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全国无车日,南京市交通局昨日公布了今年无车日的活动方案。与去年一样,今年“无车日”继续不设限行区,同时在9月22日当天,南京市、区两级机关和政府部门的公务用车将停驶30%。
据介绍,作为全国“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南京至今已成功举办了8届“绿色出行月及无车日活动”。今年,由交通局牵头将在本月开展“绿色出行月”活动,以“绿色出行,和谐金陵”为主题,以公交优先为主导,倡导鼓励市民多选用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交通的出行方式,减少对小汽车的使用和依赖,提高全社会对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认识。
在9月22日“无车日”当天,市、区政府机关和各政府部门将带头减少机关车辆,原则上停驶30%公务用车。同时,“无车日”当天延续去年的做法不设限行区。交通部门介绍,前些年“无车日”的限行地点虽然从新街口改到了车流量相对较小的夫子庙,然而在限行区域外的道路却出现拥堵不堪的局面,导致“无车日”成了“堵车日”。因此,去年起“无车日”活动不再设限行区,而改成了倡导减少机动车,改用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方式。
除此之外,在9月16日到22日这一周内,南京市交通局将开展举办免费送地铁票、市民看公交、“环湖行”公益骑行、城墙快闪、摄影大赛等活动,鼓励市民绿色出行。(石小磊)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9月10日报道,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0日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决策者不会放慢结构性改革的步伐,此刻他们正在使中国经济由依赖制造和出口转向服务和消费。他说,服务业已占GDP的“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9月9日发表题为《中国经济大转型开始了》的文章,文章内容如下:
中国最近最引人注目的经济减速迹象是近期发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当时公布的数字略低于市场预期,从而引起全球范围的股票抛售。但问题在于,制造业生产领域恰恰是我们应该看到呈现疲弱迹象的地方,如果说中国确实在进行经济转型——即从出口、投资和重工业转向消费和服务——的话。
转型的迹象正在累积,看上去与中国经济整体减速的迹象差不多。确实是一样的,因为生产增长放慢也是转型的一部分。比如,出口增长放慢,钢铁生产的增长速度降为零,而房地产建设的大多数指标——价格和销售面积——与几年前相比都明显下降。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急剧缩小。储蓄占中国GDP的比重有所下降,投资也一样。
这很复杂,因为在中国经济正从出口和投资转向消费和服务的同时,它同样在从基础设施与房地产建设的不可持续的繁荣中转型。基建和房地产都是在7年前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得到提振的,它们也都受到了借贷规模扩大的刺激,当前都在以远低于5年前的水平运作。信贷的增速也有相当大幅度下滑,就和原先计划的一样。
继2012年中国GDP增速急剧下滑到7.7%后,随后的减速相当平缓。GDP整体增速并没有像市场作出的剧烈反应那样出现剧烈变化。而且,尽管制造业产量指标确实疲软、出口增长也确实缓慢,但近几个月有貌似合理的迹象显示,房地产建设领域的衰退已经见底,销售与价格都恢复了一些元气。
如果中国确实正在实施它长久以来声称希望实施的转型,那么情况看上去将和我们正在看到的一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最近几个月都说,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显示转型已经在进行,而这是它们极为赞成的事情之一。不同寻常的是,去年中国的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增长的贡献率。同样不同寻常的是,GDP整体增长的一半是由服务业、而不是重工业贡献的。结果就是,尽管GDP增速放慢,但是就业仍然坚挺,这是因为服务业提供了大量岗位。
因此,市场看到的那些显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崩溃的迹象恰恰是中国正在成功实施转型的迹象。习近平主席已经明确把经济转型定为中共领导层的政策。这一政策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赞扬。
原标题:外媒关注中国经济转型:服务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稿源:中新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