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7318|回复: 91

[观点理论] 历史唯物的看待古典家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8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春藕堂 于 2011-10-18 11:21 编辑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节选自百度百科
闲得蛋疼的时候,常喜欢瞎琢磨家具。长期琢磨出了自以为是的几个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其一,老家具或者说好的家具是不用胶水的。

常听人言,好的家具做工榫卯严丝合缝,无需胶水。几乎都可以直接活拆。

的却,我们今天如果有机会可以看到一些到代的老家具榫卯结合处没有胶水。似乎全靠榫卯的作用力。于是不少同好产生了一种观点:好的家具榫卯,无需胶水

那么我们是否需要进一步思考,没有胶水的老家具是当初制作的时候就不用胶水还是经过岁月的侵蚀,胶水已经失效?用眼下流行的话说,时间是把杀猪刀……,如果传统家具制作的时候就以不施胶作为判定做工好坏的标准,那么同样作为传统工艺之一的“膘胶”应该如何摆放自己的位置?膘胶做的好不好,是以粘合力好不好来判断的。既然好的家具不需要用胶水,那为何还要制作粘合力越强愈好的膘胶呢?

在下比较认同这样一种看法:家具结构的牢固性是榫卯和胶水共同承担的,从力学的角度来看。榫卯怕拉,不怕压。胶水怕压不怕拉。

榫卯怕拉,很容易理解,本身是互插的结构,怎么推进去,就可以怎么拉出来。所以在水平方向上的“拉”,榫卯结构存在先天的缺陷。而榫卯是不怕压的。在垂直榫卯的方向上施以压力,榫卯的承受能力比整木差不了多少。所以榫卯是怕拉,而不怕压

胶水怕压。我们应该有这种经验,两个平的表面用胶水粘合在一起。如果单纯的施以水平方向上的拉力,要把粘合的两个物体拉开是相当的困难。而用“折”“撬”这种予以“压”的做法,则比较容易拆分。所以胶水怕压,不怕拉。

榫卯和胶水结合,拉和压的耐受力都变得强大很多。

其实我们往往还选择性失明的忽视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到老家具“不用胶水”的。这种现象往往是从已经绽开的“缝隙”只能够看到的。其原因应该有两种可能,其一,没有用胶水,其二。胶水失效了。

回到今天,我们是否应该还要追求“无胶水”的古典家具?在下认为,作为考验木工和结构研究,这种做法有其必要性。而作为实用,在下认为不是很可取。家具不同于玩具。实用的稳定性应该考虑在首位。当然,喜爱钻研的则另说。

关于胶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鱼鳔胶好还是AB胶好。

很多发烧级的玩家追求鱼鳔。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一是传统。再是生物的,无毒。再次是“可拆”

    关于传统。在下的观点是,鱼鳔胶应该是我们祖先所在的那个历史时代所能得到的粘合力最强的木工胶。也就是马克思说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在今天AB胶存在的情况下。鱼鳔的粘合力则显得逊色不少。关于胶的粘合力。坛里的一位老师曾经做过详细的阐述。胶水其实我们可以分为广义的胶水和狭义的胶水,狭义的胶水大家应该都挺清楚。写着“胶水”两个字的就是。而广义上的胶水则包括很多,具有粘合力的液体或者胶体都可以称之为“胶水”。比如建筑用的水泥。修路的沥青。也包括木制品上的漆。甚至包括“蜡”,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把蜡烛黏在桌子上的步骤。其中的蜡就是起到了“胶”的作用。

    根据胶粘合的速度,胶分为快胶和慢胶。如今最典型的快胶,也是最常见的快胶,名字叫做502。如今最典型的木工慢胶,叫做AB胶,因为这种胶水在不使用的时候是分为A B两瓶。平日里分开放。使用的时候才混合在一起,也只有混合到了一起,才有了粘性。所以AB胶售卖的时候是按组售卖而不是按只售卖。AB胶也有个数字名字,叫做101。据说开国功臣里有两位将领分别的代号就是502和101.502——粟裕,101——林彪

