凳子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家具,家家户户都有,非常常见。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在我国古代,人们的起居方式跟现代可是完全不一样。在南北朝之前都是席地而坐,之后才慢慢传入中原垂足而坐的方式,方凳由此出现。 方凳,属于中国宋元以后家具椅凳类。凳本称为杌凳。“杌”字的本义是“树无枝也”,故杌凳被用作无靠背坐具的名称。“杌凳”二字连用,在北方语言中广泛存在。 杌凳较之带靠背椅更为轻便,可见凳类坐具是我国古代能工巧匠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生活经验而设计改进的。 凳子尺寸不等,最大的约两尺见方,最小的也有一尺。虽然外貌总体看来不过就是"方形"凳子,但样式变化却让人感到"静中有动",比如明代方凳,有的是一色木制,有的则在凳面镶嵌大理石,还有的采用丝绳、藤条编织软芯,这是考虑到炎炎夏日坐起来清爽宜人。方凳可以与方几、方桌搭配使用,在古代众多家具中十分重要。 软屉:指凳面、椅面和榻面等采用藤篾编织成的面子。明清家具软屉工艺细如丝织、紧密坚实,有的还织成花纹,是既美观又实用的家具构件。 腿足:呈圆材,与凳面直接榫卯相接。 裹腿枨:凳腿的横枨在腿外部并包住腿足,叫做裹腿枨。 落塘面:明清家具工艺术语,采取攒边做法,即板心四周出斜边嵌入边抹槽口中,板面低于边抹平面的做法,苏州木工称之为“落塘面R21”。座面四周有木框、中间镶板或嵌藤屉。这种座面,都呈下凹状。 卡子花:卡在两条横枨之间的花饰,多数是用木材镂雕的纹样。也有用其它材料,如嵌玉卡子花等。卡子花常用的有双环卡子花、单环卡子花、枫叶卡子花等等 本人是红木家具与木雕艺术品爱好者,百度我网名仙游常城红木-老曹的微博,有兴趣交流红木家具、茶道和香道的朋友可以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