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883|回复: 12

[观点理论] 转发——花梨紫檀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文\海南日报记者 陈岚桦 伍立杨

  近日,国家林业局向海南省林业局下发了文件,同意将东方市作为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并要求东方市依托珍贵树种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示范市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为全国珍贵树种培育探路子,提高示范市建设水平。

  在今年5月开幕的2011首届中国海南·东方黄花梨文化节开幕式上,海南省东方市申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种植黄花梨株数最多的市”获得认证。除了黄花梨,许多原产地并非东方的珍贵树种也在东方落地生根。例如,紫檀、金丝楠、胆木、坡垒、黑檀,油丹、母生等。以特色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文化优势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东方也正在创出一条独具特色之路。

  那么,这些珍稀树种、珍贵木材究竟有何种价值,有必要回顾一下以黄花梨、紫檀为代表的珍贵树种的前世今生。

  名贵木材与古人生活

  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所收单字为9300多个,而其中木字偏旁的字汇达到445个!真可谓蔚为大观,包括今人视为名贵树种的木材,尽收其中。于此不难窥见树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生态保护的思想。

  我国很早就有使用名贵木材的传统。以当前业界推崇的珍贵树种紫檀木为例,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代崔豹所著《古今注》中有记载,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到了明代,此木为皇家所重视,开始大规模采伐。由于紫檀木数量稀少,很快将国内檀木采光,随后即派官向外采办。

  紫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也有少数生长,约800年方能成材,久转变为黑紫或深紫色。明朝学者谷应泰撰写的《博物要览》说“新者色红,旧者色紫,有蟹爪纹,新者以水浸之,可染物。”紫檀木主要用作制造高级家具及其它精巧器物。明清家具研究专家王世襄称,紫檀可以算是木中之王。

  另外,紫檀也有着很好的药用价值。明末出版的《本草经疏》中记载:“紫真檀,主恶毒风毒。宜与番降真香同为极细末,敷金疮良。”明代出版的《博物要览》和《诸番志》把紫檀划归檀香类,认为紫檀是檀香的一种。《博物要览》载:“檀香有数种,有黄、白、紫色之奇,今人盛用之,江淮河朔所生檀木即其类,但不香耳。”又说:“檀香出广东、云南及占城、真腊、爪哇、渤泥、暹罗、三佛齐、回回诸国”。其中,郑和奉使西洋,贸易其中之一就是收购紫檀木。

  在明代,紫檀为皇家所重视。当时各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交往中,也时常有一定数量的名贵木材,其中包括紫檀木。但远远满足不了封建王朝的需要,于是明政府又派官赴南洋采办。随后,私商贩运也应运而生。到明末,南洋各地的优质木材也基本采伐殆尽。尤其是紫檀木,几乎全被捆载而去。到明末清初,当时世界所产紫檀木绝大多数尽汇集于中国。清代所用紫檀木全部为明代所采,有史料记载,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采过紫檀木,但大多粗不盈握,曲节不直,根本无法使用。这是因为紫檀木生长缓慢,来源枯竭。紫檀非千年不能成材,并且常言“十檀九空”,最大的紫檀木直径仅为二十公分左右,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紫”寓意祥瑞,在明清两朝,紫檀木便倍受皇家所珍视。两朝的皇帝都不惜重金,集天下之能工巧匠打造各种紫檀家具、饰物,实属极品。

  同样,另一种名贵木材黄花梨也在史书中早有记载。黄花梨木做成的器物,早在唐代已经成藏器并收入《本草拾遗》。在唐代学者陈藏器《本草拾遗》中称:“花榈(花梨)出安南及海南,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在明代《博物要览》中记载说“:花梨产交广溪峒,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无花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作器具、桌、椅、文房诸具。”

  用名贵材质做成的家具,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化鉴赏价值,还成为我国古代一种兼具实用性、投资性和收藏性的工艺品。由于黄花梨材质坚硬,耐腐蚀,常常数百年不腐。这也对世人起到了“发思古之幽情”的作用。一张黄花梨太师椅,可以带领我们穿越时空,遥想历史的深邃。

  花梨、紫檀的流变一瞥

  中国黄花梨主要产自海南岛,其木材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黄花梨备受明清时代匠人宠爱,特别是明清盛世的文人、仕大夫之族对家具的审美情趣更使得这一时期的黄花梨家具卓尔不群。由于黄花梨木的木性极为稳定,不管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适合作三弯腿等各种异形家具,惟黄花梨木才能制作,其他木材较难胜任。

