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068|回复: 11

[书摘]《红木小件》第一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9-4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第 一 章
概述
      红木小件作为木器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繁多,造型各异,它集工艺和美术于一
  体,在祖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群体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令世界各国的能工巧匠们难望其项
  背。《考工记》中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
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可知工艺之事,确非常人之事。在漫长的岁月里,在红木小件
工艺的发展史上,产生过无数能工巧匠,制作了无数精美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不仅为历代
帝王、权贵及文人雅士们收藏和赏玩,有些还被栓释美化,成为具备宗教、道德、文化和财
富等内涵的器物。但不可否认,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迷恋经史之学,视传
统工艺为雕虫之技,恶工好逸,以精为粗,对其技艺绝少著录,致使红木小件这一最具民族
特色和最能表现先民智慧的工艺技艺濒临失传的境地。
     小件技艺深奥无比,制作出形、神、韵完备的器物需有广博的知识和坚实的手工技艺。
小件器物方非一式,圆各有异,线面曲折,凿柄无悔,它的制作毕竟是一门难以掌握的特殊
手工艺。由于地区工艺传统的局限,又由于家族或师徒传承方式,学艺者非十年八年难成气
候。众多艺人,妻毫之年亦不敢说技艺精绝。那些传世小件作品,鬼斧神工,精美无比,实
是艺人们多年精神所致。所以青石供养、果蔬花木、一虫一乌,有比真山真水、真果真花、
真虫真鸟,更为可爱,更为动人。实在说,只有成熟的文化、美术才能超越自然形象。只有
天人合一、心物合一的高超技艺,才能有"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小件的起源

小件工艺成为独立的门类亦有其渊源。早期木作工艺都汇于建筑业中,其中有大木作和
小木作之分。大木作专理房屋的斗拱搪梁·门窗隔扇等建筑中的木构架工艺。大木作根据建
筑的规模和制作的复杂程度分为大式和小式两类。小木作专治床塌桌椅、屏风柜架等室内陈
设家具。从宋朝开始,抠照涵育,文风大盛,朝臣上下,竟为艺事。小木作亦分化出专做家
具的木匠和专事精雕细刻及摆设文玩的木匠。做家具的俗称"做大件的",而后者则称卞引做
小件的。。而小件工匠在制文玩时,又以紫檀、乌木、鸡翅木、花梨木等红木为主要材料,
故有"红木小件"之称。
     中国的木器文化在上古时代已然产生。1977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曾发掘出大量木
器。其中第三文化层出土的木器距今已七千年左右,但都是些实用性木器,形成欣赏性的小
件木器一般认为在宋朝以后。
    由于中华民族注重实用,古代先民的审美观和艺术思想遂多寄托于实用器物中。随着经
济、生活环境的变化及造物活动中对美的深化理解,出现了艺术化之日用器物,其一部分便提升为"礼器"。《礼运篇》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早期的礼器无不与饮食有关。夏、
商、周三代,乃中国文化的礼器时代。礼器虽源于尊古祟德之心,其本质亦是满足审美心
理。自然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两汉文化似又重返古朴。盛唐虽在艺术上己有突破,画艺达于
极致,书法占尽美誉,但工艺方面却仍照前绪。
    中国封建社会的工艺品特征的变化,一向与帝王的喜好及奖励有关。宋代君臣竞艺,书
