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楼主: eddie2008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每周四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楼主专家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8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
(续:东风压倒西风 2009)

这是当年与红木家具同好点灯之后关于广东的一阕文字。
++++++
广州文化

基本上,广东族群有三大组成因素:广府人(粤语),客家人(客家话),潮汕人(潮语--与闵南语接近)。广州的文化,也大致包括了这三条大路,笼统地概称,叫做岭南文化。
至于说到“广州人没文化”,俺举个例子如下:
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有这样一首唐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用普通话读,“亲qin”与“人ren”是不大押韵的。
如果用粤语来读,味道就出来了:“亲cen”配“人yi-en”,正好。
不少唐诗宋词,如果用国语读不出押韵的味道的时候,试试南音的粤语,闽南话,潮语,乃至客家话,往往可以曲径通幽。
所以,窃以为岭南的文化,有很悠远的源头,来自千年前的中原古文化。
当有人嘲弄老广的南音读当今的国语荒腔走板的时候,不妨也费心想一想,从前的古代中国,说的到底是不是这样一种卷舌语言。
大致也可以这样说,广州人不大爱嚼舌头。
于是这几日真有好事者评了个十大冷漠都市,广州居首。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相对来说,广州人做事比较专注,也往往就不大关注身外之物。往低处说,广州人眼光短浅,小富即安(早些年一直有人说广东出不了全国首富);往高处说,广州人脚踏实地,少了蜚短流长的窝里斗。
至于文化的贡献,窃以为一个《少年中国说》的饮冰室老人任公梁启超,足可以千古不朽了。上下五千年,能够引领中华民族抬头的文字,屈指可数。

开放最早,开化稍晚

广州在开放方面的独树一帜,源头在于乾嘉的一口通商。大概当时原本是作为“祭旗坡”的炮灰,不料竟然能扬名立万出了世界首富。(祭旗坡一词源自2008-2009年风靡大江南北的抗日名剧《我的团长我的团》,是红色大陆第一次正面展示白色国军誓死抗日的客观历史,滇西抗战的国殇墓园由此大写于国人面前)。后来的特区经济,多少也有点是摸着石头过河,地道的祭旗坡本色。结果炮灰出息了,破釜沉舟的故事也可以名垂千古。广州人比较接受的一种说法是:北京是长房嫡传,祖宗庇护;上海算正宫公主,里外都受宠。广州的身份是“二奶仔”,六亲不认,只有自力更生。如今全中国都知道“包二奶”是怎么一回事,二奶所出,自然就是这么一回事。

至于说广州人天生没有政治概念也不讲谋略,也许表述为“广州人参透了政治”大概更贴切一点。因为早早就明白了“城头变幻大王旗”之后,劳心劳力的依然还是柴米油盐,所以广州人天生不爱讲政治,吃饱饭最实际。所以广州有天下美食,于是乎挣了个“食在广州”的名声。只不过当年这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吃饭的案子也得降格使用,明明是个“案”,偏偏贬称为“酒桌”。

大概是山高皇帝远,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二奶所出,所以广州的管制相对地比较宽松,祭旗坡的插科打诨甚至炮灰污蔑“精锐”说,在广州也时不时地来一阵风。
顺便说一句,“广州还有陈sir和G4”已经是过去式了。老陈被扫地出门去了佛山,大概也顺便去研究黄飞鸿的无影脚是如何的“迅雷不及掩耳盗铃”。

老广的信仰

相对来说,与大中华圈中的其他地方比较,老广地域的道教香火比较昌盛。
道教是地道的中华本土文化,尽管外来的和尚在广州也很风光。
道教讲究养生。据说华夏的老祖宗黄帝曾经问素女“养生之道”,听完了课,老祖宗老老实实地说:如果这么多我喜欢做的事情都不能做,那么活一千岁还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士兵突击》中的名言)


广州女人

古文人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婢,婢不如妓,妓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广州女人有很多的不如人,曾经有人比喻为“贝多芬”,也就是正面不可示人。
因为有这许多的不如,所以也许只可以勉为其难地做垫底的妻,图个安稳。
记得有一回读经济学家张五常的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中国女工天下第一。
那些瘦小羸弱的中国南方女人,往往有与外型大相径庭的坚韧与顽强。我们如今所说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中国人,广州女人够得上这个标准。
这大概也是一种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

