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楼主: sjsqh

什么人民币升值啊,贬值啊,阴谋论啊......没有一个能够讲清楚的。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2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至今已快一个月了,不少示威者不顾疲劳日夜坚守。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接受采访时表示占领华尔街运动示威者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他们肯定有这样的权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作为经济学家,我是觉得他们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说到底,你说当然我知道这些抗议华尔街那些人,每一个人的原因不一样,理由各种各样的,所以他们可以根据各自的原因去游行、去示威。
    但是,到最后如果他们真的把华尔街给打垮了,尤其是他们通过游行,给美国民主党的那些议员和政客提供更多的理由去推出更多的监管政策,甚至推出新的法律,加强对于高收入群体的征税等等。到最后,必然的一个结果,会使得美国社会的总体金融服务的供给量会下降的。
    因为简单的说,你把很多的华尔街公司都打垮了,把很多银行都赶跑了,到最后整个美国经济不管是企业家,还是企业他们能够得到的资金的支持,资本的支持,会比以前更少。这么多企业和创业家甚至于像未来的乔布斯这样的人物,都得不到很多的资本,得不到很多的华尔街的支持了以后,那美国的就业靠什么来增长。
    这些去游行示威抗议的人,和他们的盟友,他们的支持者以后要找工作的时候谁来给他们提供工作。 1943033bnog2t8j989btok.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现象就是,随着人民币的货币供应量不断地上升,使得人民币真实的购买力每年都在快速地下降。30年前至今如此,随着人民工资收入的不断增长,在职和退休不断加工资,从今至未来还是如此。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cchd 发表于 2011-12-22 19:21
在美国人民币很好用,我用过

