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879|回复: 47

[器物赏鉴] 家具中的潜力股-------剔红家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lidick 于 2012-2-23 13:40 编辑

        剔红家具,工艺复杂,大致上是先把木胎做好,然后在木胎上层层髹漆,几十遍乃至上百遍,只到漆层有了一定的厚度,还有趁着漆不干不湿的时候把图案雕出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极其费工费时。
       现在一件明代剔红盒子,巴掌大,就能在拍场上卖个上千万,如此家具实在是国之重宝,属于在谈中国古典家具的时候无法绕开的家具,无价。
     下图中,不多说,看器型,看色泽,看漆层的开裂,看龙纹,龙的造型,看凤纹,凤的造型,漆层的厚度,记住这些信息,对以后看剔红其他的工艺品,多剔红断代都有帮忙。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问问大哥,这个剔红家具是不是发源于京城,属于  燕京八绝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lidick 于 2012-2-24 12:12 编辑


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漆器品种之一,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明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剔红漆色有深红近于紫色的,有正红的,有色浅而略呈**的,以颜色纯正、光泽明亮者为上品。
  在中国漆工艺中,剔红制品的制作工序可谓最多,制作周期亦为最长,艺术表现力最为突出。雕漆颜色以朱红色为主,鲜红艳丽、喜气洋洋,中国历代帝王有用之点缀宫廷的惯例。历史上,明成祖朱棣和清朝的雍正、乾隆这三帝都酷爱剔红,剔红工艺在这三朝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永乐帝特在北京果园厂敕建漆器作坊,将剔红工艺中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使剔红艺术达到历史巅峰。迄今为止,古代漆器在国际市场上的最高价恰恰出自明朝永乐帝时期。2001年,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中有一个牡丹纹的剔红盒子,卖了1287万元人民币,这是目前为止的最高纪录,一个漆盒居然值两座别墅。2004年,香港苏富比(微博)秋季拍卖中有一件明永乐云龙纹的剔红盒子,卖到了1194万元人民币。明朝永乐到宣德时期,跨越了建国初期的困境,国力开始增强,此时的工艺品也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国家的国力。见微知著,就是这个道理。永乐的剔红盒子得到现在国际市场承认的价格,可以看到当时中国国力鼎盛之现状。清代乾隆年间可谓剔红工艺史上之集大成,形成了气质典雅、雍容华贵、精益求精、恢弘大气的整体时代风格。目前故宫(微博)收藏的剔红百分之三十都有乾隆的年号!
  剔红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甚至陶底为胎,在胎骨上以朱砂漆髹刷多层,少则**十层,多则达到一二百层,形成非常厚的漆膜,当它呈现出牛皮糖的状态时工匠再在漆层上绘出图案纹饰,然后趁着不沾刀的时候用刻刀通过刺、铲、钩等手法刻成浮雕,彻底干燥后再行打磨,是为成器。制作剔红的“火候”很难掌握,等它干透了就剔不动了。漆干透以后非常脆。我们都有这个经验:一旦家具上起漆皮以后,你拿指甲盖一碰,噼呖啪啦就爆了。如果在过黏的状态下剔,沾刀,漆是非常黏的物质。所以必须在既不沾刀又不脆的时候迅速把纹样剔成,给工匠留出的时间并不充裕。
  目前发现最早的剔红实物是在日本,而非中国。日本收藏有宋代的剔红,纹样非常浅。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宋代的剔红出土,甘肃出土的一个元代平头案是国内能够证明最早的剔红。元代雕漆在唐宋雕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形成名家辈出的局面,张成、杨茂、张敏德均为技艺高超的制漆巨匠,浙江嘉兴为雕漆的制作中心。《古董琐记》记载:“元时攻漆器者,有张成、杨茂二家擅名。”元代的时候这两个人就非常有名了。元代的雕漆作品既有出土的,也有传世的,国内收藏的元代雕漆数量极为有限,有相当一部分流失到了海外。甘肃出土的元代剔红平头案,全身都剔出花卉纹样,跟明代晚期、清代早期的案子结构一模一样。只是由于年代久远,又埋藏在地下,出土的时候比较松散,有的腿部局部腐烂,变得比较短,但大体模样跟后来的明式平头案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各时期的剔红虽然在整体及结构上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比较一下各个时期的剔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以实物而论,早期宋元时期的剔红,纹样都比较浅,也就是后人说的“用朱不厚”,大约十层左右;元末明初的风格是纹样加深;到了明清以后,剔得就比较深了。