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专门的调解中心实行保险行业协会、法院、交警三方联动机制
10月10日上午,南昌市保险合同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在南昌市高新区法院举行。调解中心的设立,有利于实现行业调解和诉讼调解的无缝对接,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揭牌仪式现场
保险合同纠纷今后可调解
在当天的成立仪式上,南昌市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南昌市高新区法院、南昌市公安交管局高新大队,举行“南昌市保险合同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正式启动南昌地区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工作。
近年来,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案件数量迅速增长,导致保险消费者维权成本过高、耗时过长。“长期的实践告诉我们,化解基层的矛盾纠纷,不能仅靠法院的诉讼渠道,还要充分发挥行业调解、人民调解等多种非诉讼的优势。”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罗辉指出,人民法院与南昌市保险行业协会合作,建立保险合同诉调对接工作机制,邀请社会组织与人民法院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参与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引导群众自愿选择公平、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也有助于人民法院更好地服务群众、保障群众司法权益。
据介绍,该调解中心设在南昌市公安交管局高新大队,实行协会、法院、交警三方联动工作机制,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对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与保险公司发生的保险合同纠纷,涉及被保险人、保险公司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以及涉及保险公司的其他纠纷进行调解,帮助消费者实现法律规定及合同约定的各项权益,有效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无缝对接保护消费者权益
罗辉强调:“调解中心的设立,进一步发挥‘三调联动’平台的纽带和桥梁作用,通过新的工作机制,推动实现行业调解和诉讼调解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充分发挥保险行业组织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为当事人解决保险纠纷提供更多可选择的化解渠道,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压力。”
纠纷诉调对接机制是保险参与社会管理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新举措和新亮点,是进一步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战略新策,是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是关注民生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重要举措。江西省保监局副局长魏竹勇指出,针对部分当事人对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不甚了解甚至心存抵触的现状,调解中心、省保险行业协会、各级保险公司要多渠道宣传保险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成效及相关典型案例,增进群众对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为确保调解中心的高效运转,该中心聘请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张志文为调解中心专职调解员,他深有感触地说:“诉调对接工作是新时期司法改革工作的新的尝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举措,我一定恪尽职守,认真调解每一个案件,让保险人、被保险人、第三者在调解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熊舒娟万魏华新法制报记者杨海涛摄影)
原标题:南昌保险合同纠纷今后可调解
稿源:中新网
作者:

4年前,淮南田家庵区一市民被一群恶徒打成重伤,参与打人的嫌犯均已落网,唯独首犯胡某在逃,当地警方在追逃期间,6次抓人又6次放人,原来每次都误抓了与之长相极为相似的孪生弟弟。 8月18日,胡某终于被抓获归案。
4年来,淮南警方对胡某至少实施6次抓捕,由于胡某与其孪生弟弟身形相仿,五官极其相似,不是其家人很难辨别出来,加之两人还互用身份证,因此警方每次抓人后,都要经过仔细辨认才能确认是哥哥还是弟弟,
警方仔细研判,走访群众,比对嫌疑人手机里的照片发现,兄弟俩面部都有一颗明显的黑痣,但胡某的在嘴唇右上角,其弟弟的在下巴的左下角,且哥哥右臂上有一条黑色龙形纹身,弟弟没有纹身。另外胡某的女友有一辆白色轿车。
今年8月18日晚上,淮南潘集公安分局接线报,白色轿车在市区一家浴室前出现,民警立即着便装进入浴室侦查,当嫌疑人脱掉上衣准备洗澡时,右臂上的纹身显露出来,确认身份后,便衣民警向抓捕组发出暗号,抓捕组立即上前将胡某抓获。
归案后,胡某对其4年前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据其交代,案发后他去公共场所都是用弟弟的身份证,甚至在酒店、火车站都能顺利蒙混过关,原以为几年过去了,当初受他指使打人的同伙都已经刑满释放,警方应该把他忘了,没想到最终还是落网。
原标题:逃犯屡屡犯案“忽悠”警察孪生弟弟6次被误抓
稿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于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