在中国,无法用美元购买商品,只能兑换成人民币。对想长期居住在大陆的来说,只能感受着不断的货币贬值。推测明年物价还将上一个台阶。不知道你在美国看到的红木家具是什么价位?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数据库》(the Penn World Table),在1952年,也就是中国土地集体化、企业国有化之前,中国的民间消费占GDP的67.4%,这与今天美国的71%并没有多大差距。之后特别是大跃进的那几年,民间消费急剧下滑;整个计划经济期间,民间消费相对于GDP一直在下滑;到了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之际,民间消费所占GDP比下降到48.7%。  改革开放的头十五年,民间消费相对于GDP保持平稳。到1997年,是49%。那时候,中国一些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这个相对消费水平太低,经济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度太高,开始呼吁调整政策,让民间消费对推动增长发挥更重要作用。然而,虽然愿望强,但接下来民间消费仍继续下降,现在只略高于 GDP的35%!为什么这么难?
  已经给的解释很多,包括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到位、规避未来生活风险的金融产品还不丰富,还有就是银行储蓄利息被人为压低,让百姓的收入因此没有应该的那么高,变相由百姓给国有企业补贴;这些当然是家庭不敢消费、必须多储蓄的原因。但是,更为根本的原因不在这些,民间消费之所以一直没有跟上中国GDP的增长步伐,是因为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国有经济,政府拥有社会最主要的资产和土地,财产性收入主要由国家享有,并且也因为征税权和财政程序没有受到实质性制约监督,缺乏民主运作机制。
  中国太多的财产性收入和国民收入流进了各级政府的金库,个人收入占比当然就越来越少,家庭消费占GDP的份额就越来越低。按照一些官方统计,国有经济产值大约占GDP的35%。然而,这一比例被严重低估了,因为许多由多个国企持股甚至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并没算作国企,但实际的产权还是国家拥有。
  如果算上企业产权、资产和土地,政府差不多拥有整个社会资产性财富的60%以上。诚然,过去30年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土地、企业股权和其他资产的价值都升高了,但这些增值的大部分都是各级政府的,只有一小部分流入了个人手里。
  国有制抑制民间消费增长,因为它使百姓不能从土地增值、国企利润和资本收益中直接获益,使百姓的财产性收入很少。人们会认为,政府拥有并经营企业会惠及所有公民,国企利润和国有资产的增值有助于减少或消除公民交税的必要。但是,在中国,实际征税权主要掌握在国务院和其部委手中,并且很少受到全国人大的监督核查。
  所以,不奇怪,从1995到2007年,政府税收(不包括国企资产收益、土地出让收益)增加了6.7倍,而与此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长了 1.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只增长了1.2倍。这期间,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长率的两倍,而普通家庭收入的增长速度则低于GDP增长率。
  随着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几乎失控地增长,一个必然的结果是政府靠税收和卖地收入就够了,无需国企上交利润,甚至在各国企和国有事业单位出售资产之后,也不需把所得上交国家。而全国人大常委会也不举行公开听证会要求国企上交利润,上交国企资本所得。实际情形是,全国人大每年开会一次,会期十天,其常务委员会也不举行公开听证会要求国企对国家负责。
  于是,国企能把大部分利润留下,也能把资产出销收益留下,然后按照国企自己的意愿进行再投资,不断投资。当然,即使把利润交给了地方政府,政府也会拿这些钱去投资。这两方面就解释了如下现象:中国总储蓄占GDP的百分比从1992年的41%增长到最近的 51%;在新增的这十个百分点中,有七个百分点归功于企业储蓄的增加,其余三个百分点归功于政府储蓄的增加,而私人储蓄在GDP中所占的百分比则停留在 21%左右。
  国内产能和消费需求间的失衡迫使中国更加依赖出口,并因此需要人民币汇率保持低水平。
  简言之,资产由国家所有,加上缺乏制约征税权的民主机制,一并造成了如下这种循环: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民收入和资产价值都在增加;但大部分财产性收益和比例越来越高的国民收入都流进政府金库,变成了国企和地方政府扩大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从而进一步扩大经济的制造产能;与此同时,由于普通家庭收入占国民收入的份额在下降,民间消费在GDP中的比例也只能跟着下降;这就加剧了国内产能和国内需求的失衡,使得中国更加依赖于出口,而为了便于出口,就必然要求人民币停留在低币值水平。
  民间消费增长不足、人民币汇率必须很低以及巨额贸易顺差的膨胀,这些都是中国经济与政治体制的产物,不是偶然。
  过去,对各种资源的国家所有制和并由政府控制经济,使中国能够迅速工业化,其好处是明显的。但是现在,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情况跟以前不同,增长模式必须转向靠内需,而此时,国有经济比重太高、政府征税太多就成了增长模式转型的根本障碍:因为它们抑制了民间消费的增长,所以,国有制经济体和征税权不受制约,也要为全球贸易失衡担负部分责任。
  因此,尽管人民币升值在表面上可以促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部分调整,但是,如果国有资产能够被民有化,并且纳税人对政府的征税权以及财政预算有更多实质的监督,那么,这不仅能促成中国经济模式的转型,开启一种根本性的改革进程,而且也将有益于全球经济的平衡。 hong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3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h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跌少涨多,逢跌建仓。1年后大红酸枝价格是目前的2到3倍,大料估计在80万一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sjsqh 发表于 2011-12-22 19:16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至今已快一个月了,不少示威者不顾疲劳日夜坚守。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接受采访 ...