据说当今中国的大都市中,广州本地的离婚率一直偏低,提振内需乏力。

这大概也是一种东风压倒西风,尽管都知道广州的西风东渐。
(2009-4-14)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7-8 13:32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
(续:东风压倒西风 2009)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416
(续:东风压倒西风 2009年)
因为2009的古典网,凭空多了许许多多的“葫芦”,于是有了如下的一阕“荒腔走板”。
++++++
泱泱中华,原本的主流审美,大致上还是含蓄为主。
从前不时兴挂着游来荡去的大葫芦。
基本上还要多加约束。
民国初年的老照片如附:民国早期的奶品广告。女模特以束缚成扁平胸为美。
可做佐证:那时候这样的比较吸引眼球。
用港台的表达方式,叫做:波平如镜。
民国初年的时候,女性在旗袍、大褂里面,穿的都是这个:马甲、或胸褡。反正就是不让你突围。这样才是美。
嘿嘿,原来马甲也有很悠久的典故,怪不得互联网时代马甲蔚然成风,返祖归宗。
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所谓“红木第一专业论坛”著名版主的签名)
当时真的吓了一大跳:怎么成了褒义的典故。这大概也算得上是一种很独特的网上红木文化典故。
从此见着“典故”就反刍:想当初,还有更悠久的典故叫做大茶壶。
江河日下,人心不古。
显山露水,从公元1927年开始。
原因很简单:
不从者罚款。
从此开始波涛汹涌。
也算得上是一种行政手段的“焚书坑儒”,只不过方向掉了个头,焚了马甲,平地不挖坑,改成堆土。(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先生当年有一篇响应政府号召的著名宣传演说,题目就是:大奶奶主义。在下如今蜗居海外才明白:原来在洋人这一亩三分地面上,宣传是个贬义词。)
接着说反刍。。。。。。不。。。。。。典故。
公元1927年,政府倡导“天乳”,反对束胸,对于不执行放乳政策的,属于违**(呵呵,反*政府,天朝网络忌讳词汇之一)令,罚款50块大洋。
于是,马甲就这么销声匿迹了。凭空填出来一对葫芦。
公元1927年,政府开始倡导显山露水。
第一次真正吸引四万万同胞眼球的,是这样一张照片,当年的民国名媛。
这小姑娘就穿着这样的两件头到北戴河游泳,轰动九州。那是公元1930年。
因为她有个大名鼎鼎的父亲,做过内务总长,民国初年还曾官拜国务总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光。
这位前总理的宝贝千金,在1930年的中国历史里,毫不客气地写下了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一笔。
在当时彻底地把她大名鼎鼎的父亲压得没了脾气。
尽管1930年,她的父亲也干了一件名留青史的大事。
公元1930年,前国务总理朱启钤自费成立中国营造学社,麾下最负盛名的左膀右臂,叫做梁思成。
梁思成后来成为中国建筑学科的奠基人。
(营造学社里最有名的外国人,叫做艾克,中国古典家具第一人。此外还有若干日本学者,至今尘封,因为之后的抗日战争。)
再往后,当年中国营造学社的一位青皮后生牢记着朱老先生的嘱托,辛辛苦苦地写了一本书献给这位青皮后生当年的伯乐。
书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
蠖公授漆经,命笺《髹饰录》。两集分乾坤,字句度往复。……十载初稿成,公命幸未辱!
蠖公,就是朱启钤。那位当年的青皮后生,叫做王世襄。
这是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面容。
波涛汹涌阮玲玉。
从此奠定旗袍的曲线美的标准含义。是谓东风。
东风之下有西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民国初年奶品广告,平胸为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平胸用品之马甲与胸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民国名媛洪筠1930年的泳装照,轰动九州方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波涛汹涌阮玲玉,西风东渐成就旗袍的凸凹有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1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4 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网认证商铺人气宝典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423


(续:东风压倒西风 2009年)


跑偏之后说回家具型材艺之后新添加的“韵”。在下对韵的领悟,来自改革开放后夺门而入的邓丽君,时称:靡靡之音。


++++++
建议喜欢小邓的红木同好,不妨也听听这两首现场演唱版:
1、梅花
2、中华民族
(版本:环球复黑王---1982年邓丽君香港演唱会专辑)

俺觉得这是非常有韵味的上乘之作。主要的原因是:

