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486|回复: 3

大滇说茶1001夜之130 新茶的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6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前几天说到了普洱茶的厚,就有了茶友的一些问题,关于新茶,感觉不到厚。因此,今天特意来说下新茶的厚。

      在切入正文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个普洱茶界的数据。2010年,大益集团生产销售普洱茶6000余吨,实现销售收入5亿多元、税收1.04亿元,位居全国制茶同行业之首。对勐海县整个普洱茶产业提升产生了极大的示范推动作用,该县2010年普洱茶超过2万吨,已占云南普洱茶总产量的40%以上,已成为中国普洱茶最大最集中的生产基地。

      这个数据里有几重含义:第一 ,普洱茶的年产量是5万吨左右,大益占据了10%以上的市场份额;第二 ,大益的出厂价格均价大约为100元一公斤,其中上税20%。以正常的推测而论,市场营销费用,至少一个亿,利润至少一个亿,而人工和原料以及其他成本大约为2个多亿。2亿的原料成本,6000吨,这个跟大益的收购价格是吻合的,均价在30元一公斤。

      正是基于这些数据,我们才可以说,小的品牌会在原料上占据优势,是战胜大益的若干种方法里的关键因素。只要投入更多资金收更高品质的原料,大益收30元的,小品牌收100元的,自然就有机会在品质上胜过大益。这一点,算做回答之前一篇“战胜大益的若干方法”的补充。

      回到正题,许多新茶友喝普洱茶的生茶,新的生茶,跟我说,感觉不到厚,问是不是好茶?我不跟你故作深沉,直接来说:新茶的厚,感觉得出,并不是好事;新的生茶,不需要感觉厚。

      怎么来说呢?许多茶商把优质普洱生茶的清冽感当作薄,而将制程控制不当引发的粘稠感当作厚。举例来说, 今年大滇定制茶——班贺,是非常棒的茶,工艺非常不错,茶汤清冽,有花香。这个茶居然被某些茶商评为“薄”。包括大滇知味这样的茶,也是一个结论:薄;景迈001,薄;易武302,薄;易武401,薄。然后我们同样来看几个茶的评价:下关甲沱,厚;下关特沱,厚。

      厚薄之间,从具体的茶可以看出这些茶商的标准,即:味苦涩,粘稠,认为是厚。然后,我依据他们的理解做出了如下推论:优质原料的滋味低刺激性就是“茶气弱”,而将劣质原料的滋味强刺激感称为“茶气强”。茶的厚薄,茶气的强弱,就这样简而化之了。

      正是有了这样的理解,这些年,苦茶的价格上涨极其厉害,不在茶里添加点苦茶,似乎就跟厚,跟茶气足,没有了关系。做纯料茶的,经常被人评为茶气弱。大树茶,扎根几米,几十米,通常刺激性较低,以醇和著称;台地茶,根系较浅,依赖于外界的施肥,茶性较刺激。

      夏天的茶,涩重难化香气弱。而经过所谓苦涩约等于厚的说法后,夏茶大量出现在紧压茶制作中,大厂用于做拼配,这个没有问题,但许多纯正夏茶居然赢得了厚,茶气强的评价,就有点让人啼笑皆非了。

      在春茶的毛茶试喝中,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许多近似有机茶园的高山茶,高温泡,茶汤颜色跟白开水并无两样,清冽,青香,茶的味道十足。可以不苦,可以不涩,这就是好茶。   

      我们曾说过,若杀青的时间延长,香气就容易得到提升。揉捻的时候,加大力量,多揉一会,茶汤就容易粘稠。同样,揉捻程度较重,新茶的厚重感可能会加强,但也许转化后趋于单薄。

      回到一个根本,这个茶到底是用来陈化还是现喝?以大滇而言,我更多考虑陈化。几个简单的原因:第一,客户不可能立刻喝完;第二、经销商包括大滇自己,并不能在新货时候都卖完;第三,考虑老客户3-10年后的评价,对品牌的影响。

      所以,大滇的茶严格来说,都不适合现喝,可以喝的,要拿出08年的茶来了。08年的帕沙,现在很好喝了。但是,同样,大家也有机会感受大滇普洱茶的变化,不要太远,302易武典藏,许多人当初的评价是“淡而无味”,401景迈兰香的评价也是“淡而无味”。现在呢?半年后的今天,有谁会说景迈兰香淡呢?

      嗯,今天还有个考验,景迈生态茶,9月份压制的,也是景迈4月份的茶,今天还是淡,谁来跟我打个赌,半年后的变化呢?跟大滇接触久了的茶友都知道,大滇强调原料+工艺两个主要的因素。原料,尽可能保留茶山的原来风貌,工艺,尽量不伤害茶质。剩下的,我们就是用时间,慢慢等待,让茶自然陈化,奉献给我们一个一个预料中的惊喜。

      等,失败者和成功者的主要区别。你可以去加速普洱茶的发酵过程,想办法尽快陈化。但无论如何,不及自然陈化的味醇。我用最慢,最保守的方式来做茶,存储茶,所以,初期,不需要喝采。我自然不会是为了节约柴火不提香,自然不会舍不得重揉鲜叶。

      法道自然,新茶的厚,要通过岁月慢慢呈现。请大家一起跟我期待,耐心,再耐心!

      ove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7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茶不怕晚: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4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6-11 15:16 , Processed in 0.104794 second(s), 2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