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楼主: 大宽

[观点理论] 建议教主出面主持论证明黄花梨(管理员按:麒麟网意见参见第25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7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对,说到考古论证,要有引据和证物,不能臆造:48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朗润居 发表于 2012-4-7 12:18
N年前老伍提出一个爆炸性论点:故宫内的黄花梨家具用材有海亦有越,时至今日还在争论。
现今明清小人物提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朗润居 发表于 2012-4-7 12:18
N年前老伍提出一个爆炸性论点:故宫内的黄花梨家具用材有海亦有越,时至今日还在争论。
现今明清小人物提出 ...

支持!
而且别老是拿伍氏的那件圆角柜说事
伍氏有的东西确实有有掺白酸和大果的 但是人家要卖的时候会讲清楚 这点在伍氏早就已经在网站和书籍上讲述过 明清小人物总单凭几张照片就开始自我催眠 异想天开

点评

目前伍氏黄花梨没有在正面门板上用大果的,不要给伍老师抹黑。谨此  发表于 2012-4-7 23: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1、明代花梨木来源是有明确档案记载的,下面是万历年间的档案
9636.jpg
2、黄花梨名称正式出现是在清光绪年间,在此之前只有花梨木,并没有黄花梨这个名称,而且当时的黄花梨是特指海南黄花梨。所以不存在明代黄花梨这个名称,只有明代花梨木。就算追溯也只有明代的海南黄花梨木制作的家具才能成为明代黄花梨家具。其他花梨木也不能称为明代黄花梨,只能是明代花梨木。

3、从许多信息都可以判断明代家具的主流是木漆家具,硬木家具使用有限。海南黄花梨是清朝平定海南后,在康熙晚期到清中期大规模开发使用的,有100年的历史。

4、如果明代需要大量的花梨木,海南东部平原地区交通、采伐比到中南半岛容易、方便了很多倍,而且当时海南黄花梨不是未知木材,大家都知道海南花梨木,资源量支持清朝开发了100年之久,明代海南黄花梨并不稀缺,直到清中期后才开始紧缺。

5、缅甸花梨今天要做复杂的表面处理,才可以做到外观象海南黄花梨,而且味道和海黄差别更是天上地下。还有其他品质远远达不到海黄的品质。

综合分析:明代使用中南半岛花梨木,而不直接使用海南平原黄花梨存在4大明显的缺陷和障碍
01、采伐、交通、运输成本应该高很多倍。比今天采伐越南黄花梨要困难多了。
02、要做复杂的表面处理,当时能不能达到今天的处理水平确实是个疑问?
03、降香黄檀的味道和中南半岛花梨木的味道比较是天上和地下的差别!
04、海黄无须任何处理表现出来的全面品质,也远远胜过紫属花梨经过处理后综合品质。

*************************************************
海南雨量分布是东部多,西部少,东部平原黄花梨生长过程中雨量与日照都比西部地区的充沛,所以生长快,容易出大材。木质比西部生长缓慢的黄花梨粗一些也非常正常。
越南黄花梨更象海南西部的黄花梨,虽然纬度相同,但由于所在中南半岛气候、土壤、矿物质存在差别,导致越黄与海黄味道存在明显不同。虽然越黄和海黄是同一种树,但味道明显不同,也是橘生淮南与淮北的不同,其形相似,味实不同。

********************************************
结论:首先明代没有大量开发和使用花梨木,其次明代使用的花梨木肯定不是紫属花梨,紫属花梨价格成本高、还要做复杂处理,品质还达不到要求。紫属花梨是清代晚期到民国时期紫檀、海南黄花梨、酸枝都出现匮乏后才被大规模引进和使用的。

明代是中国家具漆饰工艺的顶峰
清中期是中国古典硬木家具的顶峰,代表就是明式黄花梨家具,明清式紫檀家具,实现了材质、形制、综合品质的完美组合。


点评

同意下面的点评,广东还经常献点洋表、玻璃神马的。  发表于 2012-4-9 19:57
广东历来是南洋、西洋之港口,所贡物品也并非都是特产,明代广东地域广阔到现在的东南亚国家。谨此  发表于 2012-4-7 18:0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我觉得点评功能特别二{:soso_e113:}

点评

哈哈 小二 呵呵  发表于 2012-4-7 1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xajh8080 发表于 2012-4-7 14:45
1、明代花梨木来源是有明确档案记载的,下面是万历年间的档案

2、黄花梨名称正式出现是在清光绪年间,在 ...

他们压根就不想听这些,呵呵。我已经在某个回帖中提过这个“明代黄花梨”不妥的事。

至于明代是否有紫属花梨,这个没考证过,可能性姑且以为有。

点评

这些我早就知道了,明白的东西不用多重复。谢谢  发表于 2012-4-7 23:5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soso_e1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请明清小人物,将新花梨的气干密度数据证明出示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诚信经营才是商家之本。当初是按什么木料购进的,心里很清楚的事情。不要开出来,看着木纹有些讨巧,就搞出点新概念。现在民间能人专家多,当初将新红木做老红木卖得满天飞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使是利益集团费尽心力从中央级媒体开始炒作所谓皇家金丝楠也很快崩盘,何况你们能量也够不着那些个大佬。对于楼上几位的中肯疑问都没办法正面回应,还是踏实做事的好。即使有客人购买,发货清单上,怎么写明材质?写明代黄花梨?没有客人会答应吧。

点评

谢谢提醒,我都考虑过了。  发表于 2012-4-7 18:0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明清小人物 发表于 2012-4-7 11:09
首先感谢大宽,建议教主出面也很好。
    我先阐述几点:
1、我的这种木材特点因与明代传下黄花梨 ...

黄花梨就是特指降香黄檀这种木头,以前没有“黄花梨”这种称谓的时候,叫“花梨”,后来经过古玩行业的前辈和林业领域的学者检验,确定老的黄花梨家具就是今天的降香黄檀;所以,您的“明黄花梨”既然不是降香黄檀,就不应该叫“黄花梨”,可以称为“明花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汇盛隆 发表于 2012-4-7 17:07
黄花梨就是特指降香黄檀这种木头,以前没有“黄花梨”这种称谓的时候,叫“花梨”,后来经过古玩行业的前 ...

他不套个黄花梨怎么卖钱呢。: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干脆叫金花梨,黄金花梨好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论什么证?眼见的就是缅花!

再讨论,无聊透顶
这种痴人说梦似的“穿越”,要论证起来怕是很费事而且也无可能,
因为即使把所有遗留下来的明代黄花梨家具剥皮断骨开颅切肚
也不能证明它那玩意不是明代黄花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本帖最后由 明清小人物 于 2012-4-7 18:13 编辑
IMG0259.JPG

IMG0261.JPG

IMG0262.JPG

IMG0263.JPG

IMG0255.JPG

走钢丝的男人 发表于 2012-4-7 08:37

观观,



简易的显微镜相机,在处理好的桌面上所照。随便取了几个点,供70网友参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7 18: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麒麟网微信公众号
流空 发表于 2012-4-7 13:20
牛毛纹棕眼(呈八字状排列)
————————————————————
草花梨也就是大果紫檀、鸟足紫檀 ...

上博、观复黄花梨可近距离观看,大料的牛毛纹很清晰、
草花梨有牛毛纹但排列方式不同于开门老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5-21 23:57 , Processed in 0.428850 second(s), 4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