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SUV销量每年以高于乘用车数倍的增速屹立于汽车市场,甚至早几年几乎所有SUV车型都有过加价的经历,随着SUV市场由“蓝海”变为“红海”,中型以下SUV产品加价之风一去不复返。与之相对应的是,竞争并不是很充分的中型SUV市场依然存在加价行为,尤其是热销的汉兰达和锐界。
近日,记者走访了京城多家4S店,像傲虎、索兰托L等非主流中型SUV车已经基本告别了“加价提车的时代”,目前市面上热销的汉兰达提车需要加价2万元,新上市的锐界提车需搭配购买5000元的汽车装饰。
“目前加价提车应该还是处于中高端SUV这一范围,”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高端SUV市场出现空档,是因为竞争不够充分,此外一些进口SUV定价较高,从而促使了合资SUV独享中高端市场的局面。
也就在8月8日,昔日售价偏高的楼兰换代上市,以23.88万元至37.98万元的售价再次刷新中级SUV底价,定位于全感官跑车型SUV的新楼兰希望能够开辟五座中级SUV市场的新蓝海。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打越晋甚至公开承诺,我们不鼓励也不支持经销商的加价提车行为。
崔东树认为,此前楼兰市场表现并不如意,主要由于定价过高,而当他们看到以汉兰达为代表的竞品在市场中持续热销,导致新楼兰也从“高高在上”回归到主流的B级SUV阶梯中,日后其销量应该会有一个合理的上涨空间。
加价风重现
汉兰达等中型SUV
今年上半年,SUV销售270.5万辆,同比上涨了48%。其中中国品牌SUV涨幅高达95.5%,而外资品牌仅上涨了15.5%。中国品牌正是依靠SUV的快速增长拉升了乘用车整体市场占有率至41.4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3.54个百分点。
也正是由于众多中国品牌SUV产品杀入细分市场,才导致原本加价售卖的合资车企SUV产品开始停止加价、甚至出现官方降价。早在7月份,现代就将旗下的圣达和途胜的价格调低了10%左右。而在近期,起亚又将智跑和狮跑的价格分别下调了2万元和5万元,由此,使得狮跑的价格逼近自主品牌10万元-15万元的领地。
与此同时,像智跑、狮跑等紧凑级SUV产品终端价格逐步下探也迫使原本价格高高在上的中型SUV开始接“地气”。要知道,一台中型SUV卖23万元这在几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那时候途观和翼虎还有CR-V加完价都不止这个价钱,然而如今中型SUV的起步价格基本都已经下探到了25万元以下。从汉兰达23.98万元起价,锐界24.98万元起价,曾经卖到48.8万元的楼兰的起售价也只有23.88万元,昂科威1.5T甚至最低配的才卖22多万元。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正是由于车企纷纷抢占SUV市场,尤其是市场份额最大的紧凑级SUV市场,昔日的紧凑级SUV市场蓝海已不再,反而中型SUV市场潜力无限。由于中型SUV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甚至出现了汉兰达、锐界这类紧俏车型的加价。
记者在北京随机选择了两家4S店询价,其中森华望京店的销售人员表示:“汉兰达各款目前均没现车,现在交钱11月份左右可以提车。”而陆丰汇通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很幸运,目前2.0T至尊版有一辆现车,不过要提车还需要加价2万元,“全市都没现车,只有我们还有一辆,不信你去问问。”
此外,新上市的锐界也存在“变相加价提车”的情况,记者以购车者的身份电话询问北京亚奥福瑞4S店时,提车不需要加现金,只是作为“捆绑条件”,必须搭配购买5000元的汽车装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有形市场分会会长苏晖认为,在市场形势低迷的汽车市场中,虽然有一些车型大幅降价去库存,但也不是所有车型都不畅销,SUV车型一直以来销量都很可观,“加价提车”与“官降风潮”并不矛盾,“说白了,价格的上下浮动还是属于市场行为。”
中型SUV市场
主销七座车型
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中级SUV汉兰达销售8014辆,在所有SUV车型当中排名第16位,尺寸接近中级SUV的昂科威甚至以销售10401辆的成绩进入所有SUV车型第10位。为什么中级SUV早不火,偏偏此时蹿红呢?