    我们应该对于追求纯传统观的家具玩家的精神予以致敬。但我们也必须客观的认识传统胶水的局限性。鱼鳔胶和AB胶分属动物胶和化学胶。动物胶中起粘合作用的是其中的蛋白。名字叫做胶原蛋白。蛋白质有一种共同的特性。受热会变性。最典型的例子鸡蛋。鸡蛋清其实也可以做“胶”用。大家也应该有这个生活常识。但蛋白煮熟了,也就失去粘性了。对于鱼鳔,也是如此。让鱼鳔失去作用一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开水烫。烫到火候。鱼鳔也就失去了粘性。当然,慢火烘。太阳暴晒,只要不怕耽误时间,也可以让鱼鳔胶失去粘性。

    关于AB胶,曾经有过一种声音,“如今制作古典家具,使用鱼鳔胶的厂家几乎没有,大多数使用白乳胶糊弄。更有黑心的厂商使用绝户胶,AB胶。于是乎,AB胶得到了一个“绝户胶”的美誉。这里所谓的绝户,大致上应该是指无法拆分。但我们似乎没用弄个清楚一个问题。使用解开鱼鳔胶的方法去解开AB胶,是不是一开始思路就错了。我们能不能因为有一把自己的钥匙打不开的锁就锁这个锁是绝户锁呢?

    在下曾经做过实验,AB胶也似可以解开的,需要用到一些化工溶剂。但不得不说,其解开的难度要大于鱼鳔胶很多。
    在下并不强烈推荐AB胶或者鱼鳔胶。一个客观的事实是牢固性(强粘合)和易拆性是一种矛盾对立。很难两全其美。总要做出一些妥协,一些让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春藕堂 于 2011-10-18 11:54 编辑

二、关于老黄花梨的家具用材

一个常见的观点,老黄花梨家具选用的材料都是大料直纹的,这也代表了当时文人的审美情趣,素雅,清雅,等等…………

笔者对这种观点并不是要反驳。而是认为我们应该回到当时的历史状况来看待这个问题

其一,古代没有汽车。只有马车牛车驴车和人力“轮船”,搬卸木头一几乎都是靠人力。
其二,古代开料制作家具没有今天的电锯,靠的是纯人工的“拉大锯”

做家具首先要选材,柿子要捡软的捏,砍树要挑大的看。这也是当时的生产条件下提高效率最直接的方式。一是砍一棵树做一件家具总比砍十棵树来得便当。二是“长木匠,短铁匠”。大锯小容易,小变大挺难。当然,这样需要有客观条件。有那么多树给你选,似乎这个条件今天已经完全不具备了。

开料纯手工。开一根树也比开十根树来的便当许多。不妨试试次手锯锯木头,相信对肱二头肌的锻炼效果不是一般的好。

关于材料的花纹,似乎大部分的木材都是一个脾气,身体健康,吃嘛嘛长的,纹路似乎比较直一些。历尽苦难,百折不挠的花纹比较变化多一些。这大体上是由先天因素好后天环境综合造成的。后天的环境包括地理环境,气候环境,和历史时间环境。
曾经有人这么问过在下,这两种黄花梨,你喜欢哪一种。在下倒是一时哑然。因为这个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是做顶箱柜的门板,在下个人比较推荐素雅的山纹。因为黄花梨大立面的东西如同人的衣装。还是简约一点好。如果用水波纹的黄花梨来做顶箱柜的门板,倒是显得喧闹。
但同样是立面的东西,比如用黄花梨做一件素挂屏。似乎纹理反而要绚烂的好一些。尤喜多彩多姿的水波纹。

如果是做素笔筒,大料比较难得的好处直径受到的局限要小很多。但大料的纹理则普片一般。当然,也有极个别难得稀罕物。

如果是做桌面,同样是面,又和柜面有所不同。似乎喜欢花纹绚丽的桌面的人更多一些。

如果是手把件一类的文玩,黄花梨瘿似乎受到了相比其他让你更多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春藕堂 于 2011-10-18 19:33 编辑

