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楼主: 省心省力001

[制作工艺] 紫檀的比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9-26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家具多拍些照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竹子 于 2013-9-26 20:53 编辑

疑问是发生在手头重量上,我当时就搬了个交趾酸枝的闷柜并排放,不管抬还是整体搬,都不比酸枝重。
昨天看了另一只同样的闷箱柜,比较之下重量不是差一点,轻了有大概四分之一。
如果都是紫檀,重量差这么多正常吗?

都是正常的。
第一:紫檀和酸枝比重差别不大。一些好的酸枝比普通的紫檀密度还要大。
第二:器物的重量除了取决于木材密度外,还和面板的厚薄、面方大小、腿脚的粗细有关系。紫檀由于珍贵,大料难得,厂家在不显眼的部位惜惜料也很正常。

点评

不错!  发表于 2014-2-3 09:4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蓝色荧光表示紫檀属,木屑尤其是卷着的薄片由于与水接触的面的很难沉的,还是搞成块状或球状比较科学。
个人猜想材质松软油性较差导致密度低不压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79:}支持楼主探索求知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尼泊尔小叶紫檀{: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我随意编的,别当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都是紫檀,重量也会天差地别,紫檀里的糠料分量就不重,个人认为还不如好的红酸有价值。当然楼主这个是不是紫檀还需要进一步判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6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1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好的紫檀几百万一吨,做个家具怎么也得半吨进去,再说紫檀的密度小于红酸是确定的,看官方数据就知道了。有荧光、颜色发淡、部分沉水,没紫檀香味,种种迹象表面,您该问“别扭”了,可能是传说中的印度北部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泡酒会紫烟立现,不用等几分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品红木 感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7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紫檀密度小于大红酸枝?今天还真是真是开了眼了,您这个说法的依据是什么呢,我见过的紫檀没有一件密度是小于红酸的,小于黑酸枝倒是有可能。

再劝楼主一句,真的紫檀无论如何是沉水的,和形状都无关,无论是锯末,还是刨花,有问题该索赔就要索赔,红酸再怎么也成不了紫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6-17 22:01 , Processed in 0.162740 second(s), 4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