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21日电(实习记者 陈凯茵)北京时间7月20日9点29分,伦敦现货黄金在一分钟内暴跌逾20美元,并在随后数分钟内再跌20美元,跌穿1100至1087.8美元/盎司,为2010年3月以来低点,日内跌幅达到4.2%。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现货黄金出现“闪崩”的最大“元凶”,或是美元走势强劲以及美联储加息预期。
数据显示,美国6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月率增长0.3%,连续五个月出现上涨。另外,美国商务部(DOC)7月17日公布数据,6月新屋开工年化月率增长9.8%至117.4万户,创2007年11月以来第二高水平;6月营建许可升至134.5万户,创八年以来的高位,显示房地产复苏态势良好。
在一系列数据利好的刺激下,上周美元指数上涨2%,升至98整数关口。而美联储主席耶伦的鹰派言论更是给美元以后的走势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
中粮期货高级分析师王在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加息的预期下,美元指数将继续上扬,有可能破百甚至向上走到120。王在荣说,“将来美元上涨是主旋律,对大宗商品特别是黄金来说肯定是利空的。”
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向记者表示,有猜测认为美联储9月就有可能加息,伦敦现货黄金的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加息的预期。
除美元走强和加息预期影响外,王在荣还认为,技术面的恶化也可能是金价暴跌的原因之一。他说,前段时间由于支持力度不足,伦敦金未能站稳1200关口,在1200美元/盎司附近受到均线系统的明显压制。此外,伦敦金在跌破了1140美元/盎司关键支撑后,触发了多头止损,同时诱发空头涌入,不可避免迎来周一的快速下行。
与此同时,一些分析人士则表示,金价的大跳水与7月17日中国央行公布的中国黄金储备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黄金储备规模为1658吨,较2009年4月底增加604吨,规模增长了57%,平均每年增加100吨左右,这样的数据据称远低于一些分析人士的预期,不少外国机构纷纷表示“不相信”,王在荣认为美国也在“不相信”行列中。
王在荣顺势提出了一个猜测,“美国已经把人民币看成美元的对手了。前段时间,‘中国现在有几万吨黄金’的传闻让美国认为我们储备了很多黄金,为了维护其货币霸主的地位,让中国更多的抛出黄金,美国近期几次不计代价打压金价。因此造成了周一伦敦金下跌的结果。”
此外,市场上还广泛流传着金价“闪崩”原因的其他猜测。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肖磊表示,全球最大的黄金ETF基金SPDR Gold Trust上周五的大幅减仓,是导致黄金市场暴跌的推手。彭文生亦提到,针对希腊债务危机的恐慌情绪减弱,也让金价承受下行压力。
在众说纷纭中,王在荣向记者预测伦敦现货黄金今后的走势,“不排除下行到1000美元/盎司的可能性,更直观的说,目前国内金价是230元人民币左右,接下来滑落到200元左右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但是王在荣也提醒,黄金价格也有随时反弹的可能。美元指数在100关口会有压力,如果支撑不住回调,黄金仍有可能出现暴涨。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九月,国家粮食主产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的玉米自南向北逐渐进入成熟期,一年的收成基本见到了眉目,此刻,也正是农民们最为关心玉米价格的时候,然而,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玉米市场并不平静,价格下滑,贸易商抛售……
更让他们不安的消息是,玉米临时收储价格出现了历史性的调整。上周五(18号),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1元每斤,这比去年临储价格每市斤最多调低了0.13元,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
玉米怎么了?价格为何一反常态?本来为保证种粮农民收入的玉米临时存储收购价格为何也没能守住阵脚?这背后又透露出我国农业政策的怎样走向?中国之声多名记者日前深入玉米主产区,走进田间地头,采访种粮农民、玉米贸易商和深加工企业,试图了解玉米价格调整的深层原因和合理走向。请听中国之声特别报道《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查》第一篇《跌跌不休的玉米价格》。采制:中央台记者:毛更伟、管昕、刘祎辰、张棉棉、满朝旭。
黑龙江省肇东市安民乡胜安村的大玉米已经长到2米多高,一望无际的青纱帐远看已经微微泛出金黄,这是一个丰收的信号,可村民脸上并不乐呵。
村民:现在干粮价格可不太好,一块一?不到一块一呢!
记者:跟去年比降了?
