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袁先生的收茶队伍,不是由大滇离职员工构成,那么,我没有资格来吐槽。在四心堂的制茶日记里,袁先生一直提到四心堂的收茶队伍,但通篇只见袁先生一个人。内中的原因,袁先生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我,也同样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有些事,说穿了,没有意义。
袁先生比我高明的地方,在于,绝对不会把自己的客户带到茶山,也不会把自己的员工带到茶山。大滇号开除的员工,正是最合适的对象。我不忌讳把自己的员工和客户带到山上,而由此造成了一些居心叵测的客户以及某些心怀不满的员工的联手。而这,也在我预料之中。而我明明知道会对商业利益有损害,仍然这么做,只是因为,我很难把普洱茶说明白,尤其是一些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让客户来看,让员工参与收茶,对他们正确认识普洱茶帮助最大。我不希望我的客户喝了一辈子茶,仍然连普洱茶基本的知识都不明白。我也不希望我的员工在大滇工作很多年,仍然不懂茶。至于利益,我把普洱茶当作一个正常的产业,不赚取暴利,即便客户和员工知道成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将心比心,换谁来做,都要赚钱养家糊口交房租。既然收茶环节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何妨对自己的员工公开?
袁先生收罗了大滇有茶山工作经验的离职员工,又开始收罗销售体系的员工,终于在2015年7月开始了对大滇的总攻,直接挑选了大滇体系里购买量较大的数百名客户,拉进QQ群,进行推销和派茶。或许是觉得羽翼已经丰满。而且,内心期盼着大滇飞扬这个大嘴巴尽快把这些事说出来,尽快一战成名。
袁先生十分了解我。我是一个不吐不快的人,也懒得在心里藏什么事。更重要的是,我不认为四心堂对我有什么威胁。我内心也从来不认为构成了威胁。所以,当袁先生认为,我的文章有助于提升四心堂的知名度,因而,肯定不会公开发布的时候,我选择了公开。正如我认为,经销商和客户参与收茶,有助于帮我监督大滇员工,提升产品质量一样,其他品牌的良性竞争也有助于让大滇团队更加清醒。尤其是,我感到最近两年,随着销售的增加,团队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在急剧下降的时候!
为了把事情说明白,我不得不说下四心堂所搜罗那些离职员工的故事。
关于胡天才
或许这应该是对袁先生帮助最大的人,袁先生之前认识了大滇负责对接的客服春晓,然后,由此入口,对接了大滇离职员工杨凡、阿华这些原籍广东的员工,但仍然缺少对茶山的带路人。尽管袁先生跟随大滇团队去了很多地方,但沟通无疑是有些问题的。
胡天才是易武纳么田人,这个地方被橡胶树环绕,茶叶种植在橡胶林中间,是易武劣质茶的代表,故当地收入不高,大滇在昔归炒茶的工人都从这里招聘。2013年春天,大滇招聘炒茶工人到昔归,因为上年雇佣的炒茶工人都是小胡家亲戚,所以,2013年,继续沿用。
当年瞬息、夏宇负责昔归方向,在春茶结束,由于小胡屡屡要求,瞬息未经我同意,答应了小胡进入公司作为正式员工。这个决定告知我的时候,我内心很反对。因为,除了炒茶的时候能发挥作用,我不太认为其他时间他能在公司发挥作用。但是,作为公司副总,既然已经答应,自然我不能在这种小事上让他没威信。进一个人,无所谓吧。
然后是飞到广州,不出所料,很难适应销售体系的生活。2013年秋天,继续回到昔归炒茶,然后留到大滇弘诚茶厂工作。秋茶结束的时候,来找我借皮卡车拉肥料回家,被我严辞拒绝。公司的车,如果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借用,那我们车远远不够用。提出这个要求,我觉得很过分。当然,从小胡的立场来看,我拒绝这个要求,也很过分。
