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极速登录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查看: 2447|回复: 0

多彩的清乾隆朝御制玻璃器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8-21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多彩的清乾隆朝御制玻璃器皿

倪如荣


     清代是我国古代玻璃器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其玻璃品种繁多,工艺技术高超。从明朝末年以后,随着英、法、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商船来到中国的广州、宁波、漳州、泉州等口岸倾销他们的商品,西方的玻璃器便也随之传入我国。更为重要的是,随商船而来的西方传教士们把他们各自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其中包括玻璃制造技术也带到了中国,有的传教士还直接参加了明政府钦天监的工作。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内廷成立了玻璃厂,从属于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专门为皇家制造各种玻璃器。
    清朝乾隆时玻璃工艺发展到鼎盛期。乾隆非常喜爱和重视西方传教士们带来的科技知识,并把一些身怀绝技的传教士纳入到清廷的有关机构工作,使他们所掌握的技能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西方玻璃技术的引进与使用,就极大地推动了清朝玻璃业的发展。此时的玻璃品种更是较以往任何时期都要丰富,有单色玻璃、套色玻璃、金星玻璃、磨花玻璃、搅胎玻璃、珐琅彩玻璃、缠丝玻璃、刻花玻璃等等,仅玻璃颜色即达30种以上,制造工艺则有吹、拉、雕、琢等多种技法。乾隆时期玻璃器的艺术风格与康熙朝截然不同,它一改康熙朝浑朴简古的风格,转为器形华丽、纹饰繁缛、雕刻精细的特色。
    金星玻璃“三羊开泰”山子(图1)
    金星玻璃,亦称“金星料”、“金星石”,又名“温都里那石”,在深茶或红褐色玻璃体内闪烁有点点金星。它的制作,是在熔融过程中的玻璃料中撒入金粉,然后制成块料,再根据器物的设计需要,将块料剖割,切削,琢磨成器。以金星玻璃制作的器物,金星闪耀,烁烁发光,给人以金碧辉煌、富丽豪华之感。这种新型的玻璃制造工艺,是在西方传教士汪执中、纪文二人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于乾隆六年(1741年)烧制成功的,但当时的生产数量较少。
    山子的造型起源于玉器,为有清一代的典型器型,玻璃器山子清代以前还没有出现过。此山子高12.5厘米,长22厘米,雕琢成嶙峋的山石状,在山脚的一边卧有一只羊,另一边为一只形体稍小的幼羊,无角,作试探着下山的姿态。器顶端呈平坦状的山顶上亦卧着一只幼羊,器底部镌“乾隆年制”篆书款。该器造型优美,尤其是三只山羊的神态不但刻画得精细,而且生动传神,充满了情趣,显示了高超的雕塑艺术。
《周易》称“天地交,泰”。视农历正月为六十四卦中的“泰”卦(■)。正月冬去春来,阴气渐消,阳气上长,有吉亨宁之象。因此,我国旧时常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作为一年伊始的吉祥语。宫廷内匠师常用三只羊的构图来设计制造各种工艺品,寓意太平盛世,国泰民安。
    金星玻璃天鸡式水盂(图2)
    水盂又名水丞,为皇家特有的成套文具之一,贮水以备研墨。此器长21.5厘米,高15厘米,既是文房用具,又是观赏品,整体造型呈一只卧姿回首状的天鸡。天鸡系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据《古小说钩沉》记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一天鸡,日初出,光照此木,天鸡则鸣,群鸡皆随之鸣。”天鸡造型是取其神威以保平安的意思。此天鸡头顶有细长多岐冠,领下有鬃,背有圆口,中空可贮水,双翼上翘,长尾下曲似凤尾,尾部镂空。它的制作方法与玉器相似,先在金星玻璃料上画稿,然后兼用隐起、平凸、阴刻等多种手法碾制而成。它有着商、周青铜器典雅华丽的风格,显然是仿照相似的古器物而碾制的,是仿古玻璃器中的精品。