画虽承唐绪,但尤钟新意,特别是文人雅士的画寄情自然,以遣兴为主,以求内心感受的发
泄,无论山水、竹石均不重形似。宋瓷以南青北白发展达登峰之境。而以往大气魄之工艺
品,颇有衰退迹象。宋代的文房珍玩、木雕竹刻多追求器形小巧,做工精致。欣赏性木器小
件因之大兴,遣兴怡情之器简约到可以放置几案之上,亦有可把玩于手掌之中,"纳须弥于芥
子"的作品。由于宫廷受民间风气所趋,工艺作品多偏向于个人率性之作,亦出现许多名家
高手,著名的工艺匠师有卫中正、马希先及詹成等。其中最有影响的为詹成,其精于家具和
小件的制作并工雕刻。矿苏式"家具中宵 詹式",据传便是詹成开创所遗。其对"苏式"家具
风格的形成及小件技艺的推广,起到一定的促迸作用。
    宋代的科学技术巴比较迸步,海船巳能利用指南针导航。据朱或《萍洲可谈》记载:"舟
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已 阴晦观指南牛札"航海事业的发展,东南亚硬木的迸口,亦
为小件发展打下了基础。南宋经济重心的南移,则促成江南手工艺的发展。
    元代手工艺更臻完善。元世祖时宣布了"其往来互币,各从所欲"的政策,此政策对民间
贸易产生了很大影响。马可·波罗在他的那本著作中说,他离开福州后,到达我国贸易商港
刺桐港(即泉州港),看到停泊在那里的印度及阿拉伯国家的货船达一百多艘,可见当时交
通及贸易之盛况。当时江南私家手工艺作坊己呈相当规模,红木小件技艺己有长足进步,特
别在苏州地区更有众多艺人潜心红木小件制作,以求币利。
    明代人文套苹,不但技艺高超的工匠被人重视,文人学士亦积极参与实践。红木小件的
风格形成实用与赏玩相结合的特点,私家搜集文玩者日众,蔚成风气。从明朝文人的笔记小
说申可知,小件大多出于苏州及周围地区,故有"苏州样"之说。明朝宫廷中设有专门制作宫
廷陈设及器用的御前作坊,有时则由工部制定图样发交地方工匠制作。从《明史入《明史
稿况《大明会典》等记载明代朝廷规制的书籍申可得知,官办木器作坊有"内官监"、"司礼
监",工部置"营缮所",以诸匠申精艺者为之。另还有"神木厂",专贮各项木材。"御用监"职
掌造办御前所用围屏、摆设、床塌等木器及紫檀、象牙、乌木、螺甸等玩器。
    明代的苏州及周围地区不但有很多专事小件制作的作坊,亦出现了集多种绝技于一身的
名家高手。如"严徵。(道澈),常熟人,擅制家具小件,尤精于案几的制作。他设计的"蝶
几",由十三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多边形小儿所组成,有似现在的七巧台,可以随意组合
成一百多种形式。因为它的形状像蝶翅,故名扩蝶几"。他还根据自己的制作技艺,总结为
《蝶几谱说》一书。还有鲍天成,苏州人,精于"苏式"小件的设计和制作。他与苏州邹四、
袁友竹等同为"苏式"家具制作的杰出人物。《吴县志》说他们"制作小木器,制度自与庸工不
同"。同时代的高深甫则称其为"明朝一代妙技"。特别是鲍天成精于各种小件的造型设计,
突出了"苏式"的地域特色。巢鸣盛,字端明,浙江嘉兴人,生活于崇帧年间,明亡以后,很少居住城市。他与吴中徐侯斋、宣城沈寿并称为海内三遗民。他以制葫芦器而著称于世,著
名的"携李鲍尊"就是由他创制的,其制作笔筒亦精妙奇巧。明代吕留良有《赠巢端明》一诗
云:"廿年冰压岩花老,九日寒催野菊香。天下几家忘客主,此身今日系存亡,荒台偶语桐乌
发,小院更深烛跋长。手自断壶成饮器,携来到满话南阳。"
    红木小件的制作对材料的依赖性较大,社会的需求对其也有很大影响。从宋代到明代,
红木小件的发展经历过几起儿落。明太祖朱元障为了杜绝悸寇之患,以利新政权的巩固,而
实行了海禁,《明太祖实录》:"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币。"这一政策直接影响了小
件制作所需材料的进口。至永乐、宣德时期,海禁才放开。南宋偏安江南,得鱼米之乡的经
济优势和北方大批手工业工匠南迁,到明朝更以南方为手工业中心,遂形成了手工业南胜于
北的格局。这也使得苏州地区在宋、元、明历朝数百年申,始终成为红木小件制作的主要产
地。
    清代前期曾出现"康乾盛世",特别是乾隆皇帝嗜好风雅,纵情文墨,万机之暇,寓志艺
林,除了爱好收藏各类奇巧的珍玩,他还大力鼓励工艺小件的制作,使木器制作盛极一时。
