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家庭财富总额超日本居世界第二
瑞士信贷银行《2015全球财富报告》的统计说,中国家庭财富总额2015年已达22.8万亿美元,较去年增加了1.5万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家庭财富受股市影响小
报告说,按当期币值计算,全球财富总值自2014年年中起至2015年年中减少12.4万亿美元至250.1万亿美元,跌幅为4.7%。若按固定汇率计算,全球财富总值上升13万亿美元,增幅为5.1%。报告预计,尽管近年经济增长出现放缓,全球财富总量仍将继续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345万亿美元,比2015年增长38%。
按国家统计,全球最富裕的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85.9万亿美元)、中国(22.8万亿美元)及日本(19.8万亿美元)。中国今年取代日本居第二位,这主要是由于受日元汇率走势影响,日本家庭财富下跌15%。
报告指出,自本世纪初以来的15年间,中国家庭的财富总量已增至之前的5倍,人均财富占有量也从2000年的5672美元增长到现在的22513美元。
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相比,中国家庭财富多体现为金融资产的形式。报告说:“金融资产仅占中国家庭财富的一半,而股票只占金融资产小部分,故中国家庭财富受股市走势的影响较预期小。”报告同时认为,相较于其他转型经济体来说,中国财富分配不均的状况并不严重。
中产占中国人口11%
中国富豪数量近年来在迅速增长。百万富翁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个人资产超过5000万美元的超高净值人士多达12万,人数上仅次于美国。
报告预测,中国的财富总值2020年前将增至36万亿美元,在全球财富345万亿美元中占比10.4%,仍居第二位。届时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将达232万名,全球排名第六。
报告显示,全球中产阶级成年人已由2000年的5.24亿增至2015年的6.64亿,相当于成年人口的14%。中国中产阶级虽然只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但按绝对值计算却是全球最多,达1.09亿人,超过美国的9200万。
报告以美国作为基准国家,以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财富(按2015年年中的价格计算)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并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购买力平价,按本地购买力计算,得出其他国家的等值中产财富范围。
据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
瑞士抢走澳大利亚最富头衔
据新华社电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14日援引瑞士信贷的一份年度报告说,澳大利亚中产阶级的富裕程度已不再称霸全球,而是让位给了瑞士和新西兰。
《2015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澳大利亚人的家庭财富在过去一年缩水12%,导致这一下跌的原因包括汇率下跌等。瑞士信贷发现,澳大利亚成年人平均财富为36.49万美元,稍低于新西兰的40.08万美元,却大大低于瑞士的56.71万美元。紧跟澳大利亚之后的是美国(35.3万美元),挪威(32.1万美元)和英国(32.04万美元)。但是,以中位数而不是平均值而言,澳大利亚成年人财富的中位数为16.83万美元,仅次于新西兰排名世界第二。
瑞士信贷使用了一系列指标,包括工资数据、房地产价格等,来评估各国的富裕程度。“澳大利亚家庭财富的组成严重偏重于房地产,占总资产的60%。这一占比水平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冰岛和挪威。个中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土地和自然资源相对人口而言较为充裕,但也是城市高房价的结果,”报告说。
这份报告还指出,排名前三位的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贫富差距都较小,这有助于提升3国家庭财富平均水平。
瑞士信贷以拥有10万美元财富为界划分中产阶级,以此标准,澳大利亚有66%的人口属于中产阶级,是中产阶级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其次为比利时和新加坡,其中产阶级比例均为60%。
此前有部分第三方网销平台,聘用无任何资质的营销人员销售保险,此次通知的“及时”下发,对这些保险销售平台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8月18日,保监会下发的《关于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以后庞大的保险营销员不再以代理人资格证书作为上岗的前提,“以后代理人资格证书将不作为执业登记管理的必要条件”。
有业内人士表示,营销员不再“持证上岗”为大量打“擦边球”运营的第三方网销保险平台提供便利,使互联网保险平台不再冒着违规的风险“顶风作案”。
今后将只登记不考试
《通知》称,根据全国人大此前对《保险法》部分条款作出了修改,取消了保险销售(含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审批事项。为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过渡,保监会近日发布关于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保监会表示,将尽快制定完善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相关管理制度。各保监局不得受理保险销售(含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从业人员资格核准审批事项,并依法妥善做好后续工作。
根据相关要求,保监会决定废止《关于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有关工作的通知》,不再委托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执业前,所属公司应当为其在保监会保险中介监管信息系统进行执业登记,资格证书不作为执业登记管理的必要条件。
《通知》下发后,意味着,庞大的营销员群体将不再以代理人资格证作为展业的前提,保险公司也省去一大笔培训费用。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保险业职工人数94.17万人,较年初增加3.7万人,保险代理人员378.30万人,较年初增加53.01万人。
根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由于保险代理人具有高流动性,一般新入职保险营销人员都要经过保险公司两周入职培训,培训结束之后,参加保险协会组织的代理人资格考试后,方能“名正言顺”地展业。
取消代理人资格考试后,保险从业人员的门槛进一步降低,销售误导是否也会随之而来?
虽然取消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但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应当按照修改后的保险法第111条和第122条规定,规范从业人员准入管理,对从业人员进行甄选,加强专业培训。
保监会同时要求地方保监局要认真督促辖内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机构严把准入关,加强风险监控。对于把关不严,造成客户投诉率、保单退保率等风险指标异常的机构,保监局应采取相关监管措施。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保监会规定不再持证上岗,但在学历上有一定的限制,间接提高了销售人员的准入门槛。保监会此前《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监管办法》对保险销售从业人员的从业资格、执业管理、保险机构的管理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就要求保险销售从业人员应当具备大专学历的规定。
此前,《证券日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第三方网销保险平台,大量聘用一些无任何保险销售资质的营销人员销售保险,部分平台更是短期内聚集超10万人(详见本报8月13日报道《第三方互联网平台60%高佣金招人部分没保险销售资质》)。
而此次《通知》的“及时”下发,对这些保险销售平台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使这类互联网保险平台不再冒着违规的风险“顶风作案”。
降低门槛能降低成本吗
长期以来,保险营销员因为准入门槛低、工资低、误导多、流失率高等因素饱受社会“非议”,也正因为此,保险公司历年来增员异常艰难。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撰写的《保险营销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3年有508万人加入营销员行列,同时有502万人流失。人员大量流失,造成保险业务大幅度波动,营业成本大幅度攀升。
营销员的社会形象也未得到有效改观。《证券日报》近期刊发的《暴增53万人保险营销员上半年增员创6年新高》稿件被某门户网站转载后,有2654网友进行了评论,270人进行跟帖。
位于热评榜前列的包括、“保险就是个骗局”等评论,也有部分网友为保险“正名”,但迅速被“淹没”在谩骂的跟帖中。
事实上,为提高保险从业者的形象,杜绝销售误导等违规操作,保监会此前下发了多个文件,如禁止营销员在银行销售保险、销售保险需要录音录像、电销设置黑名单、制定严格的电话回访措施等制度,但从目前实行情况来看,要改善保险从业者的形象,措施仅停留在制度层面似乎也是还不够的。证券日报见习记者苏向杲
原标题:监管松口保险营销员可以“无证上岗”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