  由于海南黄花梨稀少,在上世纪前半叶国家禁止采伐,只有小根的木材可作为药材经营。经过王世襄先生编写《明式家具研究》一书的考证和实地考察,王世襄先生认为中国好的明式家具都是使用海南黄花梨制作,因此海南黄花梨的身价立刻水涨船高。近十年,中国仿古家具的兴起,大量的仿古家具商也如雨后春笋般增长,他们去海南买旧料和小料,于是显得原料更加紧张和增值。

  尽管黄花梨材质的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但因产地范围比紫檀小得多,加之市场炒作等因素,黄花梨价格已远远将紫檀甩在之后,高其数十倍。

  同为珍贵木材的紫檀是世界上最名贵的

  木材之一,明末清初,我国同西方的文化交流也使紫檀获得了西方人的青睐。相比中国人,欧美等西方人士较中国更重视紫檀木,因为他们从未见过紫檀大料,认为只可作小巧器物。据传拿破仑墓前有五寸长的紫檀木棺椁模型,参观者无不惊慕,以为稀有。直到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见到许多紫檀大器,才知道紫檀精英尽在中国。于是多方收买,运送回国。现在欧美流传的紫檀器物,基本上都是从中国运去的。

  清朝中期,由于紫檀木紧缺,皇家还不时从私商手中高价收购紫檀木。清宫造办处活计档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购紫檀木的记载。这时期逐渐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不论哪一级官吏,只要见到紫檀木,决不放过,悉数买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织造机构。清中期以后,各地私商囤积的木料也全部被收买净尽,这些木料中,为装饰圆明园和宫内太上皇宫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绪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寿过后已所剩无几;至袁世凯时,遂将仅存紫檀木全数用光。

  培育名贵树种 东方焕发生机

  海南省东方市是黄花梨的原产地。黄花梨主要产在吊罗山尖峰岭低海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其中,俄贤岭下南浪村以花梨种植而闻名。南浪村种花梨已成为传统,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而且许多珍贵树种在岛内西部、尤其是东方市都可以种植。近期,东方市林业局制定了《海南东方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发展建设规划》。凭借花梨木产地优势,重新梳理城市定位。曾经隐藏在山野间的木之瑰宝开始书写一座城市的传奇。目前东方市珍稀树苗的培育有9种,包括:金丝楠、海南胆木、海南坡垒、海南黑檀、油丹、八角楠木、海棠木、海南土檀、母生。

  这些珍稀树种,都有其不菲的实用价值。以金丝楠木为例,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明代《博物要览》记载“金丝者出川涧中,木纹有金丝”。金丝楠木木质坚硬耐腐。明代起,皇家专门有金丝楠木置办的部门,当时各地官员将进供金丝楠木当成头等大事,官员进供金丝楠木,可做为业绩考核和晋升的标准,平民进供一根金丝楠木即可做官。而且,金丝楠木在古代是专供皇家使用。历史上金丝楠木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古代封建帝王龙椅宝座都要选用优质楠木制作,民间如有人擅自使用,会因逾越礼制而获罪。

  再以胆木为例,也是一种重要的药材。胆木是五指山区稀有天然植物,它生长在海南五指山区(原始森林)的半山腰间,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据省内多家媒体报道,以胆木为原料的省内制药企业每年缺口高达500多吨,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

  海南坡垒也是一款重要的珍贵用材树种。木材坚韧耐久,特别耐水渍,为海南树种之冠,适作特种工业、工艺及硬木家具等用。其木材埋于地下可达40年而不朽,其工业用材可供造船、水工、码头、桥梁、家具、建筑等用。

  东方市于2010年启动“黄花梨之乡”建设工程以来,陆续在全市范围内种植海南黄花梨360万株,成为目前世界上种植黄花梨株数最多的市。根据《海南东方国家珍贵树种培育示范市发展建设规划》,东方将投资2亿元,建设东方花梨示范工程,预计2020年前实现“花梨示范市”。据此规划,自2011年至2021年,东方共计划营造和保护花梨林8.54万亩。

  对于珍贵树种,目前东方市也拨付了专项资金,将逐步提升珍贵树种的种植面积。上文提到的9种珍贵树种在每个乡镇、每个村均有种植。同时,按照气候、土质、水源等条件,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分类种植。古老的树种将在东方焕发出勃勃生机。