当时名手辈出,争奇斗奶,各逞其能。在质材选用方面,有细润的黄杨木、奇幌的伴木根、
具有香味的恤摘香木和檀香木、锄黑沉古的紫檀及乌木和各种红木。在造型和内容上则趋于
追求自然意趣,寓意喜庆、吉祥之意。题材多以传统花卉、禽鸟、竹石为主,讲究个人率性
之作,呈现自得自在之精神,达到了"绝无烟火杜兰香,昆吾锋尽终难似"的意境。
    清代亦如明制,在宫中设有专做工艺活计的"造办处"。据清代《钦定总管内务府现行则
例·造办处卷》记载:"初,在养心殿造办活计。康熙三十年七月,奉旨移出,在慈宁宫茶膳
房做造办处。"清宫造办处是清代皇宫内管理手工作坊的机构,设玉作、舆图房、玻璃厂、炮
枪处、珐琅作·画院、漆作、木作、雕鉴作、广木作等三十余作。乾隆二十三年,又实行作
厂归并,至光绪年间宫内工种多达六十一种,俗称"造办处六十一行"。
    清置都北京,四方奇货汇集于此。而各地美材巧工又为皇家所用,形成清代颇具特色的
宫廷工艺。皇帝追求,群臣投其所好,竞以珍玩贡献。清宫中当时集中了数以万计的各种工
艺品,这在清《贡档》及《宫中·迸单》中有明确记载,藉此可了解清代工艺的状况。从现
存的宫申器物的座子上,可知红木小件工艺之精令人惊叹,虽然宫申器物有着浓厚的皇家色
彩,有些座子显得拘谨工整,但工匠巧制成器,形式各异,有些精美之作甚至有反客为主之
嫌。特别是置小巧文玩器物的盒、匣,后人称之为"多宝格"的。这种多宝格以紫檀等红木为
料,巧设暗屉,格格异形,转钮精奇各异,这不但增加了赏玩的乐趣,亦体现了红木小件工
匠的高度设计水准和制作技艺。
    苏州地处太湖之滨,从明到清始终是江南经济重镇,人杰地灵,文人墨客汇聚,当地红
木小件制作工艺达到其黄金时代。很多文人不但参与设计,亦亲自动手制作小件。这使红木
小件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艺术表现力亦得到很大提高,清代红木小件在苏州地区巳达精妙
之境。清代钱泳在其所著《履园丛话》中提到"雕工随处有之……苏州最盛亦最巧"。当时红
木小件在质量、门类、品种等方面都超过了前代。万历之后,苏州城内工艺品作坊数目己相
当可观,东北半城户户纺织,西城附郭一带则是铜器、骨器、玉器、乐器制造的集中地。工场作坊除民营之外,还有由官营苏州织造掌管的织造局。至清代,织造局的规模进一步扩
充,分为南北二局。红木小件行业己有专门的行会。据《吴县志》记:嘉庆(具体年份不
详),在熬桥巷,建小木匠工同业行会。又记:嘉庆十五年成立小木作公所。又记:道光元
年,兴建巧木公所,系红木、巧木业合组而成。
    清代康乾两朝皇帝多次南巡,地方官吏竞相取宠,如康熙时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江宁织
造,舅祖李照是苏州织造,为了"接驾",在苏州建造行宫,修筑园林,布置陈设,奉献礼
品。为了迎合皇帝的爱好,行宫尽设古玩。《履园丛话》记:"行宫俱列陈设,所雕象牙、紫
檀、花梨屏座,并铜、磁、玉器架垫,有龙凤、水云、汉纹、雷纹、洋花、洋莲之奇,每件
有费千百工者。"这也在客观上刺激了苏州手工艺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清代初期可谓苏州地区
手工艺发展的全盛期。
    鸦片战争以后,苏州手工艺受到了很大影响,红木小件行业也逐渐式微。工匠外流,行
业不景气,再加上清末社会动乱,使苏州持续了数百年之久的手工艺优势完全丧失,遗留的
小件木作只是做些刺绣架、书画盒、印章盒等。红木小件制作地位逐渐被上海所取代。
     上海在清末已成为包容大度之"海",来自各地的商贾工匠络绎不绝,特别是当时的老城
厢聚集了四方来客,在那里你可以听到北起齐鲁、南迄闽粤的各种语言。这五方杂处之地,
不但是上海诸多人文历史的起源地,亦是上海红木小件业的根之所在。今天的人们巳无法想
象老城厢那残存的旧屋陋房,曾是江南红木制作业的精华所在地,汇集过江南众多名工巧
匠。只有至今在老城厢的深街小巷中还可看到的各种红木行业店铺或可证明这一点。
     上海当时的红木行业主要分布在老城区的新北门、平安街、紫澜街、东街等处。平安街
的红木作坊主要以小件为主,紫澜街、东街则以大件为主。当时的作坊大店店堂也不过十五
六个平方米,小店则只有几个平方米,一般都是前店后作坊形式。当时著名的红木业作坊有