1、这是现场版本,基本上忠实地反映了歌手的临场演绎,大致可以说:没有太多的录音室录音师后天修补,后者的作为,类似如今的PS,周老虎。(周老虎,2009年的一个反面典故)
2、这两支曲子都是小邓非常喜欢的,在各种演唱会上反复演唱过,算得上千锤百炼,不是临时应付的行货交功课。
3、既然是小邓非常喜欢的,在感情真挚方面往往有无保留的倾注,所以现场版本直面观众互动的珍贵,远胜于录音室中一个人的孤独。
4、大名鼎鼎的邓丽君,偶尔也会走音,偶然也有破音,但风采韵味依旧,感动千百万人的天籁之音,就是这么一回事。

参悟“明韵”的时候,(在下)反反复复地听了很多很多次。
据说当年小邓“远赴边塞”“劳军”演唱这首“梅花”的时候,台下的大兵哥们泣不成声,一塌糊涂。
真实的历史,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小邓当年的“边塞”,叫做:金门。
这两支曲子早些年犯忌讳,如今多少也还有那么点的晦暗不明。不太容易彻底见光的。
“环球复黑王”的1982香港现场演唱会版本,窃以为是最好的演绎。
不同的版本,多听几个,比较一下,就容易品出来差异了。如同铺天盖地的皇宫椅。(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见得多了,就容易分出高下了。

这大概也是一种文化。超越海峡现状与现实的历史中华文化。
文化,就是一个约定俗成。
文化,没有国界。
尘土,原本也没有疆界。
东风西风,也没有“界”。

坚韧傲雪的梅花,象征着我们巍巍的大中华。


顺便帖几个图,来自黄花梨故土越南的历史上的第一部写真集,公元2007年12月首发,源头素颜,非PS版本,比北方邻居的第一部“汤加丽”真实多了,后者据说用PS把粗短的小腿拉长了。(呵呵,红色中国的写真第一人汤加丽,成名不过本世纪初,新一轮的西风东渐没多少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早三几个月天天沉浸在《梅花》和《中华民族》的旋律中感悟“韵”的时候,没想到会琢磨出如今这样的“说”与“猜想”。
历史不忍卒读。
无心插柳,竟然看到早些年央视访问诺贝尔大师丁肇中的视频。对白大致如下:



央:大师您有四个兄弟?您是老大叫做丁肇中?
丁:对,二弟叫丁肇华,三弟叫丁肇民。。。。。。
央:老四叫丁肇族,对吧?
丁:不,他叫丁肇国。

惟乐不可以为伪。
(2009年6月)
++++++
(续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天籁,韵。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越南历史上第一部写真,2007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越南历史上第一部写真,2007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越南历史上第一部写真,2007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4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7 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7-14 08:26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423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20150430(2008-2009年的关于紫黄收藏的感悟,原帖:林海微澜:紫黄文化--漫话收藏

关于“收藏”的一些漫话与随笔随言。

收藏的主人公,自然是“紫黄”。

因为主角是紫黄,所以依然还是林海微澜。

(发表于 2008-7-4 12:50)

关于黄花梨的海南越南的混沌,有时候,言语真是颇有点落花流水般的无可奈何,不识深浅.
有说王世襄老先生早早就高挂免战牌,一句"不参与如今所有的争辩",退一步海阔天空.
鸳鸯蝴蝶梦的歌词也说:
是要问一个明白
还是要装做糊涂
知多知少难知足

多与少,进与退,深与浅,归根到底,窃以为大概也就是同一个字: "为".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故知进退.
因修而为,是谓修为?
有说这也是一种境界.只是多少觉得有一些高远.
实实在在地理会,大概就是人人都早晚面对的日常事:做人.

因为这几年的波澜壮阔,红木行内业者财源滚滚,锦衣玉食者众.
人生得意须尽欢.于是,大年三十的仙游,火树银花不夜天.

因而更敬仰的,是繁华过后依然的谦和温雅,随遇而安.
这一层境界,大概可当得起:为而不有.
完整的说话,大概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有说[url=]收藏[/url]的最高境界是"过眼即拥有",所谓藏者的过我眼即我有.
两相对照,也许为而不有,可能更来得洒脱一点.
不在乎曾经拥有......

古人说:天下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说的大概就是尽心而为这层努力吧.因为为而不有,所以尽心而为.
所以,尽管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依然要吾将上下而求索.
无论业者与藏者.
面对的,都是做人的选择.
退一步,海阔天空.