大多数人总是痛恨给他们带来现实好处的人,而从不检讨自己。。。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5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26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币继续升,物价继续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5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人民币又开始升了,意味着印钞机又开始了。。。。。。 691d4204na4db16eca317&690.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没有因3万亿元呆坏账而取缔四大国有银行,却因最多几百亿元的呆坏账而禁止农村金融?)  这次我主要跟大家探讨一下监管的社会代价是什么。这个话题主要有两个背景,一个是最近关于金融监管的讨论,另一个是中国人历来比较相信政府,至少是从秦国开始,一直让政府慢慢进入经济,对社会各方面的生活不断增加管制。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深化以后,到底需不需要加强监管?不管是问北京街上还是纽约街上的人,尤其是问占领华尔街的那些人,没有一个会说不需要加强监管,加强监管似乎是不需要去想、说和研究的问题。
  但我想问,如果监管成了大家的共识,尽管会有好处,至少表面上可以有好处,那么谁在付出代价?一旦监管加强了,受害的到底是谁?
  这个问题不只涉及金融市场,实际有很强的普遍性。比如,国内这几年都呼吁政府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多数老百姓赞成政府把房地产开发商的空间压缩得很小,最好是把进入房地产开发的门槛设置得很高,银行也不给开发商贷款。这样的话,就会让缺钱的开发商没办法做更多房地产项目。但话说回来,进入房地产的门槛高了、贷款难了以后谁受害?没关系、没权力和背景的那些人就没办法进入这个行业了,普通百姓家庭出身的人也没法靠房地产开发发财了。第二,能够做房地产开发的人和企业数量越来越少了后,房产的供给会越多还是越少?通过限制进入房地产的企业,最后房子供应只会更少、房价只会涨得越来越高。
  金融行业也是这样。加强监管以后,总体上金融服务的供给会越来越少。表面看,强化监管就是要限制金融行业赚钱的空间,让更多人和企业无法进入,即使进入了也把他们手脚捆死。这样做的后果之一,是让能够有关系获得经营权的人,赚钱幅度更增加,这种审批就更值钱!政府监管部门的寻租机会就越来越多。
  这些监管让有权有势有背景的人受到的影响更大,还是让普通家庭的人受影响更大?金融供给因监管减少,受害的是有权有势者还是普通百姓?另外,我们是不是为了规避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宁可过99年苦日子?
  关于金融监管,特别是国内的民间金融,是不是应该受到非常强的监管,一直有很多讨论。讨论的结果似乎总是禁止民营金融。理由大致无外乎两条,一是维护金融稳定,比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金融行业的维稳历来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二是为了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利益,说如果让那些民营企业从事放贷业务等,高利贷肯定会越来越高,金融消费者受到的剥削会越来越多。
  在讨论金融行业是不是要加强监管的时候,要么从金融风险,要么从经济增长的角度谈金融监管到底该多还是少。但我想从社会层面来谈,看最后受苦受害的是哪些人。
  湖北省监利县有一个村子,那里可以进行水产养殖。尽管有机会创业致富,可是创业者没有资金,资金的需求很高。另一方面,尽管当地的农民没有多少钱,但是从老年人到青年人还是有不少人有投资的需要,尤其是农民的养老问题挑战非常大。所以,一方面是投资需求很多,另一方面需要资金的人也很多。但在两边之间没有办法撮合进行交易。2006年,这个村子的农民成立了一个“老年人”协会,主要的作用类似养老基金会。当年,86人入股,股金总额27.2万元。年底分红,每位老人拿到280元。2009和2010年,每位入股老人分别得到分红650元和500元。这种分红以北京的物价水平来看是非常少的,吃不了一顿午饭和晚餐。但对这些农民来说,这钱的意义非常大。例如,村委会75岁的守门老人,他独居在村委会的宿舍里,去年的收入是低保金600元,村委会的工资2000元,加上基金会500块钱的分红。500块钱相当于他一年1/6左右的年收入,这个比重是非常高的。
  养老基金会的好处这么明显,一方面可以让资金投放到本地,让更多人创业,加强农民的就业机会,实际上更有利于社会和谐。我老家在湖南,当地很多的农民年轻父母都外出打工了,留下自己的子女跟爷爷奶奶在一起。如果当地的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本地可以创业和就业的话,相当一部分人就可以不用通过外出打工、背井离乡。从社会生活、家庭和谐和幸福来看,尤其是后代是不是从小能够在一年至少有100天、200天跟自己的亲生父母在一起,这是有非常大的社会影响和人生影响的。所以,禁止这种民间金融最后给社会带来的代价,可以具体到中国以后的后代身心健康到底是什么样的,而这个层面的社会代价和成本是GDP数据反映不出来的,但对每个中国人一辈子的幸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这种自发金融还可以减轻政府负担,缓解政府为三农、为农民的养老问题所需要作出的开支。
