定,马馆长大概初中以(多高不知道)上学历,普通话说的 ...

很正常,不然不会说出金丝楠做的建筑能抗10级地震的话了!{:soso_e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4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怎么不搞楠木换黄金啊,这个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2-8 03:00 , Processed in 0.113680 second(s), 4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