蒋永兴、刘顺兴、张永涛、赵国涛、李国涛、森元昌、王泰兴等。各红木作坊一般都有其侧
重面,如蒋永兴为中西式兼制,而森元昌则以西洋大件为主,王泰兴却以小件见长。
     上海红木小件文化是一种有充沛活力的文化,一种善于纳新存异·灵活多变的文化。制
作时式样、材种可以按客人要求施行。当时上海的广东路上有很多古玩店,出口古玩配套所
需的座子、盒匣、架子及其他各种红木小件器物,均为这些作坊中工匠们所擅长。很多外国
客人亦闻名求制,特别是上海开埠之后,十六铺码头船舶相接,帆墙比柿,很多红木小件器
物售与中外水手。日本人也有来订制各种红木果盘、食盒的,而其他国家的商人对红木小件
更是趋之若鸳,甚至不问价钱。
     清代以后,上海的红木小件虽盛极一时,但擅长红木小件,并能得其精髓者寥寥无几。
当时不少制作者,功夫虽然很深,一丝不苟,精细人微,但产品总让人觉得缺乏意境和雅
趣。当时的名手如陆产良,武迸人,擅小件,尤精紫檀器,其制作的紫檀鸟笼精工之极,又
有雅趣,雕搂镶嵌,繁而不乱,为其时所重。陆故后,其技遂绝。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
其雅。另有吴磨昆,苏州人,红木小件艺人。工牙雕、木雕·竹雕及印章雕刻,并将这些技
艺融于小件的设计制作之中。为了使雕刻的配件与古物相协调,他还亲自参与青铜器的模具
制作,掌握纹样规律,运用于红木小件的纹饰中。他认为制作红木小件重在设计,其次是技法,两相兼施,方为上乘。他与弟子陆涵生合作的"荷叶树根几"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清末上海木作匠人为维护其经济利益,在手工业行业中取其一席之地,成立了木业商
会。光绪二年在新北门内硝皮街设木作公所。宣统年间在西门外高家弄二十号设样业公所。
另在北门内有木商公馆,其初建于咸丰年间,初称木商公所。

的要回帖哟!稍后发第二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扫描中有些字有错请多谅解!

[ Last edited by 红木书店 on 2007-9-5 at 10:10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6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原稿的,待转化为PDF格式后再与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9-12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0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2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盼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22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久都没发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0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17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30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gjhmj at 2008-9-17 15:36:
等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5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把,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6-17 18:51 , Processed in 0.277175 second(s), 36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