到最后,还是以人为本.
藏者业者,相互取舍.
为而不有,还有一说:叫做玄德.

(语出老子《道德经》: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17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2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507(续:林海微澜:紫黄文化--漫话收藏之补序)

关于[url=]收藏[/url]这个话题,琢磨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不敢轻易下笔。
作为一种[url=]文化[/url],收藏早早就是往事越千年以上的传统。有很高很高的辈分。
只不过,关于紫檀黄花梨的[url=]紫黄文化[/url]的收藏,似乎还是很新鲜,很鲜活的一样东西。
因为紫黄的客观而非主观,科学而非不科学的定义,基本上可以说,发轫于新世纪的公元2001.
尽管关于这一世纪初年的杨家驹氏红木国标,多少还存留着一些争议,但大致可以这样理解:基本上,由此而来的关于紫黄的纷争,已经在内容上脱离了从前百分之百主观定义与排他的“地心说”。
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在遥远的从前,这一再自然不过的真实说,也曾经是多么“荒谬”的异端邪说,逃不脱火刑伺候。前车之鉴布鲁诺。
所以,即便杨氏国标有或许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完美或者缺失或者不足,毕竟,比诸“地心说”的荒谬,第一个提出“日心说”的人,已经不朽。因为从此开始:老子不再天下第一。坐井观天的夜郎自大一页,轻轻地翻了过去。
而紫黄文化的开始,需要这样的一掊水土。
关于收藏,曾经的参悟结果,是:为而不有。
因为“为而不有”在前,所以如今的这一阙短言,只可以算是个补序。
我的收藏,记忆所及,开始于学前的幼稚园年代。
在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大家都喜欢的弹棋子,烟纸(烟标),玻璃球,陀螺乃至武装带,军帽以及古装小人书(连环画)等等,因为供不应求,很难留得住。反倒是四旧名下无人问津的前朝铜钱铜板,一直陪伴着我从童年走到成年,流水不争先。
不期然,往事悠悠几十个春秋。
所以,收藏其实是很主观而非客观,唯心而非唯物的选择。
基本上,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高雅地说: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
         别忘了寂寞的山谷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在泱泱华夏文化这个上下五千年大户名门的芸芸众生中,紫黄,也曾经是琴棋[url=]书画[/url]金石等等精英以外的无名分的一株野百合。
俱往矣。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紫黄文化,有一个迟到的开始。
所谓文化,就是这么一个约定俗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2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eddie2008 发表于 2015-7-22 15:39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 20150507(续:林海微澜:紫黄文化--漫话收藏之补序)

关于收藏这个话题,琢磨了很 ...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20150514(续:林海微澜:紫黄文化--漫话收藏)
林海微澜:迟来的序言 这段子最初完成于2008年12月19日,正值金融海啸滔天时。
于是,风声鹤唳,哭天抢地。
惴惴然反躬自省,觉得总有些东西,应当是不因物喜,不以己悲的。
就如同伟大领袖当年的名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如今,好像最凄冷的一页,将要翻了过去。
明天的太阳将照常升起。
以此为“[url=]林海微澜[/url]”之迟到的序言。

2009-4-17零点

(发表于 2008-12-19 16:25)  
再过两天,就该过冬了.
广东人看重过冬,有语”过冬大过年”.
这个2008,恐怕全世界绝大部分的人类,都巴不得它快一点过去.
2008的台湾仿效日本,破天荒头一回票选年度汉字,人气最旺的三甲是:惨;贪,乱.
最后高中魁首的是:乱.
太平洋对岸的花旗国,有机构票选的2008人气词语是:bail out.
字面的理解是:保释.
比如说,花旗国房地产大佬房利美房地美,被联邦政府保释了;
百年老号雷曼兄弟没人保释,没了;
如今轮到把美国安到汽车轮子上的底特律三巨头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在求人保释了.
全世界都在等着看结果.
惶惶不可终日者众.

[url=]文化[/url]太保李敖认为的最聪明的台湾女人陈文茜以为:台湾的2008,年度汉字应该是:扁.
下台者,扁;
上台者,被扁;
股市,全世界都被扁;
连带着石油黄金汇率甚至文化[url=]艺术[/url]毕加索,通通都逃不脱不着边不靠岸的一通乱扁.

于是,滂沱大雨下的汪洋大海中,一条小小的舢板名曰紫黄,该到哪里去奢望曾经人间普照的一缕阳光?