  尽管这样,2007年和2011年两次当地银监机构都发文要求关掉这个村的养老基金会,认为这个基金会是非法的。而在过去几年里,养老基金会花了好多的时间,也找了很多关系,找到了湖北省相应的监管部门去申请资格,但申请半天都没有任何下文,也不说到底是批准还是拒绝,最后一纸文件就把它们关掉。村里面的养老基金会的理事长李先生说,养老基金会一不犯法、二不贪污,村民也满意,为什么就不能办了呢?
  对监管部门的官员来说越是把这种业务禁止和完全卡死,不让它有任何的空间,对监管部门越轻松、方便。但从社会层面看,禁止民间金融是最不负责的一种行为。如果是换一种做法,容许民间金融存在,但把监管定位在从业者是否在具体做法上违规,做更细致监管的时候,银监机构的工作量就大大的增加了,所以他们更喜欢禁止,图自己的方便。监管者和社会,两者间的平衡点到底应该在哪里?由谁、靠什么保证监管部门不会只图自己的方便?这就回到了权力是不是可以得到制约、是否被问责的问题。如果问责机制不存在,到最后监管机构更倾向于动不动就禁止,而不是更多地为村里老百姓的利益着想。
  很多人说民间金融过去放过几次,但每次一放就带来了很多呆坏账。但即使农村金融体系有这么多的呆坏账,也远比四大国有银行在2005年之前产生的3万亿元呆坏账小几个数量级,更何况农村金融服务了8亿农村人口,改善了他们的民生,而四大国有银行却主要服务于国企,只涉及几千万人的就业。为什么没有因3万亿元呆坏账而取缔四大国有银行,却因最多几百亿元的呆坏账而禁止农村金融?我们更多应该考虑到服务社会的对象的面积、范围以及社会整体上付出的代价有多大。
  下面想介绍一个研究,研究对象是美国在今天还比较普遍存在的非常高的高利贷机构,美国人称之为领薪日贷款的公司。这有点像中国青黄不接的时候放高利贷,秋收时候要求借款的农民还贷。工薪阶层靠一个月的工资来维持生活,但很多时候,在月底发工资之前,月中就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美国的工薪阶层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家庭经常出现月中要想办法借钱,要不然一家人可能日子没办法过了的状况。这种情况下,大致上这个个人面对四种不同的选择来对付短期资金缺失没钱的挑战。
  第一个选择是找亲戚朋友借,在中国这是第一选择。可是在美国越来越多是不希望把亲戚和友情跟借贷和金钱利益结合在一起。这个选择对很多的美国人来说是走不通的。第二种选择是去银行借钱,如果本来就是要靠领薪日贷款过日子的家庭,银行的信用记录不会太好,这条路也走不通。第三个选择是抢银行或者是偷盗。第四个选择是找领薪日贷款公司借高利贷。
  在“领薪日贷款”公司,一般的借款的金额是300美元左右,期限是10天到15天,利息为50美元。美国每年“领薪日贷款”总额在400亿美元左右,为4000多万美国人提供服务,占美国总人口的15%。考虑到三口、四口一家中,可能只需一人去借贷,“领薪日贷款”实际服务的人口面要高于15%。
  现在美国50个州里大概有15个州法律上是禁止这种机构存在的。由于这样的背景,芝加哥大学Adair Morse教授做了一个论文,对1300个社区进行研究。有一组社区是禁止领薪日高利贷的,另一组社区允许领薪日高利贷的业务存在。1996年到2000年,一旦社区遭受了自然灾害以后,总体上住房按揭贷款的破产率会上升72%左右。但如果一个社区历来就容许高利贷机构的存在,这些社区家庭住房按揭利率的破产只比平时高36%。
  一旦发生了自然灾害以后,社区里面偷盗的发生率会上升13%,但是对容许高利贷的社区来说偷盗发生率要少增30%。对很多的民营企业来说,有这些高利贷的机构存在,尽管借这些钱的中小民营企业要付很高的利息,但他们至少让自己的企业不至于破产。在家庭层面也是这样子的,尽管利息很高,但至少还有一条活路可以走下去。如果把放高利贷的机构禁止掉,正规银行又不可以走贷款,只能逼得人们要么关门、要么抢劫。如果这些社区有高利贷的业务和服务,在自然灾害冲击以后社区的发病率、死亡率、吸毒、酗酒的增量都会比不允许高利贷存在的社区少增加很多。
  正因为这一点,我觉得不管是银监会、证监会还是中国其他的金融监管机构,不能只看到加强监管以后给监管者和社会表面上带来的方便和好处,我们还必须看到金融监管加强一点,金融供给就会减少一点,社会大众得到的服务就会少一些。前几年我们一直关注次贷危机,之所以发生是因为银行很不负责任。很多人都把责任都放在银行的身上,而不去想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因为金融机构做了那么多的放贷,所以才让更多的美国家庭尽管没有什么太多的收入也买了房子。我们以前总说金融机构那么糟糕,那么不负责任,所以他们要被管得更死,没有太多人讲政府的监管者给社会带来的是比华尔街带来的更多还是更少。希望以后在讨论是不是要强化监管的时候,不只考虑到表面的好处,更多应该记住由此带来的社会代价到底有哪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及要保证08年投入项目的资金,可以想象这CPI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ZF报告中又提及最低工资上涨、退休工资上涨、用工成本上涨

