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收藏要有自知之明 记者:您在购买家具收藏的过程中有没有走弯路交学费,以及上当受骗的经历?据说家具收藏领域也是水深浪急,潜藏较多风险,您身边玩家具收藏的朋友有没有碰到过类似风险的? 邓雪松:走弯路交学费以及上当受骗的经历,我倒是真没有碰到过。这并不是说我水平高或者运气好,而是我有自知之明,只买自己能够看得懂的东西,如果看不懂和没有把握的,我会找圈子里面的朋友帮我把关。另外,我买的黄花梨家具主要是厂家定制和海外回流两种。厂家定制这种当然不会有问题,都很熟悉也是朋友了;海外回流的一般也是通过圈内人介绍来交易的,朋友圈都是行家里手,会屏蔽一些材质不对的赝品,另外自己看家具也比较认真,所以没有碰到过看走眼,交学费的情况。 身边的玩收藏的朋友大多也比较有经验,倒是没有听说过买货看走眼的情况。我在媒体和杂志上写过一些文章,因此总有陌生人买了黄花梨木材或成批的黄花梨家具,然后发图片过来让我帮着鉴别材质的真假,这些图片中,假货的比例非常高。我粗略统计了下,2011~2012年,我收到的“黄花梨家具”鉴定照片中,有95%材质是假的,加起来的“学费”金额大约六千多万元。而且近年来,似乎出现了钱越多、人越傻的趋势,尤其以一些自信心膨胀的企业家为主要代表。去年有个企业家发给我60多件“海南黄花梨家具”,从图片上看非洲黄花梨和缅甸花梨的材质特征就非常明显,我在电话中委婉告诉他后,他很自信地说:“我相信我对事情的判断能力,我如果看事情看不准,怎么会挣这么多钱?我相信是黄花梨!”这种逻辑去玩收藏,当然是血本无归。以前有人说,玩收藏有三个阶段,第一是被人骗,第二是骗自己,第三是骗别人,这是很可悲的。 记者:您在家具收藏中,有没有碰到对家具材质拿不准的情况?您如何规避这个过程中的风险,可否结合具体的事例来说说? 邓雪松:收藏家具一是要冷静,二是要谦虚。看不懂就是看不懂,千万别不懂装懂,别和自己的钱过不去。自己看不懂的时候,要找行业中有真正实践经验的人。例如,前些年有一批越南黄花梨的材料品相和等级不错,价格也可以,卖家让我去仓库看货,我一看彻底懵了:黄花梨做成家具,材质真假的分辨我自己有把握,但是这一堆木料不知道放了多久,都是灰扑扑的,表面看不出任何黄花梨的色泽纹理和特征。所以我很坦率地告诉卖家我看不懂,需要找人帮忙看。卖家一听也挺热情,承诺说马上买机票聘请国内顶尖的木材研究专家过来鉴定,给我出检测报告。我说不用那么麻烦,我自己请人过来,说完就打电话给区胜春,请他派高手过来帮我把关。过了几个小时,“高手”到场了:身上是脏兮兮的工装,脚上光脚穿一双拖鞋,左手凿子右手榔头,在每根根料上凿开一个小口子,看看纹理、闻闻木屑,然后冲我点点头。我放心地对卖家说:“可以成交了!”卖家和在场的几个人面面相觑:“为啥不相信木材研究专家而相信这个工人?”我说很简单,木材研究专家鉴定错了,工资照样拿,没有任何损失。这些开料的工人和卖家具的老板,如果买一批黄花梨木材走眼了,他们就血本无归了,行业的经验和眼光是真金白银练出来的,不是纸上谈兵,我当然相信实战派! 第四:玩收藏,要时刻怀揣照妖镜 记者:您刚才提到,您也会收藏一些珍贵的木料,请问收藏木材原料的初衷是什么?您收藏的家具和材料均是以黄花梨为主,为什么对黄花梨情有独钟呢? 邓雪松:我在前面聊过,收藏定位要清晰,不要纠结含糊。我买黄花梨家具定位于精品,只有精品家具才值得投资和收藏,越是完美、稀缺,就越具有收藏的价值和意义。将家具当作艺术收藏品来要求,只有型美、艺精、材优的家具才具备由“器”入“道”的潜质和艺术收藏价值。如果不是精品级别,那就干脆买木料好了。木料是璞玉,没有被雕琢,具备多种演变的可能性: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经典款型,眼馋心热了,可以找身边的高手开料制作;资金紧张了,还可以转让兑现。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当然挺好! 至于为什么对黄花梨情有独钟,一方面是因为我大学的专业是中国水墨画,对文人绘画的意境和精神内涵比较喜欢,而明式黄花梨家具是文人思想和审美的外延,因此自然就会比较亲近。另外,主要是资金有限。收藏本来就是件花钱败家的爱好,资金有限就只能定位于一个狭窄的范围,这样收藏体系才有渐渐完备的可能性,否则既玩黄花梨、又玩紫檀、沉香等等,哪里有那么多钱支撑?所以,就只能够瞄准一个方向了。 记者:您家具收藏也历时十年了,那么您现在看家具,与十年前相比,您觉得有什么不同?玩家具十年来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邓雪松:十年前看家具是物我隔绝,家具在我对面,我只能摸摸它,看看价格,心里盘算和嘀咕着到底这件东西值不值这个价?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贵?至于工艺、用材一无所知,更不用说造型比例之类的问题了。明明兜里装着钱,可是腰板就是硬不起来,气也没法粗,心里还是怯弱,因为看不懂!这种感觉挺憋屈的。 现在看一件家具,品相档次如何?型制、比例是否到位?基本可以一目了然,这种感觉很舒畅,好像怀里揣着照妖镜,什么东西是什么级别,一照就知道,不会被蒙蔽。另外,在真正的行家前辈手里买家具,你在看家具,行家也在看你。你懂不懂家具,到了什么程度,别人也怀揣照妖镜,一眼扫过就会把你看得清清楚楚,没法装。觉得你懂家具,可以对话交流,人家热情备至,生意不成仁义在,品茶聊天也很是畅快,从此多了个好朋友,隔三岔五的联络交流,大有乐趣。不懂家具,即使是腰缠万贯,人家招待周全,微笑着送客,在心里早已把你一脚踹出门,走出这个门,再也进不来了。所以,玩家具十年下来,我觉得最大的收获有两点,第一是认识了多位良师益友;第二是对家具逐步有了认识,审美眼光得到了历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