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楼主: shangpin

闲说铜活......(第10页 上新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14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alan at 2007-12-14 22:54:

你就别嘴巴硬啦。明明是同一个东东。人家是拍实物的照片,你拍的是书上的照片
搞错没关系,别嘴巴硬.更不要老是变来变去:):)


弱ZHI了……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4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我把紫檀叶兄的图片和《珍赏》的图片剪裁了一下,大家看看,虽然是同一个箱子,但很多地方,已经不同了。

这难免引起battybaba老师的怀疑,做学问的,的确,要有这样的敏锐的触觉。

我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感谢大家今晚上给我的收获!
A.jpg
B.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4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两者的不同,主要有以下方面:

1.铜活的包桨,被打磨的干干净净。

2.木器表面,已经“干净”多了。

个人价值观去衡量,这样打磨了,除了引起不必要的疑问外,还使本身价值,起码掉了30%,但是相对当年来说。

这几年,这箱子,估计已经翻了几个跟斗了。

[ Last edited by shangpin on 2007-12-14 at 23:14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4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shangpin at 2007-12-14 23:07:
我把紫檀叶兄的图片和《珍赏》的图片剪裁了一下,大家看看,虽然是同一个箱子,但很多地方,已经不同了。

这难免引起battybaba老师的怀疑,做学问的,的确,要有这样的敏锐的触觉。

我也从中学到不少知识, ...


    多谢楼主的赞誉,不过,此事无论对本人还是对木友们来说,都是一次可遇不可求的宝贵经历,胜过读书百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4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收藏界,有个很有趣的事情,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10-20年前,那时候假东西少,玩收藏的人,都喜欢买品像好的,光鲜的,起码买回家,都能用,不被老婆骂买了堆烂柴回来,所以卖古董家具的商人,都把旧的东西,翻新去卖,这样才能卖个好价钱。

  近几年,恰恰相反,大家都发现了:皮壳,包浆这两值钱的名词,都去找老皮壳,老包浆的古董家具去买,卖古董家具的商人又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研究出一套制作皮壳,包浆的方法,例如用各种药水,可乐,用微波炉等等,你要明的,就给你做明的,你要清的,就给你做清的包浆。

  胡老师都赞叹:他们,只是缺一张文凭的高级技工!


:):):)

[ Last edited by shangpin on 2007-12-14 at 23:26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shangpin at 2007-12-14 23:12:
两者的不同,主要有以下方面:

1.铜活的包桨,被打磨的干干净净。

2.木器表面,已经“干净”多了。

个人价值观去衡量,这样打磨了,除了引起不必要的疑问外,还使本身价值,起码掉了30%,但是相对当年来 ...


所言极是, 这也引出了文物应该如何保养,保值的话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看到铜活上的皮壳被磨掉,就像几百年历史被磨掉一样,让人心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5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battybaba at 2007-12-14 05:44 PM:


:swt  向紫檀叶兄认错!

     关于这件明黄花黎官皮箱,我找了不少的资料,终于发现:
         
         1 我说比例太高是犯了“少见多怪”的错误。(确实这种“高脚 ...


刚上来,看到battybaba兄这帖子……你这不是折杀小弟吗????
兄何错之有啊?
大家只是为了增进见识、提高鉴赏水平、互相探讨学习为目的,这个何错之有啊!
并且,兄的美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欣赏了好东西,从这个角度看,还收获不少啊。。。。。
握手,致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5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shangpin at 2007-12-14 23:32:
看到铜活上的皮壳被磨掉,就像几百年历史被磨掉一样,让人心疼....



                                          放段笑话:

     人生四大喜  ——   
                                   久旱逢甘露,
                                         他乡遇故知,
                                               金榜提名时,
                                                     洞房花烛夜。


     人生四大悲——  
                                   久旱逢甘露,一滴。
                                         他乡遇故知,债主。
                                               金榜提名时,同名。
                                                     洞房花烛夜,不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5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Originally posted by 紫檀叶 at 2007-12-15 00:01:


刚上来,看到battybaba兄这帖子……你这不是折杀小弟吗????
兄何错之有啊?
大家只是为了增进见识、提高鉴赏水平、互相探讨学习为目的,这个何错之有啊!
并且,兄的美器使我们增长了见识,欣赏了好东 ...


谦逊的紫檀叶兄,美德尽显,有礼了……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5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帖子的主题是谈论铜活的,小弟的图片,也只是针对主题作以补充说明。从这个实物我们见到。
实际上,明清古典家具,博大精深,在老家具面前,我们都是学生,懂的和见识的还都很少。回到主题,在家具制作的历史长河中,铜活的应用和工艺制作上,并非一成不变,工艺和配件是为了造型服务的,根据器物的材质、造型、以及最后带来的艺术效果,铜活各种做法和工艺应用是灵活多边的。

因此,我还是认为“埋”和“钉”两种做法都有,我认为这个不能作为判断是否“偷手”的标准。当然,铜活肯定是有做的好和做的不好、精制和粗燥的分别,这也是客观事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5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紫檀兄还没有看到我所指的偷手的地方?

不单是卧和浮这两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5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而且,我只是针对这两小箱子的工艺而言,并 不是泛指家具。

的确,我们不能按紫檀工的要求,去要求一个铁力的合子,虽然,它们的价格很相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5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我是及其赞同兄的意见和观点的,特别是现在新作铜件的活计,真是有的惨不忍睹,偷工减料。。。。。所以,别说木头的价格贵,真正的精品还是难求的。。。。
小弟只是在此基础上作为补充说明。
误会之处,还望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15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那里,兄虚怀若谷,我们各舒己见,百家争鸣,论坛才有乐趣.....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6-18 19:09 , Processed in 0.142765 second(s), 3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