明清两朝至少髹漆三十六层,多者百层。如现藏英国维多利亚埃尔伯特美术馆的一件乾隆御用 龙纹宝座,髹漆厚实肥正,超过百遍。到了清代,尤其是雍乾两朝,剔红的制作分工进一步细化,“髹工上漆,画工行纹,牙工用刀”。明代和清代剔红的最大区别是打磨。明朝剔红完工后等髹漆彻底干透,然后用野生锉草精心打磨出光泽,随着刀具的进步和审美品位的发展,清朝剔红则一步到位,不再打磨,全靠刀工的圆润起转剔出花纹样式。从工艺角度上讲,纹饰逐渐加深就是加深制作难度,提高质量要求。好比早期的汽车,就是一个代步工具。一百年前的老爷车跟三轮车差不多,人坐在上面是露天的,一百年的发展却使汽车变得极为复杂,出现很多分类。今天的汽车已经变成非常复杂的一个机械装置,具有多种功能。中国历史上的这些工艺品也具备这些逐渐进化的特征。所以早期的剔红纹样都比较薄,后来越变越厚。变厚就增加了工艺难度,增加了成本,卖得就非常贵。
  古董鉴赏需要丰富的历史和专业知识,除了多读多看之外,更要不断的“上手”——亲手去把玩,“上手”次数多了,自然形成独特的手感。鉴别剔红真伪的主要方法有四种:
  一看包浆,一件剔红器作旧的手法无论多么高明,漆皮入手的感觉绝对不同:真品即使保养再好,几百、上千年的空气氧化以及烟熏火燎依然会在表面留下一层包浆;而用草酸作出的包浆触手轻滑浮躁,放大镜下观察甚至能看到鲜艳的红漆。
  二看底胎:时下伪剔红绝大部分使用聚酯乙烯之类的塑料为胎,这在古代是不可能的。
  三看款识:事实上,绝大部分剔红都无款,包括清宫造办处"油漆作"的真品。有款识的分两类,明代宣德年以前是在剔红器底部用针划出款识,这叫“针划款”;宣德之后采用刀刻楷书年号,然后填金,叫“填金款”。
  在收藏剔红工艺品时应进行有效的保养,才能使其长久保持艺术风采。剔红属于漆器,对干湿度非常敏感,保存难度较大,15-18摄氏度,湿度在55%左右最为适合,太干了容易裂,太湿了容易长毛。如果所处环境过于干燥则可以用保鲜膜将漆器包起来加以保存。
  综合2000年以来的漆器拍卖来看,唱主角的当红明星莫过于元、明、清三代的剔红漆器,数量约占到了市场的九成以上,高价品几乎全部是剔红漆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宋代以前的漆器,如考古出土的两汉等早期漆器,脱水保存的难度和成本较高,且大部分收藏于博物馆,很难吸引民间收藏者。宋元时期占主流的素漆器虽然年份高,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但是数量稀少,可遇而不可求。从品种来看,元、明、清三代的螺钿和戗金等金属漆器因保存不易,且市场上精品不多,因此,也很难引起藏家的兴趣。而剔红漆器是明清时期的主要生产品种,受永宣及乾隆宫廷审美风气的影响,两代生产的数量都很大,传世的精品也不少,且各类造型咸备,自然受到了藏家的青睐。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学习了,谢谢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都是好东西,现在不知道哪里还有做。

c08.gif c08.gif c08.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这个不会 开裂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大元 发表于 2012-2-23 14:28
都是好东西,现在不知道哪里还有做。

江苏有的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工艺能否达到以前的水平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工艺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江苏哪里啊,有没有具体地址,啥时去看看。。。。


c08.gif c08.gif c08.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景德镇的景泰蓝,以前风靡一时啊。不知道这个剔红能不能炒作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瑞丽一河蟹 发表于 2012-2-23 14:45
景德镇的景泰蓝,以前风靡一时啊。不知道这个剔红能不能炒作起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3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不知道景泰蓝瓷器吗? 工艺品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5-4-5 07:35 , Processed in 0.473012 second(s), 4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