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日前正部署推进“电话实名制”工作,要求电信企业下月起在实体渠道为用户开办手机卡时需进行实名认证,另外,未认证旧卡也要补登,年底前实名登记率要达到90%。而广州几大运营商正在以各种渠道宣传和要求用户进行实名认证。有专家表示,虚拟运营商通过网络销售的手机号码也必须实名制。
1.3亿老用户也被要求补登
工信部称,从9月1日起,电信企业在通过各类实体营销渠道销售手机卡时,将要求用户出示本人身份证件,并当场在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上进行验证。这将为电话实名制增加技术和设备保障。此前,不少人仅凭身份证复印件或假冒身份证就能登记买卡。
未实名老用户也被要求补登。根据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2013年9月1日前入网的未实名老用户,电信企业要在其办理新业务、更换移动电话卡时依法要求其进行补登记,确保在2015年12月31日前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达90%。
有专家认为,网络上个人身份证的肆意贩卖、SIM卡实名制管理的薄弱、银行开卡身份验证的漏洞等都是导致电信诈骗频发的重要原因。而正在审议中的《网络安全法》草案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应当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运营商优惠吸引补登信息
记者了解到,广州三大运营商都在推进手机实名制工作。广州电信和广州联通的客户据称实名率在90%以上,而广州移动的客户量大,因此已提早部署。
近期,广州移动已多次向用户下发实名登记的相关信息,称未实名客户须在一定期限前进行实名登记。今年5月,已分批向未实名用户下发短信称:根据国家要求,为避免影响号码正常使用,需要在5月31日前携带本人身份证和本机号码,到各个沟通100营业厅进行实名登记,如成功登记还将获得5元话费奖励。
此外,广州移动也通过营业厅、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要求用户实名登记,称“7月10日前手机未实名登记,将有可能被限制通信服务”,将对拒不实名制用户进行停机处理。
广州移动客服人员表示,为方便客户登记,客户也可以上微信公众号“广东移动10086”进行业务办理,上传资料和审核通过后,也能完成该操作,还可获得70M流量赠送。
问题
老用户登记难度大
网络售号缺乏监管
据中国移动方面透露,2013年9月之后的新增用户,目前三家运营商已经做到80%以上的实名制,但此前老用户的实名认证工作推广困难。据了解,目前至少有1.3亿以上的老用户仍没实名制,这还不包括一个身份证注册多张手机卡的“人卡不符”的情况。
有专家说,未实名手机卡数量如此庞大,根本原因是历史欠账。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些虚拟运营商,为了冲击放号数量,往往“挂羊头卖狗肉”,实名制抓得不到位。电信专家付亮说,虚商网络售号也必须实名制,工信部应有措施监管。
(薛松)
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副主席林治洪
传统金融企业与新进入者,既要竞争,又能合作。产业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是实体经济与商业银行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重构产业金融价值链的共同选择
互联网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商机与便利。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正在重构整个商业价值链。传统金融服务已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企业亟须与其经营活动高度契合的综合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实体产业企业的跨界金融意识正在觉醒。它们利用自身掌握的供应链、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商流、物流、资讯流数据,借助互联网,实现“由产到融”转变,从而对传统金融机构产生冲击。
传统金融企业已经起来主动改变。比如,有银行准备通过建立公司网络金融服务平台,围绕客户需求,构建“金融+商流+数据”的商业生态服务体系,形成具备互联网基因的网络金融综合服务。一旦电子商务在银行中发展起来,交易流水资金在银行沉淀,就能获取更低成本的负债,并可根据交易流量进行模型设计,将过去人工金融服务的领域改用工具和模型自动处理,形成客户驱动型营销,推出细分领域的专业化产品,提供更深更透的解决方案。
在互联网推动下,金融产业链将实现分解与重构。在此过程中,将诞生愈来愈多的互联网化、专业化金融机构。如专业化信用卡公司、专业化抵押贷款银行、专业化抵押贷款证券化银行、专业化服务于金融机构的清算行等,现代金融体系功能被分化为多个专业化领域。
传统金融企业与新进入者,既要竞争,又能合作。从互联网金融业务形态来看,整个产业链包括:需求调研、标准化线上服务、大数据采集应用、流程审核、风险控制等环节。前面三个环节为互联网平台所擅长,而后两个环节银行占线下优势。双方借助各自数据优势相互渗透,目前尚处于议价、整合、博弈阶段。产业金融与互联网的融合,将是实体经济与商业银行把握互联网发展机遇,重构产业金融价值链的共同选择。
互联网企业、传统金融业、实体产业在跨界竞争的同时,合作共赢模式也正在形成。依托互联网,实现金融网、物流网、商流网的三网合一,可以有效地促进商业活动。比如,数据管理可以外包、信用卡发卡可以外包、贷款调查也可以外包等。在合作体系中,各方保留自身的核心能力,运用合作联盟资源整合,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
“互联网+”概念,为各行各业注入创新活力,无论是互联网巨头、实体产业,还是传统金融机构,都需要充分借助互联网方式,重新构建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只有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能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精准定位交易主体,快速、便捷提供产品或服务,并有效控制风险,金融企业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得先机。
(记者尹世昌整理)
原标题:传统金融业主动迎接“互联网+”
稿源:新华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