三、古典家具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其一、拼版都用龙凤榫。
      所谓的龙凤榫玩家大体上应该都知道其结构:一阴槽,一阳舌。用燕尾榫的方式互相卯合。在下第一次看到这种结构图是在艾克先生的《花梨家具图考》和杨耀先生的《明式家具研究》两本书中。但实际涉入生产的时候却远远不是这回事。如今的拼板多用"Z"形榫卯合。就是在木头的侧边开除两个相反方向的Z形槽口来拼接。这和书籍中图纸上的结构远不是一回事。但是槽间有类似搭扣的造型,拼板后左右的牵引力还是存在。只是存在一个问题,为何不用龙凤榫。是否是偷工。
    我们试着去看一些到代的古典家具,窃以为,上海博物馆的古典家具在年份上存疑应该比较少一些。毕竟在陈梦家和王世襄折腾那些东西的年代,新家具做旧的行当并未盛行开来。
    我们试着看一些家具的板面。比较直观的可以看到的是位于进门右走一间房间靠墙陈设的紫檀西番莲条案。那张案子的板面是透光的。那也就意味着一个问题,那张案子的拼板不仅没有用龙凤榫,极有可能连今天的Z形榫都没有用。后来近距离的观察也证实了这一点。
    至于后来,笔者北漂的时候曾经结实过一位出自龙顺成真正的老木工,如今在业界一名家作技术指导的王世平先生。也就此请教了老先生这些问题。老先生大致的意思如下
    其一,在他师父那一代,当时电动木工机械尚未引进。做东西全凭刀劈斧头砍,当然,前提是不能手潮。其制作所花费的时间在今天难以想象。就拿看似不是很起眼的家具线脚来说。在今天电气化时代很是灵便。只要磨好刀片,木头刨方之后上铣床就可以做出。一张椅子的四只面框线脚加工起来平均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而在没有电动工具的年代,制作的时间是将近两天。他们当年使用的工具是一种叫做线脚刨的东西。其外表造型和今天的刨子差不多,只是刀片和底部的造型有些不同。而且因为是手工制作。所以精准度偏差较大。所以要不断的试验铆合修正。同时由于手工的刀片速度比较慢,所以刮磨也比较费力一些。

   其二,制作拼板的槽口其工序和制作线脚差不多。只是刀片的造型略有不同而已。但在纯手工年代,制作铆合精准的“龙凤榫”拼板几乎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按照王老先生的话说:也有,不多。但是制作龙凤榫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板的厚度。即便是在今天,在1.2CM厚度以下的板子上开龙凤榫也是颇为困难的事情。但木工拼板中有没有用到龙凤榫结构的呢?其实还是有的。最典型的便是门板和棺材板。因为够厚,而且没有外框结构。所以拼板用龙凤榫的结构确实是很有必要。

  那么带来的疑惑是,既然没有,为何两本家具教科书中都想起提到了这种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79:}{: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春藕堂 于 2011-10-18 11:41 编辑
走钢丝的男人 发表于 2011-10-18 11:38
能用502做家具的也是一个高手木工


谢谢关注,在下似乎并没有说用502来做榫卯的粘合剂。502是一种快胶,但持续的粘合力比起101要差很多。
阁下似乎也是行内人,行内人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应该极少,不知先生是否经常见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春藕堂 发表于 2011-10-18 11:40
谢谢关注,在下似乎并没有说用502来做榫卯的粘合剂。502是一种快胶,但持续的粘合力比起101要差很多。
...

粉补 那一定要用502的 

粉补的地方都不是受力位的话!有什么小的 水裂纹 只能用502 因为502有一个好处能深入木头 快速粘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冯掌柜很厉害!这一大篇洋洋洒洒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这种帖多多益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拜读了,谢谢!{:soso_e182:}{:soso_e179:}{: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春藕堂 发表于 2011-10-18 11:40
谢谢关注,在下似乎并没有说用502来做榫卯的粘合剂。502是一种快胶,但持续的粘合力比起101要差很多。
...

现在用在接洽处的用胶都是东风胶和902 为多

工艺上因为简化了流程 不是全拆装的 不用胶 没法坐 你去工厂见到的木工上胶拼好后都是用胶带 铁架固定 家具成型 就是因为现在工艺流程对榫卯简化的结果 我给他叫做直来直去 但脚的榫卯结构 还是带锁位的 什么简化 受力点的位置 有些传统工还是有的

比如传统的面板拼装 不但起槽拼接 底下还在二板之间有一个相互勾锁 来锁死 现在都用胶来代替 我个人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正常情况下 902胶足于粘合的很好 只要底杆不脱槽 拼好的面板 绝不会散架 分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AB胶的有效期是多久,有的人说几年,有的人说一辈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8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走钢丝的男人 发表于 2011-10-18 11:53
粉补 那一定要用502的 

粉补的地方都不是受力位的话!有什么小的 水裂纹 只能用502 因为502有一个 ...

谢谢
在下认为快和稳是两回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6-18 19:36 , Processed in 0.521396 second(s), 4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