  东方市、乃至海南省,都有其独特的热带光热资源,发展珍贵树种培育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这种资源禀赋,是国内任何省份都不具备的,其潜力都还值得充分挖掘。东方培育珍贵树种所取得的规模和政策效应,正在缓慢并持续地释放。尽管紫檀木的产地主要在印度,我国的云南、两广等地也有生产。但今天东方市的实践,证明除花梨以外,坡垒、金丝楠木、紫檀等,也正在东方找到新的故乡……

  一首好诗,最关键的是诗眼的形成和产生。如今,东方黄花梨栽种所形成的产业链就犹如一首好诗的诗眼;而名贵树种,诸如金丝楠、胆木、坡垒,黑檀,油丹等,则是诗中的佳句,共同组成一首好诗的深远意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有不少都是直接抄的,也有很多没有根据的言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金丝楠才是木中之王呢,对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既然流行转载,也来几段:
1、多年以前在翻阅史料时,西南大学教授、历史研究所所长蓝勇在 《四川省汉源县地名录》中看到如下记载:“皇木古为夷人之大堡子……明建文帝朱允炆建都北京城,因此处森林茂密,多产上等杉木、楠木等,被列为采伐地……所以称为皇木厂。”

2、“宋代有文献记载,曾有人在这里采伐杉木板。”蓝勇说,而又据相关史料记载,从明永乐四年(1406年)紫禁城筹建开始,朝廷就一直在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的大山里采伐木料,直到清代都还在西南地区采伐木料,用于维修宫殿。“鉴定分析的数据,符合‘皇木’砍伐的历史时代。”

3、“按此推算叶氏一族应该是在明末清初迁入,而明代末年清代前期都在雅州一带采‘皇木’,时间上也应该是吻合的。”蓝勇推测。
  对叶氏后人来说,如今还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在杉树村建立一个“皇木”博物馆,让世人知晓那段伐木历史,让后人好好爱护这里的环境。
  郭朝林介绍说,汉源县正在打造乐西公路,作为岩窝沟至蓑衣岭段处的村庄——杉树村很有前景。今后,将会有更多的人知晓发生在这里的“皇木”的故事。


丝楠粉粉切记,狂吹金丝楠之余,不要漏了杉木,正视杉木的历史地位!![/col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衫木也有油红格的,呵呵。

其实对普通民间工匠来说,最喜欢的材料自然是衫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金缕楠香 于 2012-4-2 22:12 编辑

杉木的确也是“皇木”采办的对象,这一点是事实(作为次要对象)。但杉木并非紫禁城及皇家“小木作”主要用材,这也是事实。早期的紫禁城,基本全用楠木建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winwun 发表于 2012-4-2 22:11
衫木也有油红格的,呵呵。

其实对普通民间工匠来说,最喜欢的材料自然是衫木。

杉木很多属性比楠木差。1、不如楠木耐用;2、对所装器物,不具有防蛀功能;3、木材质地太软,不如楠木适中等等。。。再加上历史地位不如楠木。。。总之,杉木较楠木差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掌上瑰宝 发表于 2012-4-2 22:06
既然流行转载,也来几段:
1、多年以前在翻阅史料时,西南大学教授、历史研究所所长蓝勇在 《四川省汉源县 ...

对于你所转发之文,我找到了直接的出处,因为其中的错误都一样——“明建文帝朱允炆建都北京城”——应该是明成祖朱棣而不是建文帝。

从大渡河到紫禁城 ——汉源皇木不只是个传说     全文如下:
农民修路,挖出一根有几百年树龄的大木头,当地人称其为传说中的皇木。

  驴友到访后,修书一封给西南大学教授,让木头重现当年风采。

  伐木工人的后代,在汉源高山上守护着那片土地,守望着“皇木”家园。

  11月初,汉源县旅游局局长郭朝林收到一本题为《中国人文田野》的书,书是由汉源县的驴友孙中大送来的,书中有关汉源“皇木”的内容,吸引了郭朝林的注意。

  汉源县皇木镇、永利彝族乡一带,一直流传着明清时代采伐“皇木”的传说,但一直没有翔实的佐证。

  寻找百年“皇木”