明年CPI肯定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7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激增2.61万亿 事实宽松到来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7日 01:21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聂伟柱

  “稳健”基调犹在,但2011年12月激增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在某种程度上却已经宣告了宽松的到来。

  央行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末,广义货币(M2)供应量达到85.16万亿元。这一数字比11月末的82.55万亿增加了2.61万亿元。换句话说,2011年12月,M2新增量就达到了2.61万亿元。

  对于M2单月的新增量来说,2.61万亿已属于天量范畴。即便是在货币政策极其宽松的2009年,M2单月新增规模最高亦不过2.4万亿元。这或许意味着,尽管基调仍为“稳健”,但事实上的“宽松”已经在2011年的最后一个月到来。

  宽松已至?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倾向于年初发放贷款。而由于货币乘数效应,M2新增量也往往在年初处于全年高点。

  以2009年为例,全年12个月当中,M2单月新增量超过2万亿元的月份仅有两个,分别为1月和3月,增量达到2.1万亿和2.4万亿元。而与之对应的2009年1月、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1.62万亿和1.89万亿元。

  而近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新增M2的规模就达到2.61万亿元,这一规模比2009年的任何一个月都要高。从这个角度考量,宽松已经在去年末悄然到来。

  “信贷投放规模的增加直接导致了2011年12月M2新增量的放大。”在光大银行(2.91,0.00,0.00%)(微博)首席宏观分析师盛宏清(微博)看来,信贷增长、理财产品大规模到期以及财政存款的集中投放是导致2011年12月份M2天量增长的三个原因。

  央行统计显示,2011年11月、1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5622亿和6405亿元,也即是说,2011年最后两个月新增贷款规模达到1.2万亿元。如果考虑到临近年末,银行往往收缩信贷的背景,1.2万亿元新增贷款的规模将更令人吃惊。

  而在财政存款投放方面,央行统计显示,2011年12月财政存款大幅减少1.23万亿,而与此相对应,12月人民币存款则增加了1.43万亿元,同比多增4462亿元。

  警惕通胀反弹

  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12月,CPI同比上涨4.1%,2011年全年则上涨5.4%。尽管CPI全年上涨5.4%超出了4%的目标值,但趋势上看,CPI在下半年已处于下行通道。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受中国新年假期影响,1月整体通胀情况保持现状,但随后2012年上半年期间将得以缓解。预计中国整体CPI通胀率呈下滑趋势,将在2012年中期降至3%以下。

  但是2011年底,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或将让CPI回落的态势面临一定的压力。“M2将在2012年的1月和2月继续反弹。”盛宏清表示,从当前态势来看,2012年1月、2月新增贷款规模很可能都要超过1万亿元。这就意味着,在2011年11月、12月和2012年1月、2月的四个月中,新增贷款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

  “这种规模的投放将在未来给通货膨胀造成一定的压力。”盛宏清表示,经过其测算,3.2万亿元的贷款投放后,一般会在一两个季度后对PPI产生拉动,进而影响CPI。“影响将在第三季度显现:PPI可能面临2至3个百分点的反弹压力;CPI则面临0.5至1个百分点的反弹压力”。

  “货币的投放对通胀的影响有一个时滞性。”中国银行(2.97,0.00,0.00%)(微博)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表示,M2在去年12月份的表现可能会延缓存准率下调的预期,央行将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

  事实上,对于今年的通胀形势,高层也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此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曾强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5-3 05:40 , Processed in 0.294949 second(s), 4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