在工厂,小胡跟工厂的员工有很多冲突,主要是觉得自己无所不通,无所不精。都以师傅的心态去教育比他年长很多的员工。这种莫名其妙的自负我也亲自感受了下,最终让我觉得此人难成大器。在2014年2月底,春节刚过,回到茶厂,跟我说一扇磨的古树春茶已经出了。我表示不相信,小胡拍胸脯,赌咒发誓,绝对是真的。对于这种远远脱离常识的事情,我本来不信,但看着这人自信满满,我都怀疑自己是否认知有误区了。立刻驱车前往,小胡开车。途中,领教了小胡的开车技术,皮卡车在去易武的路上甩进了靠山边的沟里,差点一命呜呼。对此,小胡依然表示,自己开车的技术是宇宙无敌的。
我在去一扇磨之前,特意打了电话,当地茶农表示不可思议。但小胡立场坚定,绝对喝过了一扇磨的古树春茶,所以,进山是唯一的选择。几个小时跋涉进入,没有看见任何古树茶发芽的迹象。小胡才说,他朋友如何如何肯定,因此,赶紧告诉我。这一天,连续行车500公里。往返一扇磨、勐海,让我验证了一个人是否靠谱。
小胡干活非常努力,绝无偷懒。这个任何时间都不用否认,这也是他可以继续呆在大滇号的理由。2014年春茶结束,我听到了员工传来的声音。在昔归收茶的经费,都是由夏宇管理开支。小胡觉得不相信他。当员工反馈这个信息给我的时候,我说:“夏宇是资历更深的员工,管钱天经地义,而且,我们的账面都是电脑制作,小胡对电脑操作完全不懂,不可能让他管账。”然而,用人不疑,是我一贯的原则。既然小胡有这么个想法,我总得用一个适当的方式来让他解除怀疑。
然后是2014年5月底到6月,我们在邦东建设初制所,大笔的费用我给了施工队伍,但安排了工厂小胡和我同学赵强去监工,因为赵强进公司时间短,管钱的事就落到了更资深的员工小胡身上,携带5万元的备用金在邦东监工,临时缺材料什么的,补上。6月中旬,我在广州,听到了茶农的消息,小胡在昔归收**。而我没有这样的指令。跟小胡在一起的,是一个女人。随即打电话跟邦东、昔归的茶农核实。证明确有其事,而且据称是小胡的女友。打电话问另一个员工,我的同学赵强。说小胡自己开皮卡去临沧接的人,把他扔在邦东,并威胁不准告诉我,否则要打他。
工作时间干私活,绝对不可容忍。绝对是要开除的。所以,通知小胡回厂,我飞回勐海恭候。赵强反应,小胡回来一路上都在催人给他打钱,否则公司的款对不起来。在澜沧停留了很长时间,直到取到款才回茶厂。
回到茶厂,对账,交接。既然挪用的公款已经补上,那么,就用一种体面的方式走人吧。所以,第二天,小胡离职。过几天,茶厂里几个工人来说,小胡还欠借他们10-20元的烟钱等等,我一笑而过。
其二 杨凡
关于杨凡,我了解不多,在大滇工作的时间印象里不超过一年,后来,因在淘宝上架产品只有图片和标题,没有任何文字内容受到批评而离职。
其三 阿华(曾海华)
1994年出生的人,大滇某个阶段最年轻的员工,因此,有较深的印象。非主要销售人员,主要负责图片处理。
第一件事,让我觉得这个孩子不简单。《大滇说茶1001夜》之一,由匹夫负责编辑,阿华来做一些图片处理。书出来后,有客户给我反应,封底署上了曾海华的名字。这样的细节,我从来未曾关注,估计匹夫也未曾关注,否则,我会同样要求把匹夫的名字署上。这也是为什么《大滇说茶1001夜》之二的时候,会同样署上曾海华以及匹夫名字的起因。我都怪自己不够细心,忽略了员工的心态。也从此对阿华高看一眼,有所关注。
第二件事,考虑到阿华进入大滇快三年,必须为他的职业生涯考虑,因此,在2014年秋天,派到昔归参与收茶制茶学习。中途问起在初制所的同事阿华的表现,说每天最后一个起床,叫不起来,叫不动干活。收茶结束,阿华找我请假回家,说在茶山一直很辛苦,一直没有休息。我告诉阿华的领导匹夫,让他回家几个月,仿之前春晓、小林、五月的例子,反省几个月再决定是不是要好好上班。然后,阿华离职,离职前,索要了新员工介绍费,立即支付。离职后一个多月,有员工给我反应,阿华在网上卖茶,卖昔归、邦东茶。我就很奇怪了,公司派你去收一次茶,你仅仅去过邦东、昔归,收茶结束后才辞退,你怎么会有这些茶?这也同样反证了,我早点辞退,是一件很明智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