村民:降多了!去年一块二。
村民姚振全今年种了30多亩地玉米,全家5口主要收入来源就是种玉米,这回听说玉米掉价,心里着急。
姚振全:种子化肥,你都不用细算,9000块钱(每晌成本)下来就不错,7毛钱一斤,打12000斤,我说的就是潮粮,现在你再一掉价,一个老百姓一晌地得赔1000到1500。
比村民消息更灵通的是收储玉米的经销商,当地的收储大户马青春原来把黑龙江玉米都卖到了广东、上海,然而今年他收来的粮只能在黑龙江省就地消化。
马青春:价格往低走,一直在往低走,实在不行我不挣钱,我不收,低来低走。
眼下正是新玉米还未上市、旧玉米价格应该微涨的日子,为什么玉米价格反而一头向下?原因就在于市场上传言,今年国家玉米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将会取消或者价格下调。
村民:我听说没有国储粮了。我打头两个月就听说这个!肯定有影响,不托底,老百姓知道啥呀。
村民:今年临储政策要还是2200一吨,种粮积极性还能高点,来年要是降价,种粮的积极性就没有了!赔钱谁能受得了。
上周五,靴子终于落地,今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定为1元每斤,这比去年临储价格每市斤最多调低了0.13元。这也是自2008年国家推出玉米临储政策以来,临储价格首度出现下调。
实行了八年的玉米临储,终于走到了一个重要关口。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主任黄汉权介绍说,其实,当年临储政策推出主要是为了扶持农民。
黄汉权:2000年以来有段时间粮价很低,特别是2003年有段时间供求紧张。到了2006年,玉米的国家扶持政策力度加大,粮食出现连续增产。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保护种粮积极性,保障种粮收入,出台了玉米的临时收储政策。当市场价格低于收储价格时,国家通过中储粮或国有粮食企业把农民手中的粮食收上来。
临储政策出台之初,的确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在粮库工作了20多年,跟粮农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黑龙江省肇东市昌五粮库法人代表冷旭东告诉记者,08年临储政策的出台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线。
冷旭东:之前有不少都不种了,撂荒地,种树种别的,都改了,一直到08年。那阵临储刚出台,我深有感触,农民都排着队,两天三天地卖粮。
种玉米的农民把2008年到2014年的七年称为“黄金七年”,金灿灿的玉米不仅连年大丰收,价格也一路走高。然而,今年人们终于看到了玉米价格的天花板。国投中谷期货有限公司研究部副总经理、研究员杨蕊霞认为调低今年玉米临储价格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市场使然。
杨蕊霞:这几年国内农产品市场,尤其是玉米市场连年丰收,使得国内市场供过于求。虽然过去几年国内临储价格给的比较高,但实际上社会库存积累的非常严重,尤其是每年临储收购。过去几年,整个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没有跌下来的原因是,国家一直在临储收购很多玉米,但从去年到今年国家临储库存一直在增加,显然国内市场是过剩的,所以今年上半年,国内期货和现货价格都有大幅下跌,这是几年以来的大行情。
玉米价格走低,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企业应该高兴,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专用玉米生产赖氨酸的黑龙江成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采购经理王辉告诉记者,尽管产品不愁销路,可是企业却要停产。
王辉:企业现在不景气,我们就是抬钱干呢,现在要是不差这1000多工人,我们早都停产了。这四五天,把这料往下退退,就准备停了。
原来,玉米降价,水落船低,以玉米为原料的下游产品降幅更大,导致加工企业直接受损。在哈尔滨市双城区,粮食局长杨继祥告诉记者,国储粮库今年甚至还出现了已经拍卖给企业的玉米遭到退货的情况。
杨继祥:已经拍出90万吨,后期还有20万吨,已经拍出,最后人家退货了,说价格不合适,现在整个玉米价格和销售处于低迷状态。
本来,玉米临储政策的推出是为了保障种粮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可如今,玉米临储价格下调了,农民的收入和种粮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下游加工企业似乎也没有收益。既然如此,那么玉米临储价格为什么要下调?这一政策调整的背后的真正考虑是什么?明天请继续关注中国之声特别报道《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查》第二篇《尴尬的临储政策》。 (记者毛更伟管昕刘祎辰张棉棉满朝旭)
原标题:玉米临储价格七年来首度下调临储政策面临变局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