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简 于 2018-1-15 19:42 编辑
关键词:梓庆山房、周默老师、沈平老师、山西博物院
离开太原已经两天了,“等观”所带来的喜悦与冲突还历历在目。翻看手机里的照片,梓庆山房沈平老师和周默老师的作品,美感无法言喻。
2018年1月11日,我应邀参加了山西博物院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主办的“等观”--徐天进书作、梓庆山房木作及晋魂艺品的艺术雅集。
国内各大文化类媒体对于整个的活动的报道非常丰富,而我仅仅从一个古典家具爱好者的角度,与大家分享梓庆山房的美物美器。
梓庆山房的周默老师和沈平老师,一位是古典家具木材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一位是深谙古典家具艺术特质的设计师。他们长年合作,各自发挥其所长,力追汉唐以来中国古典家具的韵味,制作出一批极具欣赏及实用价值的作品。
步入展厅两款秀丽古朴的陈设犹如画中来。 菱花五足香几和台座式壸门罗汉床选用了乌木和黑柿木的材质搭配。视觉冲击强烈,唐宋风情十足。
菱花五足带托泥宋式香几,古代绘画中出现得以观瞻的宋式家具,今得以依靠沈平老师数十载对唐宋家具的理解与领悟复制呈现。 远观香几,劲挺的器形、清新空灵的虚实架构,深深的吸引我,诱使我一窥其妙。
近观婉转有力的弧度转换塑造的内外两层菱花对制作的精细度要求很高,曲面的拦水线和委角线亦增加了工艺的难度,几面下五条腿足插肩榫相交,腿足顶部接葵花棱角,两侧与牙板相交凸起的硬棱,挺拔有力,而腿足的内侧于底向外微翻出小小如意足,流畅的纳入带有小龟足的菱花托泥,形成上下呼应。香几整体色彩对比一浓一淡,装饰线条刚柔并济。是一款非常灵秀,有生气的佳作。
主展台上另一张台座式壸门开光罗汉床,更是充满了宋画的气息。台座式壸门床(榻)是我国古代起源较早的家具品种之一,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中台座式榻,以及诸多南北朝的佛教雕塑、壁画、画像砖中的台座式家具都能反映其早期的形态,同时也说明这段时期广泛使用的现象。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局部
从大量早期古代的绘画中,台座式家具频繁出现,不仅说明了是士人地位的象征,更是一种品位的标榜。这种由宋代文士由心而制,慕古脱俗的器形,也是中国传统家具记载中,第一次有文士参与设计制作,并代表一定社会地位、传承有序的时代器物。故台座式壸门床属于等级较高的家具制式。
台座式壸门开光罗汉床高古舒展的器形,清雅隽秀的画风与选材搭配。 整器精选黑柿木攒框打板,围板及坐面冰盘沿的天然木纹如泼墨山水,卷曲的云纹、山水纹,飘逸变化,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搭配活泼律动围板的边框及腿足则选用了深色的乌木材质,稳重端庄。 鼓腿膨牙看似瘦骨峥峥却又极具张力,插肩榫与牙板相连的曲腿恰到好处地结成如意足出榫纳入方直的托泥。 带委角的矮围板典型的矮榻高古之风,宁古勿时,放之四时而皆准。
若说床的上部是实则下部为虚;上部平直下部婉转流畅;上部轻盈飘逸下部结实稳重。虚实曲折间,我感受到设计者沈平老师的诗意探索与怡情载道的境界,如此古意盎然的美器怎能不让人心生欢喜?
相信大家对周默老师都非常熟悉,我们接触到古典家具用材的第一本“教科书”--《木鉴》,周默老师是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专家顾问;中国紫檀文化研究会会长;梓庆山房创始人。著作有:《木鉴-中国古典家具用材鉴赏》;《问木-中国古典家具品鉴50问答》;《雍正家具十三年》;《黄花黎》;《紫檀》。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家俱木材。
周默老师告诉我们:“中国家具审美在宋达到顶峰,明代制式已经完备,我们今天提‘创新’二字需要格外小心,它是建立在对传统透彻研究基础之上的。”
在日本奈良正仓院的南仓中,保存着一把“赤漆欟木胡床”,虽称“胡床”实为椅子。日本沿用唐代旧习,将一切坐卧具通称为床,并把西方传入的高足椅子称为“胡床”,唐人则称为“倚床”、“绳床”,即椅子。 唐代椅子造型大体可分为扶手椅和靠背椅两大类,其中扶手椅又分弓背搭脑扶手和直背搭脑扶手两种。正仓院所藏即为后者。 正仓院 赤漆欟木胡床
所以,这一款我视为宝座的“椅子”,就是来源于唐代中国的椅子制式,曾经在2015年日本京都承天阁美术馆黑柿家具展上参展。宝座除了坐面的大边为乌木,其余均为黑柿木。可见对于材质的挑选,是近乎严苛的。 曲尺围栏(勾阑)、望柱及壸门均选用纯色没有花纹的黑柿木;椅盘精选泼墨山水的意境纹理;而扶手(寻杖)及搭脑选用深色直纹材质来表现。同一材质不同的纹理与色彩通过合理的搭配,在同一器物上得到完美的展现,颇感设计者与制作者的情怀与用心。
作为设计师的沈平老师的初衷,是想把材料的美展现给大家。 沈平老师,明式家具研究与设计专家。 家具设计与研究深得大家王世襄先生的指导与培育。多次在艺术馆、美术馆及大学、博物馆等进行学术展。 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家具。 向参观者讲解明式家具的传统结构
沈平老师认为黑柿木的材质与纹理能满足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与共鸣。像山像云,像水墨国画般的纹理,给我们带来很多联想与精神上的享受。
沈平老师在设计他的家具时,所考虑的结构与做法,都是建立在对材料尊重的基础上,惜材爱材让材料最大限度的为我们服务。
比如这一款琴几,因为面板材质有瑕疵,沈平老师就借势在黑色的斑点处镶嵌了银钉,转眼变成一个个小眼睛,非常的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材尽其用,惜材爱材。
在本次等观的雅集上,徐天进教授的书法体现了文人的情怀与哲思,梓庆山房的木作家具更为展览增添了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这些家具以宋式为主,线条简洁又有非常高的实用性,这些诞生于千年以前文人生活中的家具样式,在今天看来可谓极简主义的典范。
下面请跟随我的镜头,来细细欣赏梓庆山房的精致。
与大家共享徐天进教授反复道及的“把艺术作日常观,将日常作为艺术观”的生活态度。
北京大学的朱良志教授为本次展览作序如下: 其所谓“等观”者,也是以平等心去看笔墨、看木作。缘笔为书,操刀削木,不是去“创作艺术”,作一种供壁上观、目中赏的艺术作品,书作、木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人具体生活的延伸。有了这样的心态,所作中就少了忸怩作态,少了外在招式。生活与创作等量奇观,便会将平和心情带入作品中,便会有奇思睿想脱胎于凡常里。通观本次展出之作品,平常之事也,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体贴。 若以笔墨、线条等视天进书,几失其书矣,其书之妙在高古寂历间,在一意盘桓处。同样,若停留在形上看梓庆山房之木作,也不得其木作之意趣,其意趣在影落清流里,在冷月高悬中。 体会“等观”之命意,再视展出之妙作,我心有得矣。
最后将一幅徐天进教授的“安且吉”送给朋友们。本次展览活动将持续到2018年3月12日,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博物院艺术中心。也期待麒麟论坛的木友们有机会去参观,多欣赏美,多发现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