汪洋中的一条小船,随波逐流而已.本不该把苍天与大海的变迁,都强加在舢板上.
如同万物的本能为求生,同样的,恐怕全世界绝大部分的人类,还是希望明天比今天过得更好一些,而不是更差一些,所以,尽管雨一直下,风继续刮,总归有个告一段落的结果,就是所谓的”云开日出,家家都把红旗挂……”
只不过早晚,早些晚些,将来回过头来一看,无非是弹指一挥间.往事越千年.
风物长宜放眼量.

于是,前人说的所谓艺海拾贝,漫漫林海中,捧两片单薄的枝叶,名叫紫黄,林海微澜,一点一滴的,冷水泡茶,慢慢浓.

沧海一粟,大概也是这么一个意思.

2008-12-19的寥寥几笔.
天气预报:
[url=]上海[/url]中心气象台2008年12月19日上午发布寒潮预报,预计一股强冷空气将从21日开始影响上海,全市将出现西北大风和明显降温,并伴有小雨,48小时最大降温幅度可达12摄氏度,市区极端最低温度将降至零下3摄氏度,郊区将出现严重冰冻.

瑞雪兆丰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2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6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20150521
(续:林海微澜:紫黄文化--漫话收藏)
关于收藏的宏观考虑,大致上包括这么几个因素:
1、  六品
2、  三力

这大概已经是一个跨领域的约定俗成了:
真品,精品,名品,特品,稀品,全品(完品),称为六品。
眼力,实力,魄力,称为三力。

六品三力说,大致概括了收藏的主要因素。
有一样叫做“眼光”的东西,窃以为或许值得多一点关注。
眼光不同于眼力。
后者关注的是“真伪”,眼光考虑的是长远的将来。
有眼力与有眼光,不是一回子事情。
所以,六品三力加眼光,窃以为更完整一些。

其实,用广东方言来表达,也许可以更简明扼要一些。在下的总结,大致为“三有”:

首先,有心
其次,有品
第三,有米

什么叫“有心”?
广东话说“有心”,往往是感谢“关心,挂念,惦记,关怀,甚至关爱”等等等等的友善之举。
“有心”收藏,意味着对藏品的“心中有爱”。
这样的“有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财富,或者金钱,而首先是实实在在的“喜欢”。因为心中有这样的喜欢,藏品就不仅仅是作为财富载体或者生财工具的筹码。因为有一份心意在,所以每一件藏品都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各有各的风采。
因为有心,所以窃以为大概是不会扯什么“明年抛越黄,大量吃进酸枝”或者类似这样的做空做多的风头话的。墙头的草而已,无心。
有心者,随心走,无心者,顺势行。
所以,有心是排行第一的门槛。这个门槛都过不去,其他就不好说了。
无心的所谓“行家”,心中所图的只是一个“利”字。于是,万般皆下品,只为图利心。
这样的人所关心的收藏,无非是图利的工具而已,与在下所说的“有心”收藏,属于道不同不相为谋。

过了有心这一道门槛,然后是有品。
品是可以后天慢慢修行而来的,因为熟能生巧。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币货。
见识得多了,自然容易摸着门道,起码知道大致的方向,分得清东西南北。狠一些的说法,叫做: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话自然是过了,毕竟还有敝帚自珍这回事。
品,说的不是比高下,别苗头。简单地说,叫做门槛清。
有品,窃以为不仅是藏者自身的“品”,也可以涵盖藏品作为身外之物的“品”。
这就涉及到物件本身的品相了。这样的品相考虑,自然也就涵盖了“六品”中的考虑:是否真品,是否精品,是否名品,是否特品,是否稀品,是否完品(全品)。
广东话的有品,常常说的是某人“有品味”,“有taste”,多少也涵盖了“有欣赏水准”,“有眼力,够眼光”等等等等的赞誉。
所以,“有品”一说,窃以为可堪反复品味,因为回味无穷。

第三,才是有米。
什么是米?
这很容易理解。就是居家过日子的大米。也就是民以食为天的“食”。
败家子,用广东话来形容,叫做“倒米”。好比军队反叛,叫做“倒戈”。
米就是这么一回事。
人是铁,饭是钢。
米,大概就是收藏的脊梁。

三样物事,大概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从心,到品,到米。
总有人一根筋地问:哪一个最重要。
三条腿的桌子,比一条腿的来得稳当。