业内人士分析,现在已经进入换购时代,中国消费者“大而全”的观念作祟,加上过往以进口车为主的中型SUV市场近年来有不少国产车型,售价拉底后消费者自然趋之若鹜。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已经国产的汉兰达、锐界两款车型上,除了最低配车型采用5座设计之外,其余车型则均采用的是2+3+2的3排7座设计。以七座为主的这两款车型都属于市场的旺销车型,为什么中型SUV销量主要集中于此呢?
此外,七座中型SUV市场真正开始火爆还是从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开始,再加上,一线城市限购已成趋势的情况下,消费市场对一辆多功能性车型的需求越来越强。有统计数据显示,31%的SUV用户下辆车选择7座,家庭人口越多,7座SUV偏好越高。
“目前加价提车应该还是处于中高端SUV这一范围”,崔东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目前国内SUV市场来说,一方面,由于自主品牌的大量投放,中低端市场迅速扩充,可以说竞争已经开始加剧;另一方面,中高端市场出现空档,竞争不够充分。此外,一些进口SUV定价较高,从而促使了合资SUV独享中高档市场的局面。”
新楼兰五座
挑战七座中级SUV市场
即使明知七座中型SUV市场前景可观,但仍有车企试图开辟中型SUV新的细分市场。8月8日,东风日产推出了9款都是五座的中型SUV车型——新楼兰,新楼兰全方位颠覆传统中大型SUV中庸的设计风格,定位于全感官跑车型SUV,目标消费人群正是80后创行先锋。
国内中大型SUV市场的开端源于丰田汉兰达的出现,以70后为主的消费人群在购车时更多地考虑满足全家人一起出行的用车需要。“4+2+1”的家庭结构给汉兰达这样的中大型7座SUV车提供了绝佳的市场前景;今年6月份,主打高端、高科技的全新锐界登顶中大型SUV销量榜,无疑是对这一消费趋势的最好写照。
对于为何新楼兰要选择“不走寻常路”。打越晋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通过调研发现,一方面在当前的中大型SUV市场中,以80后创行先锋人群为代表的新时代消费者逐渐崛起,然而传统的中大型SUV中庸的设计风格难以满足他们对于时尚、个性、豪华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实际用车中,80后创行先锋人群的七座使用率普遍偏低,五座车型完全可以满足他们的用车需求。
“新楼兰作为YOUNG NISSAN战略的首款新车,我们希望能够得到80后的认同,”打越晋表示,我们完全可以把新楼兰做成7座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对第二排和第三排的乘坐舒适度做出牺牲和妥协。而我们在整个商品的任何环节都追求极致,并没有为了达到某一个目标在商品层面做任何妥协。这一点和80后群体的个人追求和调性都是完全一致的。
“在竞争并不充分的中高端SUV市场中,新楼兰也抓住了最后一个赢得市场的机会,”崔东树表示,此前楼兰市场表现并不如意,主要由于定价过高,并没有形成“进入主流市场”的一个概念,而当他们看到以汉兰达为代表的竞品在市场中持续热销,导致新楼兰也从“高高在上”回归到主流的B级SUV阶梯中,日后其销量应该会有一个合理的上涨空间。(王禁见习记者谢若琳)
原标题:加价风重现汉兰达等中型SUV新楼兰只推五座
稿源:新华网
作者:谢若琳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有这样的庞大,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有这样的杂乱不堪。
从今年6月到8月,华润万家始终陷入在被员工围堵和抗议的困扰之中。从重庆到广东,员工们一拨拨涌向这个位于水贝二路27号的华润万家总部,横幅的内容总是其漠视员工权益的内容。
经济下行,零售行业遭遇电商冲击,员工聚集抗议,这些并没有引起华润万家正视,反而在员工聚集抗议后,以强硬的姿态发出《我们当自强》的长微博,将此归纳为员工谋取私利。
殊不知,漠视员工权益,放松矛盾协调,这些都是诱发新的冲突和不安的基因。如今已是2015年,这家有着三十年发展历史的央企,却依旧以傲慢的姿态处理劳资纠纷。
号称中国零售业并购第一案的华润万家与TESCO的联姻,早已裂痕累累。先是80%的高管离职,继而TESCO基层员工聚集抗议,不知此刻,那位说出全球智慧和中国本土经验强强联合的华润万家CEO洪杰又该作何感想?