  11月10日早上8点,迎着朝阳,郭朝林和汉源县旅游局工作人员卫洪强、热衷于汉源本土文化研究的李锡东及当地媒体记者一行,前往永利彝族乡寻找书中所说的皇木踪迹。

  从汉源湖出发,沿大渡河畔,到金口河,过乌斯河镇、皇木镇,来到汉源县永利彝族乡。

  车辆在被称为抗战之路的乐西公路上前行,崎岖的山路蜿蜒在悬崖峭壁间。初冬的暖阳照耀在群山之间,山间的灌木丛显示着冬日特有的红色,满山的红果子更增添了大山的生气。

  登上蓑衣岭,车辆往山下而行。牛儿和羊儿在山间悠闲地吃草,对陌生人的到访并不在意。

  帽壳山的悬崖峭壁下,一个村落显现眼前。大山上的红叶层层叠叠,众人拿起相机不停地将美景收入怀中。

  中午12点左右,一行五人终于来到永利彝族乡杉树村。

  几位村民正在村口晒着太阳闲聊。杉树村党支部书记叶龙军带着众人来到他的堂兄叶龙亮家。

  在木质瓦房的一角,油布盖着一堆木头。

  “这就是我们发现的‘皇木’。”叶龙军和叶龙亮兄弟掀开油布,五根大木头呈现眼前。

  叶龙军向来人讲述了发现“皇木”的过程。

  挖出百年皇木

  帽壳山下,居住着叶氏一族的26户人家,长久以来,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大山里居住。

  大山困不住勤劳的叶氏族人,叶龙亮的侄儿叶满山大学毕业后在雅安成立了一家公司,为回报家乡父老,2007年,叶满山出资30万元修建了从杉树村连接乐西公路的村道。

  2007年农历6月初,叶氏族人在修公路挖水沟时,在水井湾(小地名)处挖出了四根大的圆木和一些树皮、树根。

  如今,在永利彝族乡的冷竹坪、水井湾和帽壳山下,全是草坡灌木丛,没有一点乔木,但叶氏族人从小就听着关于祖上采伐“皇木’的故事。他们猜测,这些大圆木与“皇木”有关系,于是他们将圆木搬到村里堆放着。

  村民发现,木头含水较重,不易燃烧,只好放在屋角。

  2008年下半年,叶氏族人迎来一位客人。

  客人是汉源县九襄镇的摄影爱好者、驴友孙中大,多年来,他一直行走在汉源的高山之间,了解汉源历史人文。

  叶氏族人热情接待了孙中大,并领着孙中大去看了四根圆木。

  孙中大看着圆木,听着叶氏一族定居杉树村的故事,他对圆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到汉源九襄后,孙中大找到郭朝林,希望能将圆木与“皇木”的关系弄清楚。

  从2003年开始,西南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教授蓝勇就开始在汉源县皇木镇考察,多次与郭朝林接触,于是郭朝林向孙中大推荐他与蓝勇联系。

  《四川省汉源县地名录》中记载,皇木古为夷人之大堡子……明建文帝朱允炆建都北京城,因此处森林茂密,多产上等杉木、楠木等,被列为采伐地……所以称为皇木厂。

  这样的史料让蓝勇疑惑,收到孙中大的信件后,蓝勇特别兴奋。

  2008年,经过几次信件和电话交流,蓝勇迫不及待地前往杉树村考察。在孙中大的指引下,蓝勇见到了4根木头,并带了一部分木屑回到重庆,进行详细考证。

  解开皇木埋藏之谜

  这些木头产于哪个朝代,它们为何被弃埋地下几百年?人们为什么叫它皇木?

  史载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紫禁城,所用木料为产于西南山区的楠木。因连年采伐,木材来源困难,后以杉木替代楠木。

  蓝勇将木屑送到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专家通过加速器质谱分析得出鉴定结果:4根木料中,有3根的死亡时期距现在500年左右,一根距现在974年左右。也就是说,这些树木是在宋朝初期至明朝嘉靖年间被砍伐的。

  蓝勇分析认为,这里采伐杉木主要年代是明朝嘉靖年间,符合皇木砍伐的历史时代。

  得到这个结果,蓝勇非常兴奋,和同事商量,决定再去一趟汉源,亲手挖掘一下,看看地下究竟有没有皇木。2010年5月底,蓝勇一行驱车赶到汉源县杉树村,确定了4个发掘点,雇请民工往下挖。

  往下挖了不到1米,泥土颜色发生改变,先是黑色的草腐层,然后是浅棕色的冲积土层。1米之下,土壤颜色变得紫黑,出现了厚厚的淤泥层,时不时挖出一些木屑,还挖出了几个土陶器,大家都很兴奋。再往下挖,发现了灰黑色的木头桩子,最后,挖出一根1米多长的圆木,一块1米左右长的木板。