收藏作为一种文化,大概这三有就是桌子的三条腿。
站得稳当。

(收藏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六品”,主要来源于书画。
这比较容易理解:收藏之所以成为一种传统,一种文化,一种有历史的传承,主要的因素还是因为文人的参与与记录。所谓尘土十分归举子,乾坤大半属偷儿。说的就是举子有文化的传承优势。乾坤是会星移斗转的,唐宋元明清,单看牌面就转了至少五回,还不算唐后的五代十国,宋分南北,明有前后,以及间杂其中的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农民起义,多如牛毛。
尘土则依然如旧,还是那条长江,还是那道黄河,所以说江山依旧,人世已非,只剩古月照今尘。
文化的传承,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悠悠然在颠沛流离中传递着一息香火,跨越疆域的藩篱,跨越年代的磨砺,跨越朝代的更替。而且往往于无声息中让强势的外来征服者泯然皈依,比如汉化了的鲜卑(隋)与满清,部分汉化了的东瀛。中华传统的有形疆域之外,还有一个中华文化影响下的无形的大文化圈。这其中至少包括:用汉字书写了上古历史的南北韩,安南(南越,占城),扶桑。

因为文人与文化的参与,收藏的历史遂有据可依。

六品,主要的来源,大致就是文人青睐有加的书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8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7-29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海微澜:金山夜话20150528(续:林海微澜:紫黄文化--漫话收藏)

真品,自然有与之相对照的伪品。

比如张大千的画。真品就是出自张大千先生之手的署名真迹。旁人无论模仿得如何唯妙唯俏,仿品就是仿品,既然不是真品,自然就属于“伪品”之列。尽管滑天下之大稽的客观事实是:张大千先生本人,就是作伪的绝代高手。

因为中华书画有千百年的临摹传统,所以历朝历代的文人,无不从此入手上路。临摹得神形兼备了,自然而然地也就多少有了些鱼目混珠的油然而生了。

有真就有伪,因为真者毕竟稀罕,所以洛阳纸贵。

真的就是真的。无论仿品如何的精美,独一无二的真品,还是最值得珍惜。

因为真品是一切仿品的本源。

所以张大千先生后来还是集中精力做好自己,因为让他人来仿张大千,远比张大千仿前人要更加有意义。


名品,说的是书画名家之出品。

张大千的画,自然就是名品。因为画者有名。用兵讲究“师出有名”,所以曹操深谙“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道理。书画,讲究“来龙去脉”。张大千的画,自然是名画,只要是真迹,大概笃定是物以稀为贵的可遇不可求。这样的“名”,基本上可以说:实至名归。因为是正儿八经的名,叫做:正名。

只不过这“名”因为原本就出身于无中生有,于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错位的名,异位的名,以至于欺世盗名的名,从古到今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举一个例子:梅兰芳也画画。据说现在也颇可以卖好些两银子。

这个“名”就多少有些岔了。

因为梅先生是京戏泰斗,这名声的正名是“花旦”,正名的名品是唱做曲牌。梅先生或许在书画上也颇用了些功夫,只不过这书画的“名”,多少还是借光“花旦”的结果。

好比如今学钢琴者众,大庭广众之下操演一番不出纰漏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这样的操演,大概还是说“会弹琴”比较妥当一些。

“会弹琴”与“乱弹琴”的区别就是这么一回事。

钢琴家,可远非“会弹琴”这么简单。

梅先生大概可以说是“会画画”的,只不过在书画领域,梅先生的造诣,大概多半还是相当于他的老本行中的京戏票友。自娱自乐而已。

名,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


历史曾有记载如下:

某年某月某日,某德高望重长者召见秘书,将手中一信封交后者。曰:你来读一遍。秘书忙不迭接信封,于信封中取信。战战兢兢,一字一顿,小心翼翼诵读。信中有一五绝(四句诗,每句五字)。刚刚读了两句(十个字而已,未卒读),侧耳倾听的同时在另一张白纸上记着平仄的长者即不耐烦:停。这两句平仄都不通嘛。劈手夺过信纸,草草一睥而过,指令秘书:你来改一改。。。。。。

秘书惊恐万状:领导,俺是河南人,这平仄真的不中啊!(吓得不轻)

长者宅心仁厚,笑笑不语。此事遂不提。

数日后,《人民日报》大字标题发表原文如下,一字不改:

江上有奇峰

锁在云雾中

寻常看不见

偶尔露峥嵘


这就是历史名人江青留下的大名鼎鼎的诗作。曾经请周恩来总理润色。鞠躬尽瘁的后者,大概忘了,或者懒得,反正是肯定没有润过。


关于名品,大概还是正名的名,比较贴切一些。


精品,相对而言比名品要来得简单一些。

所谓精品,指的自然是或精工细作。或精心揣摩,精挑细选之品,而且是在芸芸名品之中的出类拔萃。

比如:张大千先生的仕女,傅抱石先生的山水,以及谢稚柳先生的工笔。

精品的精,是筛选挑拣出来的胜者为王。

未必全部都是精工细作,因为传统中华文化的审美,有四宁四毋之说:

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 (傅山)

从来就不曾有这样一个标准:精品是精工的堆砌。

精品的精,大概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传统中华文化的反映。

传统的中华文化,从万世师表的老夫子开始,看重的是反省,看重的是体验,看重的是心领神会。也大致可以这么说:唯心。

所以,精品的精,大概首先还是:精心。

上下五千年,我们的文化,好像还是唯心的用功比唯物要付出得多一些。

因为唯心,所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因为唯心,所以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一往无前。

因为唯心,所以才会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但依然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归根到底,心。

窃以为精心之品才当得起精品也确是有其存在的理由。

都说“知人知面不知心”,因为“知心”不易,门槛高。

既然要当得起精品,门槛还是高些比低些的好。

至于如何去阅读精心的心?路漫漫其修远兮。需要的是有心人的用心去品。

将心比心。多少有一定的道理。

真正的精品,也许不仅仅用眼睛,还需要用心读阅读。


特品。顾名思义,往往指的是特定时期的特定出品。

物以稀为贵。收藏的宗旨之一。

特定时期的特定出品,往往有其不可重复的难能可贵。

比如,风吼驴叫,黄河咆哮,孕育出光未然的《黄河》;全国山河一片红,关山月挥毫《海岛女民兵》;如火如荼的批林批孔,文化大家巴金撰写《孔老二的罪恶一生》。

这些大概都是典型的特品。

那首上了人民日报的“江上有奇峰”,大概也是非常难得的特品了。

特品的特,大概是文化中非常独特,非常特别的出人意表。

说不好,也不好说。

基本上,还是有所“用”的考虑多些。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稀品,也是这么个意思。物以稀为贵。

这多少有一点火中取栗的意思。就因为“不容易”。

好比鲤鱼跃龙门,图的就是挑战高难度,追求的是“成就感”。

稀品与特品这两个方向,大概可以说也是收藏中的两个主要取舍。的确有这样的藏家,以稀品特品为目标,乐此不彼。是否主流,根本不在意。

收藏原本就是比较唯心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好一刀切的万众一心。


全品,或者说完品,指的是品相是否完整齐全。

两害相权取其轻。完完全全的品相,当然比缺斤少两,残缺不全的破败相要来得好。

有全品,当然是要囫囵的,然后才是退而求其次。

这是比较简单明了的取舍。


大致可以这样理解:

六品的分类,或者划分,相互之间并非是黑白分明的非此即彼。还是有一定的相互重叠的。毕竟传统的中华文化有这么一个唯心的根源:不太看重概念的清晰界定与严谨,不太看中分析的条理缜密与逻辑推理;最重要的,多半还是:心领神会。


这六品,大概就是这么样的一个心领神会。

所以可能有这么样的物事或一或二或更多,既是真品,也是名品,也是精品,也是特品稀品,同时还是全品。

这并不奇怪。因为所说的都是物事,身外之物,客观实在的东西而已。

而所有的这些个六品,无非是万物之灵的人所杜撰出来的名目。有的有客观根据,有的属主观判断。就成了一个冷热拼盘。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心领神会。


既然源自唯心,所以多少还是不必一根筋。

收藏文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约定俗成。


(天下文章一大抄。读书人的事情,折腾。

俺当年的语文老师也曾心潮澎湃地去“仙人洞”朝拜,回来以后啰嗦了足足二十年:
自古文人多大话,无限风光在险峰。天生一个仙人洞,破破烂烂一小坑。
有时候反而觉得:
地道正宗的汉唐文化,或许在域外的东瀛高丽,多少留了些痕迹。
比如:重道义而轻死生。

生命,有时候就是一个过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8-2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5-22 08:14 , Processed in 0.124154 second(s), 3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