    搅玻璃葫芦式烟壶(图3)
    搅玻璃又称“搅料”,是艺术玻璃品种之一。其作法是将几色低溶点玻璃棒熔到柔软可塑的程度时,边拉边旋转成形;或用一色玻璃作胎,再用几色玻璃棒拉贴在表面,之后将表面磨光即成。
    有清一代,鼻烟壶几为国人共有之嗜好,盖以其器,小巧玲珑,便于携带,而精制之器,又足为人珍爱。此烟壶通高5.4厘米,最大腹径4.2厘米。其造型为束腰葫芦形,顶端开小口,配以铜镀金錾花盖,连以象牙勺,底部略内收。它的制作方法,是以紫色玻璃为主,加入少量米黄、蓝灰、浅绿色玻璃以及金屑,烧成熔液后吹制而成。壶身以紫色为主调,绿、黄、蓝、金或成斑点,或如云气,或如水波纹,自然地散布缭绕其中。其绚丽多彩犹如瓷器中的窑变,又有金星闪烁其间,更显得变幻无穷,灿烂瑰丽。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制造档案记载,只有雍正、乾隆两朝有此技艺,但制作极少,现在能够见到的传世品不过几件而已。
    缠丝玻璃花瓶(图4)
    此瓶为清宫陈设品,高20.8,口径11,足径7厘米。瓶口作喇叭状,外撇,颈部较细,腹部圆而阔,下有撇足。瓶外壁为红、白、蓝三色相间的螺旋式条带纹,呈斜向缠绕全器。口、足均为碧绿色。瓶底镌有“朝隆年制”阴文仿宋体四字款。
    此瓶先用白色玻璃料吹制出雏形,然后于白色的胎体外面缠绕蓝、红两色条带状玻璃料,放入模子内,继续充气,直至完成。成形后,再用碧绿色玻璃分别制成器口和底足,加热与瓶体粘合。这种制作方法称之为“缠丝玻璃”,系仿缠丝玛瑙而作。
    玻璃胎珐琅彩花鸟烟壶(图5)
    玻璃胎珐琅彩鼻烟壶,也称作料彩,其法本专门用于铜胎,玻璃胎则为雍正、乾 隆时所特制,其壶多作扁圆形,通体施以彩绘各式花卉图案,唯山水、人物、楼阁画者较少。乾隆朝多刻“乾隆年制”四字款,亦有用蓝料书仿宋錾体字者,皆很工整。而其绘画之纤细繁复,以及色彩之鲜艳,较瓷胎珐琅彩器尤有过之,是鼻烟壶中空前绝后精品。
    此烟壶以涅白色玻璃为胎,大扁肚,小口,附铜镀金錾花盖,连以象牙勺。颈部绘浅蓝地金花,灰青退晕垂云纹;腹部正反两面八瓣形开光,光内泥金地上绘花鸟图,一面绘喜鹊、柳树、蝴蝶、牡丹;另一面则绘山石、月季、菊花、喜鹊、蝴蝶等纹饰。两边墙亦用泥金地绘豆绿色装饰花纹,呈金、绿二色双关图案效果。底为椭圆足,足心画蓝珐琅“乾隆年制”二行篆体款。
    珐琅彩绘精工细腻,花鸟栩栩如生,是由珐琅处画院广东画家所绘。泥金地珐琅彩极为罕见,是宫廷玻璃胎画珐琅鼻烟壶中的绝品。
    玻璃胎珐琅彩仕女烟壶(图6)
    此烟壶通高7.1、口径1.1、足径1.7×1.3厘米。涅白玻璃地,扁方瓶式,仿绿松石玻璃盖,连以象牙勺。口下涂黄地,以墨色珐琅勾出四长覆叶,黄地上绘浅灰色卷草纹。肩宽,足窄,四面留有白地。壶体正反两面均绘携篮仕女,其面容俊秀,姿态轻盈。背后一片芦苇,增添了几分荒疏恬淡之逸趣。此二图描绘了渔妇、村姑姗姗漫步的半身形象,在仕女画中别具一格。其画面略显明晦,富有立体感,当为广州珐琅画家所作。壶的两侧面则绘胭脂红色山水图案。底作椭圆卧心足,其内白地并以浅蓝珐琅书仿宋楷体“乾隆年制”方款,珐琅精细,色调古淡,形象朴实,画格高雅,当属玻璃胎珐琅彩中的珍品。
    此鼻烟壶系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烧造玻璃胎,由珐琅处画师绘珐琅画,经焙烧后再由金玉作配盖,牙作配勺。配齐后由养心殿造办处进呈乾隆皇帝,作御用或赏赐用。
    红套蓝花蝶纹玻璃瓶(图7)
    套玻璃又称“套料”,是艺术玻璃中的一个重要品种,始创于清康熙年间,制作地有山东和北京。隋代玻璃装饰艺术最重要的创造应是“套料”。晚清书画家赵之谦将其概括为“套者白受彩也”。也就是在白玻璃胎上粘贴各种彩色玻璃的图案坯料,然后经碾琢而成。其风格与当时的竹刻牙雕相似,“细如毫发”、“扪之有棱”。其实套料并非仅限于“白受彩”一种,还有许多以彩色玻璃为胎者。它的装饰方法又分两种:有在器表满套一色玻璃,再雕琢出露地花纹者;又有将玻璃棒边溶化边在器表作花纹者,有套一色花纹者,也有套多色花纹者。其艺术效果犹如浮雕,地净花明,清晰华美。
    此瓶为宫内陈设品,高24.7,口径横向7.7,纵向7.2厘米。它以不透明豇豆红色玻璃模制成型,外套半透明翠蓝色玻璃花纹,瓶体由六条纵向曲线构成,呈直颈、润腹,外撇形足,俯视口、身、足均为横宽的扁六角形,其左右两条线似显非显,前后四条线则呈圆角状。线条刚劲而柔和,瓶体庄重,挺拔而又丰满,颈部饰大蕉叶一周,腹部作通景写生花蝶图案,梅花、荷花、牡丹、山茶布满瓶面,疏朗有致,几只蝴蝶和蜜蜂飞绕花丝之间,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生意盎然的画面,瓶底刻有“乾隆年制”楷书方印式款。
