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捷克总统和总理会见王毅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15日 21 版)
新华社布拉格10月13日电 (记者王义、曲曦)捷克总统泽曼和总理索博特卡13日分别在布拉格会见外交部长王毅。
泽曼表示,捷中关系近两年发展得很好,务实领域合作取得重要进展。建设“一带一路”符合各国利益,捷方愿积极参加。捷方愿深化捷中经贸、金融等领域合作,促进人文交流,不断提升两国关系水平。
索博特卡表示,对华合作是捷克政府对外政策的重点,两国关系有望迎来新的发展。
王毅表示,当前,中捷关系已回到正确轨道。双方应在相互尊重对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基础上,保持双边关系良好发展势头。中方愿与捷方保持高层交往,共建“一带一路”,扩大双边贸易和投资,加强基础设施、产业、科技、金融、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司司长盛松成25日在上海举行的“2015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人民币贬值是短期现象,当下推动汇率改革正当其时。
盛松成称,人民币汇率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汇率波动和资本流出是外汇市场的短期临时性反应,不能因为人民币短暂贬值而否定中国的汇率改革,目前推进汇率改革正当其时。
盛松成说,从国外环境看,最近半年,由于预期美元加息,投机资金流向美国。从国内环境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利润率下降、债务率提升较快,股市波动,利率下降等因素引发恐慌避险情绪。从外汇市场看,人民币离岸市场、在岸市场互相影响,境内外人民币市场出现套利机会,加速了人民币汇率波动。但这些因素大多是暂时的,中国对国际资金长期吸引力仍然存在。
“最近十年来,多数时候人民币是被低估的,短期人民币即使有贬值压力,贬值幅度也不会太大”,盛松成说,“目前中国的利率远高于美国,未来中美利差仍将存在。中美都是大国,中美利率是互相影响的,中国的利率不会一直下降,美国的利率也不会一直上升。目前中国利率下降能抑制人民币升值,所以推动汇率改革正当其时。”
在谈到最近中国金融市场的波动时,盛松成表示,近几年中国债券、股票、汇率等金融价格大幅波动,是改革没有到位、改革不够协调的表现。首先,中国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并不完全协调,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相对缓慢。其次实体经济改革滞后于金融改革,再者金融市场建设滞后,“只有继续协调推进各项改革,才能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化解潜在危机”。
在论坛上,中国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指出,中国的存款市场只对银行开放,抑制了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所以应该开放大额存款市场增加社会信贷供给,而现在已经具备了支持这种创新的条件。
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则认为,中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非常高,导致融资的风险成本较高、较贵,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需要发展国内金融市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使得金融机构能竞争性地提供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