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772|回复: 7

[交流咨询] 忠华瑞古典家具讲堂:古朴拙趣说交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2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1228719859729903330 拷贝.jpg
忠华瑞古典家具讲堂:古朴拙趣说交椅
在中国明代家具的椅类中,有圈椅、官帽椅与交椅三分天下之说。圈椅厚重,官帽椅典雅,而交椅则古朴拙趣,造型脱俗。
交椅,因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状,故名。据资料考证,起源于古代的马扎。马扎也称马闸或交杌,其模样同我们今天见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如今宁波人仍将小凳子称为“杌子”或“小杌子”。汉人的马扎又源自北方少数民族的“胡床”,大约在汉代传入。原来,我国汉以前的家具都属低面家具,无坐具,人们席地而坐,只有案几而无桌子。到了汉代,北方游牧民族的“胡床”传入,这里的“床”是坐具的含意,与眠床的床是不同概念。宋人高承在《事务纪原》中引《风俗通》的话说:“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大约在唐以后,人们才把带后背与扶手的坐具称为椅子。在宋元时已出现了带靠背的交椅,分为直背与圈背两大类,而明代的交椅就是圈背交椅的延续与发展。
明代交椅以造型优美流畅而著称,它的椅圈曲线弧度柔和自如,俗称“月牙扶手”,制作工艺考究,通常由三至五节榫接而成,其扶手两端饰以外撇云纹如意头,端庄凝重。后背椅板上方施以浮雕开光,透射出清灵之气,两侧“鹅头枨”亭亭玉立,典雅而大气。座面多以麻索或皮革所制,前足底部安置脚踏板,装饰实用两相宜。在扶手、靠背、腿足间,一般都配制雕刻牙子,另在交接之处也多用铜装饰件包裹镶嵌,不仅起到坚固作用,更具有点缀美化功能。由于交椅可折叠,搬运方便,故在古代常为野外郊游、围猎、行军作战所用。后逐渐演变成厅堂家具,而且是上场面的坐具,古书所说的那些英雄好汉论资排辈坐第几把第几把交椅,即出源于此。
在交椅进入厅堂时,它的交叉折叠的椅足已失去了原来野外使用的功能,于是有人将它改成常规椅子的四条直足,这便成了“圈椅”。现传世的明式交椅,以黄花梨最珍稀,而杂木交椅的存世量不少。目前,古董家具市场上流通的不少“黄花梨交椅”,多以白酸枝或越南黄花梨仿制,收藏者须谨慎。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蓝玥度假村西100米
交流热线:010-52333533     QQ:2478577518;864351130
古典家具:http://www.zhonghuarui.com.c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2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2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2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交椅高,要坐姿啊

点评

交椅高,但脚是放脚踏上的,实际和做圈椅一样,呵呵  发表于 2012-11-12 14: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2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15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83:}{:soso_e18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3-18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6-15 02:13 , Processed in 0.302528 second(s), 3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