收编TESCO之后,在面临着巨大经营压力之下,华润万家仍然花费巨资更换了品牌LOGO,原先的太阳花转为了六角星。要知道一家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需要时间沉淀和经营,原先太阳花LOGO伴随着华润万家已经度过了30年。如今,华润万家由于费用问题,没有对新品牌进行投入,从而呈现出太阳花、六角星以及TESCO三种品牌并存的时代。这在整个零售业史也是绝无仅有的。至于电商之路,华润万家也是几经坎坷。2004年万家摩尔的豪言壮语还未落音,就已退出舞台。而今再度上马E万家,但界面和物流能力亦遭遇吐槽。
据赢商网统计,2014年十大超市共开业136家门店、关闭35家。其中,华润万家全年开业47家,关店3家,乐购新开1家门店,关闭6家门店,华润万家关店数量居超市业态的前列。
宁高宁时代之后,华润万家曾进入了一场十年的快速增长期。在华润集团前董事长宋林的带领下,华润万家开启了十年的资本并购期。通过资本运作和快速并购,将家世界、苏果、洪客隆、全球第三大零售商TESCO等原先的竞争对手,系数纳入旗下。这些并购使得华润万家拥有了4127家门店,一举跃为中国规模最大的零售商。
渠道有了,钱有了,按理说华润万家此后的发展应该一片阳光。可十年之后,在宋林入狱,华润万家尝到了“消化不良”和管理混乱的苦果,把自己推向了舆论的风口。
往事不堪回首,仅2014年10月至12月份,华润万家就因内部管理混乱,多次上“头条”。先是媒体曝光,一名超市保安在与顾客的争执之后,竟从衣服里掏出藏刀刺向顾客;紧接着一个月后,华润万家西北区采购部的主管助理李妍因拖欠数亿元欠款无法偿还携全家跳崖自亡。根据媒体报道,李妍利用职务之便,由外人提供资金,联合谋取公司利益。其后的12月份,媒体曝出华润万家涉嫌有3亿元物流款项未按规定招投标事件,诡异的是如此大金额的项目未按规定招标,涉事人员却能正常离职。虽有媒体追问,华润万家也表示要严厉追查,但最后依旧是雷声大雨点小,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了了之。
今年的“3·15”媒体曝光“假茅台”事件,更是华润万家三年来的老大难问题,三年查不出酒的真假,媒体追问事件真相,交不出进货单据,只是反复强调华润万家的进货渠道真实可信。这让人想起一句很流行的话: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已经信了。打开华润万家的官网,其首席执行官洪杰致辞的第一句话是:“做最值得信赖的零售品牌”。而如今的华润万家是否还是那个让百姓相信的品牌?是否还有值得信赖的管理?什么样的管理,可以让员工携刀上班?又是什么样的管理允许涉案数亿元之后全身而退?这家拥有年销售千亿元规模的零售大鳄不断以各种耸人听闻的事件刷新着人们对它的认知。
宋林时代的华润万家战略清晰,在资本运作的同时注重稳扎稳打。而今天的华润万家又将去向何方?
原标题:华润万家何去何从:被员工围堵抗议态度仍强硬
稿源:新华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