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楼主: 天姥粤人

[观点理论] 也说传统(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1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清早期还一直沿用明式家具的造型,当社会环境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逐步产生了清式家具(这时期明式家具也一直盛行,并没有因为清式家具出现而消亡),这是因为中国传统工艺几百年来一直以传统方式传承着,没有被打断;而在晚清后到现在,很多传统的方式被打断了,传承出现了断层;及至今天,做家具的不是以艺为先,而是以钱为先,追求的是**工艺大师、**专家,连看博物馆里的原物都是到此一游式的,何谈创新!!
我们现在在理解古代匠人的制作思想的基础上,首要任务是修炼内功;创新?个人看法那是后两代人努力的目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器以用为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何车何车 于 2013-4-11 04:41 编辑

中国现状就是缺乏创造,各行业多为眼前利益而折腰,根本谈不上理想;但另一方面又与传统脱节,更谈不上底蕴;所以,也唯有先习古而再谋求创造了,急不得!!!无论如何,能有70,能感受到传统的强大,已是很好的开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呵呵,领导的发言代表了很多收藏级发烧友的想法。
我个人之所以选择传统家具,是因为它更贴近我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情趣。
如果仅为收藏,又是对高仿某款老家具的收藏,当然是越接近越好;但如果为了享受一种生活方式,则有必要考虑其实用性、舒适度。这两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不同的追求,是可以并存的,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质之一——共存。
中国传统家具的发生、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海纳百川,不断突破、创新的过程,这是I大传统。因此,选择享受传统家具的人应该包容收藏传统家具的发烧友的追求,同时不喜欢某款不够成功的创新设计不一定否定创新趋势。从王老针对明式家具所撰写的《十六品八病》中,是否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任何时代,哪怕是雄踞世家家具巅峰的明式家具,也未必款款成功。只是不成功的现象不足以成为一种潮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聊友 发表于 2013-4-10 23:53
顶楼主部分观念,,,社会是发展,美也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有包容心态,,各人审美也不尽相同无高下之分,,过去算盘很 ...

谢谢将军的点评。非常认同您的观点:“社会是发展的,美也是丰富多彩的,应该有包容心态,,各人审美也不尽相同无高下之分。”这是大家风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billyuncle 发表于 2013-4-11 00:00
古典家具行业也不要谈创新了,仿的好就是贡献,当你将经眼录全仿一遍,仿出味来的时候您就会知道仿好一件家 ...

掌柜的说得不错。试图在经典上实现突破确实有些找错了方向。创新应该源于需求,植于技术进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大地飞 发表于 2013-4-11 00:19
经典明式家具主要应用于宫廷及官宦之家,其形制则在浑厚古朴之中适合当时的建筑,更充满当时文人追崇的古朴 ...

呵呵,大地兄的举例总是很到位。
我个人很认同将传统家具融入生活而不是供奉。
毕竟有很多人选择传统家具是为了享受一种在某些方面贴近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回到几百年前(那是不可能滴),更不是附庸风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力流 发表于 2013-4-11 00:28
个人觉得其实说到底,现在的中国人都是一班穷鬼和文盲刚投胎。这班人能做什么事?(大慨只是能挣钱和学习)。 ...

呵呵,此话虽有些直白却也是实情。我们今日所为,正是给后人造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汇盛隆 发表于 2013-4-11 00:34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清早期还一直沿用明式家具的造型,当社会环境和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逐步产生了清式家 ...

呵呵,掌柜的好。
我个人更侧重于工艺上的创新。
估计下一个系列《试说工艺》您会更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言简意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何车何车 发表于 2013-4-11 04:39
中国现状就是缺乏创造,各行业多为眼前利益而折腰,根本谈不上理想;但另一方面又与传统脱节,更谈不上底蕴 ...

兄台发言一语中的,这样的现状令我们扼腕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紫檀叶 发表于 2013-4-10 23:26
同时,所谓的“人体工程学”是西方的观点,西人的解读,没有任何迹象或书籍记载,中国人匠人在设计家具的时 ...

虽然对会长学识的敬仰如珠江之水滔滔不绝........但会长这个观点还是不敢苟同.所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人体工程学,脊柱应力学的确是西方的观点.但是,古典家具,尤其是经典坐具,在其原始设计中冥冥中就融入了这种理念.只不过今人拿人体工程学来解释其合理性而已。就像中医的春捂秋冻的养生观念一样,今人用免疫学来解释其合理性一样。存在是存在,诠释归诠释,两者要分清。
其实,我以为,好的古典家具,尤其是坐具其舒适性不输于现代设计的家具。这点懂些脊柱应力学的都会了解。上次,朗叔发了一个帖子,亲自当模特的那个。拍片时没放脚踏,双脚放在椅子的踏脚上,因为膝关节弯曲,委阳穴被压制,被一位懂医学的网友质疑其舒适性是否真实。当时朗叔是匆忙上阵,没用脚踏。所以引发小小误会。我能理解哪位网友质疑观点背后的理论依据。我也认为传统坐具的高度是要配上脚踏才凸显其舒适性的。
这就引发出一些问题-----现代生活的坐具真的需有脚踏么??脚踏的产生是否有时代特征和家具当时的适应性??当时家居环境是否是脚踏,家具托泥设计的真正推手呢(当时没有平整如镜的瓷砖,更别称木地板了)??舒适和美学和所谓尊严是否真的不可统一??
家具,首先应该是家中用具,推想明清家具设计的老祖宗当时也是首先拿来用,而非首先用来欣赏,进而求之寻求视觉上的美感(结构,线条,颜色搭配)。所以其设计必为当时生活家居现实所考虑。而今数百年之后,生活家居现实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而今人却泥滞古人的设计思路。不知道百年之后,见到地下的老祖宗是否会被先人耻笑不思进取??
诚然,所谓动一发而涉全身。放弃了脚踏,改动了坐高,这必定会涉及其他数据的更动,看似简单,实在很难,需要从结构和视觉变化去通盘考量而不致丧失器韵,所以是说来容易做来难。
但我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对古典家具喜好,思考,研究的有心人加入,现代的古典审美的家具会迎来一个破茧化蝶的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这是朗叔当时发的帖子,那位网友的回复在75楼。也有我对S背思考的一些想法。没有征得朗叔同意,引用其帖子,如有冒犯,郎叔说一声,我立马就删帖子{:soso_e183:}
http://bbs.70jj.com/thread-177995-5-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未必佳 发表于 2013-4-9 12:21
我们时代的文化特征是什么?传统红木家具如何与时代风貌人文精神相结合?我们对传统有足够的认知了吗?我认 ...

:50g  有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邕州老道 发表于 2013-4-11 09:22
虽然对会长学识的敬仰如珠江之水滔滔不绝........但会长这个观点还是不敢苟同.所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道兄一番话立论精到,鞭辟入里,侃侃道来,实乃大家风范。
不才为道兄赞一句:好!
论坛作为海纳百川的平台,有不同观点的讨论不仅是正常的,更是值得期待的。
希望多些发言如道兄这般从容大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5-28 03:52 , Processed in 0.255916 second(s), 3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