  连同以前发现的4根木料,圆木都有同样特征:一头是梢头,全部削成尖状,有明显斧削痕迹;一头是明显斧切或锯面痕迹。5根木料当中,长的5米多,短的只有1米多,树种主要是冷杉、云杉。

  综合这些木料的砍伐时间及各种特征,蓝勇认为,这是被遗弃的皇木。在四川汉源及重庆涪陵、酉阳等地,至少埋藏了近千根。

  据相关史料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年),紫禁城筹建开始,朝廷集中了全国的著名工匠,前后调集了二三十万农民和一部分卫军。修建紫禁城的木料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的大山里采伐,石料从北京附近的房山、盘山等地开采。

  《北京紫禁城》记载,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紫禁城,所用木料为产于西南山区的楠木,由于连年采伐,木材来源越来越困难,嘉靖朝重建时,不仅缩小了木头的直径,甚至被迫采用“中心一根,外辏八瓣共成一柱,明梁或三辏、四辏为一根”的包镶做法,并且“以杉木代楠木”作为“金柱”。这些史料都可证实,大量皇木来自西南地区。

  汉源砍伐皇木的历史,《汉源县志》也有记载。

  郭朝林介绍,明清时在南方地区采办皇木修建宫殿陵寝,尤其以四川地区采办最为纷繁,其中在雅州采办皇木的记载始于明代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至三十七年(1558年),后有清代雍正四年(1726年)至十一年(1733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都有在雅州、嘉州(今四川乐山)采办皇木的历史。

  “伐十取一”选皇木

  早在2003年,蓝勇在对汉源县皇木镇皇木坪的考察中就了解到,当地人流传的皇木采办传说中的时间是明万历年间,而在皇木镇的二皇口、挖断山、大将军槽、小将军槽、岩窝口、皇口、深溪沟到大渡河线路,是一条转运皇木的线路。

  既然是皇木,为什么还有大量木材遗弃在荒野中,埋藏至今?

  蓝勇认为,这反映了当时朝廷的奢侈。据清代道光时期苗商李荣魁等抄录的《皇木案稿》记载,早在宋朝时期,就有人在西南砍伐乔木,明代后期和清代前期曾多次砍伐采办。监造皇宫的人对木料的要求非常高,如有裂口、过细或长度不够,都可能被遗弃。因此,往往砍伐10根,真正运走的只有一两根,不合要求的就被随意丢弃于荒野。

  让皇帝瞧上眼的木料,每棵重达数吨,是怎么运到北京的?

  蓝勇考证认为,首先,工匠会砍伐一些木料搭设轨道,形成圆木槽。选中的木料顺槽滑到山脚进入小溪,再顺着溪流进入小河。然后,工人用铁钉等将木料捆扎在一起,扎成木筏,顺大渡河进入长江,再顺流而下,一直漂到江苏扬州。从扬州转道进入京杭大运河北上,运送到北京附近。

  沿京杭大运河运输时,全是逆流而上,有时借助风力,有时则需纤夫拉———几十名纤夫拉着这些沉重的木筏往上游攀爬。上岸后,如碰上严冬,工匠们在通往京城的道路沿线凿出一道道沟,泼水铺成冰道。盛夏时节,则用滚木铺成轮道,用以运送木料。

  唐、宋、明时期,地处西南夷的汉源人口稀少,森林覆盖率高达80%。汉源所产的木材木质好,以杉树、楠树等为主。

  皇帝之所以喜欢西南地区的木料,是因为西南植被茂盛,以杉树、楠树等为主的木材木质上乘,而东北的木料以松树为主,木质疏松,皇帝不喜欢。

  皇木的砍伐带来了非常恶劣的作用,使当地的森林受到破坏。

  古代汉源一带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据唐末毛文锡的《茶谱》中记载,雅州蒙顶山“草木繁盛,云雾蔽亏,鸷兽时出,人迹稀到矣”,显然还相当原始。据《方舆胜览》卷五六《黎州》记载,往南大相岭一带“山林参天,岚雾常晦”,有许多大熊猫出入。从大相岭到小相岭地区,植被以松为主,有“多长松而无杂木”的景象。明代的《蜀中广记》中记载,“炒米岗(地处汉源县富泉乡),连接峨眉凡三百六十里,高山峻坂,密林深箐”,《九州志》中也记载,“黎州石楼之地多长松,不生杂木。”