    此瓶造型由观音尊演化而成,但呈刚直美显示了制作者高超的技艺,可谓乾隆时期套料玻璃器中的质优工精之作。
    黄地套红玻璃“寿”字盖豆(图8)
    豆是流行于新石器至商周时期的一种盛食器,多为陶和青铜制品,清代用玻璃仿制,作陈设欣赏之用。此豆高17.5,口径15,盖、盘、腰、足均为浅黄地,以深红、酱红两色玻璃粘接各部分,盖、盘、束腰、足贴碾肉红色玻璃图案,盘、盏各碾四个团“寿”字,其间饰勾莲花纹。所饰深红色玻璃状瓣花、酱红色玻璃芙蓉花,均阴铸细部,其色调柔和适中。虽系仿古之作,但形制变化较大,既有灵秀妩媚之姿,又有古朴典雅之韵味。
    涅白地套红玻璃云龙纹瓶(图9)
    此瓶为宫中陈设用品。高29.5,口径9.5厘米,瓶体正圆,敞口如喇叭,细颈,下垂腹,圈足,平底。其造型端庄挺拔,器型轮廓线刚柔得当,与玉壶春瓶大体相似。它通体以涅白玻璃为地,套深红色玻璃,因厚薄不同,呈现几种不同的深浅红色。颈部饰仰蕉叶纹,下饰红色卷草纹,带下是八垂云纹,腹部碾隐起红色行龙戏珠纹,以云、宝珠纹作衬。最下部饰一周仰莲,底部贴红玻璃圈足。瓶底阴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用双合模,以玻璃熔液浇铸其内,待凝固后开模即成,这就是型铸法。此瓶前后两模相接之处微微突起,型铸的接口痕迹尚可辨认。涅白玻璃呈车渠白色,表面浮现出脂肪光泽,兼有羊脂白玉之美,这说明我国古代玻璃同样注重特殊的颜色美,并且影响至今。
    磨花玻璃盅(图10)
    所谓磨花玻璃,是以铊制玉器的方法,在玻璃表面碾琢出各种纹饰或图案。乾隆时期的磨花玻璃,受欧洲磨花玻璃的影响很大,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此盅为饮酒器,高3.4,口径6厘米,用透明茶黄色玻璃吹制成形,再以表面磨花的方法制成。圆形,直口,腹下部略内收,再折成平底,外底刻阴文楷书“乾隆年制”印式款。壁外磨饰通景山石花卉,枝叶疏朗有序,布满全身,清秀而又雅丽。
    绿玻璃磨花渣斗(图11)
    渣斗为宫廷特有器物,多放置于床边和几案上,以备存纳微小废弃之物,故称之为渣斗。此渣斗高8.7,口径7.7厘米,以绿色透明玻璃吹制而成。壁较厚,约0.4厘米。玻璃质地优良,呈深绿色,色调匀正,精纯如水晶。造型俯视为正圆形,上半节为口,呈喇叭形,下半节为腹,鼓如球,小平底亦为圆形。器表磨饰各种花纹:颈部作桃形和椭圆形纹各一周;腹部饰连续六角形花纹,每个六角形为一个小平面,与相邻的六角形构成棱角线,排列整齐,犹如龟背纹。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类似的器物清中期仅仅制作过数次,之后再无成造。据此推测,它应是清乾隆时期内廷玻璃厂所制。
    彩色玻璃连座瓶(图12)
    此瓶为宫内插花用陈设品。通高19.2,口径6.2,腹径6.4厘米,器物造型与制作方法均与众不同。它用乳白色玻璃吹制,长身,细颈,阔腹,侈口,口沿处套一圈红色玻璃料,其壁薄如蛋壶。束腰座共分六层,用不透明的六色玻璃分别模制成六个大小不等的圆饼形,然后粘结而成,其颜色由上至下依次为赭、豆绿、白、普蓝、白、绿,底部和中腰为深红色。瓶与座完全连结成一体,上轻下重,非常稳当。座最下层的一侧,刻“乾隆年制”阴文楷书款。此瓶用吹、套、模制三种技法作成,造型奇古,是玻璃器中的罕见作品,由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烧造,这种多色高台座玻璃瓶,系海内孤品。
    古语云:“窥一斑而知全豹”,通过对以上12件玻璃器的逐一展示,可以看出,清乾隆朝御制玻璃器皿,是我国清代玻璃生产中期即极盛期的集中体现。它将延续数干年的中国传统玻璃生产技术与外来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依然归属于传统文化的崭新品种,即便说它是中国古代玻璃器的顶级之作也是毫不过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手机版|Archiver|麒麟论坛——第一红木古典家具论坛,红木家具,古典家具,明清家具,文玩收藏,第一中式家居门户 ( 沪ICP备2022029664号 )

GMT+8, 2024-5-22 13:01 , Processed in 0.097677 second(s), 1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