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693605512 发表于 2012-11-12 16:56

吴芝娟:一砂一极乐,一念一清净

http://www.zgbigart.com/userfiles/juanjuan2.jpg
       在我的作品中,我意在表现“静”,包括静态的展示方式,就连它处于被使用的动态过程也是静静地、悠悠的,这也许是因为社会中太多的繁复和嘈杂,而迫切地想要体验古人心境的原因。我希望能使人在如此嘈杂、浮躁、急速的社会中找到短暂的宁静,时间的片刻停顿。
                                                                                                    ——吴芝娟
       在一片冬色暖阳的中国茶叶博物馆遇见吴芝娟,她正娴熟而又优雅地泡茶、品茶,执着和投入。一杯暖茶褪去来自城市的嘈杂与尘土,浮躁的心情也会随之平静下来。
       吴芝娟自幼生长在陶都宜兴,耳濡目染地对泥有了不一般的情感。也是因为一个机缘,她口中所说的“命中注定”让她在本科期间就选择了中国美院陶艺系。由于从小接触,早在她念大二时便在宜兴紫砂一厂进行实践。她看着那些陶工熟练地制壶,但也发现因为他们制壶技术太熟练反而忽视了壶嘴、壶身、壶把之间的微妙线条关系。无论是素描的训练或是审美观念的熏陶,都使得吴芝娟对于壶的整体线条有着高度的敏感度。因为它不只是作为饮茶用具而存在着的,更是历来与文人的生活时尚为一体,是能够反应时代精神与审美倾向的。
       她是沿着摹古创新的方式将紫砂艺术延续下去的,她会学习和礼赞经典造型。传统的器型作为一个固有模式来仿古、临摹,这不只是技法的提高,更是为创新做好基础。“就算是毕加索,也是从临摹开始的。”紫砂壶的创作要关注其线条、实用性与人体功能学。而从泥片成型的特定功能,她也以此创作出了不少与壶有关但不仅在于实用的艺术品,融入了东西文化与当代文化,形成了新的器型。然而新的器型被世人接受是需要时间的推移的,无论这新的面貌是否在将来能否被接受,尝试的勇气终归是需要的。吴芝娟的作品是可以分为传统陶艺和当代陶艺两类的,但创作的思想来源终归于泥片成型——这也是紫砂器不同于拉坯和陶塑的特殊成型方式。当然她也尝试着将紫砂与玉、木、金等新材料的结合,以此作为新的突破点提升其视觉审美及其把玩性。
       吴芝娟着迷于泡茶、品茶,于喝茶之中体验出了不少与壶与茶有关的心得,她是善于与茶与壶情感交流的,这对她的创作影响颇大。在讲解着怎么样的茶需要怎么样的壶、需要如何冲泡时,她的神情异常兴奋:“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另外由于紫砂壶材质特殊的作用,在吸收茶香至一定阶段,壶本身也慢慢散发着茶香——这就是为什么一把壶只能泡一种茶的原因!”这些实践经验使她在创作时对材质的要求非常严格,对壶的器型的琢磨异常适当,流畅的弧线让壶一旦成形便已成就一种悠然的心情,一种充满着沉淀心情的生命力,一种韵味优悠的气场。
       “一砂一极乐,一念一清净。”她是非常注重心境的体验的,尤其是古人的心境,似在喧闹的浮世中寻求通古的平衡点,她的很多想法正是在这个平衡点上进行不断的尝试和逐渐成熟。她说无论是品茶或是创作都需要“悟”,悟到世间相对着的静,褪去嘈杂。她会常常自豪地提到她的导师刘正、吴光荣、许艳春,讲述他们带给她的思想源泉和指导。她的作品《问梅》是她在研究生阶段的实验作品,造型上的大立之意跃然能够折射出她高远的心境,获得了浙江省第十二届美术作品展铜奖。创作之前,她是受到一张关于水潭的图片的感动,那水潭里沉浮着些个枯枝,这样一个平面让她感觉到一丝丝的感动。
       文人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紫砂壶历来与文人相结合,而她更是以文人的心境揣摩着紫砂壶。她也喜欢写字、画画,喜欢收藏一些铁壶、银壶或是琉璃、金珠、银珠、玉石,这些古色古香的爱好使她的心情弥留在足够久远的年代。谈到紫砂壶的收藏,她说:“无论是为了收藏或是实用,都要选择材质好和适合自己的器型,正如收藏一幅适合自身气质的画一样。”吴芝娟在玩味紫砂中已经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吴芝娟的紫砂壶艺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就比如王冬龄,2010年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举办的“砂茗壶”个展也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得到爱壶人的喜爱。坚持传统的精神,创造当代的风采,吴芝娟在紫砂壶的创作上,将越走越好。
转自藏家网 www.zgbigart.com

yangli 发表于 2013-4-13 16:00

帮顶。。。。。

紫檀典藏 发表于 2013-5-9 20:33

顶起来!!!

pose 发表于 2015-4-9 14:58

{:soso_e16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芝娟:一砂一极乐,一念一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