  “相关史料证明,在现在的皇木草场,岩窝沟至蓑衣岭处的大山中,以前都是大片原始森林。”郭朝林说,因为砍伐皇木,第一次向这些森林亮起屠刀。此后,民间也有许多人砍伐,使森林逐步退化,现在变成了高山草甸,景色虽美丽,但生态价值已大大减弱。

  在直接挖掘出这些皇木的四川省汉源县,现在也难以见到森林,一座座巍峨的高山上,只有低矮的灌木和草坪。数百年前挺拔的杉树、楠树已消失无踪,化成了一根根柱子和木屑。

  叶氏族人的希望

  “祖上说,我们因为采伐皇木才到此居住的。”叶龙亮说,“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12代了。”

  叶氏家族的长者叶龙光介绍,家族代代相传他们的祖先是为采办皇木才从川东地区过来的,最早进入当地的有三兄弟,采木后官府将一块地封给了叶氏家族,三兄弟便定居下来,到现在已经有14代(叶龙军的孙子已经有几岁大了)近400年的历史。

  蓝勇推测,如果以一代20年计算,可能有280年,如果以一代25年计算,考虑到小排行传承的因素,可能有350年至400年左右,应该是明末清初迁入。叶氏一族自认是采木而来,前面谈到明代末年清代前期都在雅州一带采木,时间上也应该算是吻合的。

  11月10日,郭朝林一行从叶龙军家出发,车行2公里左右,来到杉树村5组,找到一处坟墓。

  在一户农家旁,坟墓已被堆放的玉米杆淹没。抱走玉米杆,一座彝家坟墓呈现眼前。石碑上记载的年代为清朝同治年间,距今100多年。

  “这是典型的彝家坟墓,彝家人在百年之后,一般不会修建规模较大的坟墓。”郭朝林说,“彝家坟墓的出现,说明百年前当地外来人口(叶氏一族)与当地彝族同胞就有较深的交流与融合。”

  在杉树村,记者注意到,村民的口音与乐山地区相似。

  《汉源县志》记载,汉源县在先秦时期为笮地,汉为沈黎郡地,唐宋为黎州之境,元明设黎州安抚司。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将东南彝族地区划给松坪土司。永利彝族乡明代为松坪土司治地,清嘉庆19年(1814年)划属峨边县,民国时属峨边县寿永乡。1954年置永利乡(以永远吉祥顺利之意得名),1956年划归汉源县,1985年改置永利彝族乡至今。

  对于叶龙军和叶龙亮来说,他们还有一个心愿,“希望相关部门能在杉树村建立一个‘皇木博物馆’,让世人知晓那段伐木历史。”

  “七年考察,蓝勇教授终于将考察结果形成文字,我看后非常高兴。”11月10日,在五根圆木前,郭朝林翻看着蓝勇的书对叶龙军说。

  郭朝林向叶氏族人交待了保存好皇木的事宜,并告诉叶龙军,汉源县正在打造乐西公路,作为乐西公路岩窝沟至蓑衣岭段处的村庄,杉树村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如今,在帽壳山下,居住着叶氏26户族人和当地彝族居民,他们养殖牛羊,种植高山蔬菜,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金缕楠香 发表于 2012-4-2 22:18
杉木很多属性比楠木差。1、不如楠木耐用;2、对所装器物,不具有防蛀功能;3、木材质地太软,不如楠木适中 ...

要看树种的。红心杉就是优良树种,以前只有一个地方产。解放后大面积栽培了。但原产地的质量仍属最上乘。毛主席纪念堂用了120立方的红心杉。

树木没有优劣,只有用途,区分树木优劣的是人。对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应该珍而不宣才符合常理——四处宣传,难免有炒作嫌疑。

其实这个增刊,还是炒紫檀、海黄的老套路。

我最近看到有人用小叶黄杨做椅子了,看来小叶黄杨也免不了一劫——这东西做家具太浪费材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winwun 发表于 2012-4-2 22:28
要看树种的。红心杉就是优良树种,以前只有一个地方产。解放后大面积栽培了。但原产地的质量仍属最上乘。 ...

树木没有优劣,但有用途之分。楠木,比较适合做家具,特别是箱柜,保存衣物、字画等等,无疑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13:}{: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咋觉得自从俺开始卖海黄手串,准备收紫檀笔筒,这紫檀又开始被炒了?低调~~~俺还是玩泥潭吧,便宜~~~~一顿才1万多,工薪阶层买得起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5-12 21:25 , Processed in 1.206335 second(s), 4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