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
影院禁带外食
电影院禁带外来食品几乎是院线行规。但消协相关人士近日却表示,此举当属霸王条款,观众分分钟可以投诉。同为影迷,对于外来食品到底孰是孰非,各有说法。
禁外带食品是霸王条款
公共空间应遵守文明秩序
我一直对电影院不能带外来食品十分不解。我就曾经手拿一杯咖啡走进电影院却被告知只能存放在前台,看完再取,那叫一个郁闷啊。
原以为电影院如此做法是因为外来食物会对观众的观影造成滋扰,一方面食物有气味,影响他人;另一方面食品垃圾对影厅卫生状况造成压力。
然而,事实并非这样。几乎所有的影厅都有自营小卖部,里面各式各样汽水、爆米花甚至熟食如鱼蛋、香肠等不一而足。这些同样有气味、同样会制造垃圾的食品在影厅里销售,并且以高于市场价卖给观众,难免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意味在。有统计,仅仅是爆米花一项,就占了院线总收入的近10%。很显然,影院“禁止外带食品”是出于商业考虑。为了保护其小卖部的收入,观众渴了饿了都只能在电影院卖品区解决。于是观众不得不忍受电影院不合理的销售价格。这样的经营方式说不是“霸王条款”谁又能信?
观众买了票,电影院摆起“要不别看,要不就在我这买吃的”的姿态早已让人难以接受,消协这次的释疑甚至来得有点晚。相关部门应该采取措施打破这种莫名其妙的规定,还观众一个公平的消费环境。(雅婉)
公共空间应遵守文明秩序
很多人在电影院里吃东西,爆米花、汽水算是“常态”,我还遇到过在电影院吃牛杂、鸡腿饭、泡椒凤爪、鸭脖、嗑瓜子的“吃货”。当时我就想站起来让这些人“闭嘴”。
电影院作为一个浅则是娱乐大众,深则是艺术欣赏的场所,安静、整洁是第一要义。可是一些观众大口大口啃鸡腿,油花四绽;瓜子爱好者们,一手一把瓜子,边嗑边丢地上……吵闹如菜市场,严重影响了那些真心想静下心来欣赏电影的观众们。同样是买了票进场看电影的,为何有人把影院当餐厅,有人却被剥削清静看电影的权利。
尤其是在电影闭幕,灯光亮起的那刻,满地的瓜子壳、薯片包装袋、可乐罐,人群散去,只剩下保洁工人逐一地扫走垃圾时,真为某些人的素质而气愤。其实不仅仅是电影院,不准外带食物也是各大音乐厅的行规,一来为了保洁,二来为了维持观赏秩序。针对这两点,我绝对支持电影院不能携外带食物进入内,甚至电影院自营的小卖部也应该以身作则全面取消,还观众一个欣赏艺术的环境,公共空间应该遵守文明秩序。(王睿)
@蘑菇头:电影院作为一个企业,有自己的商业考虑无可厚非,买票进场就意味你愿意接受这套规则。但是企业不妨可以考虑外带食物要加收服务费的原则,这样既能保证自营小卖部的销售量,又能给市民多一个选择。
@丢丢:如果想自由自在地吃、自由自在地看,不用来电影院,请在家看电视。
原标题:影院禁带外食霸王条款还是合理行规?
稿源:新华网
作者:
原标题:全面排查全省中小学塑胶跑道
近日,我省苏州、无锡、南京、常州等地学生家长反映,孩子上学后集中出现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他们怀疑与学校的塑胶跑道气味呛人有关。14日上午,省教育厅就此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应邀对社会关心的问题作出回应、解答。
原材料合格的塑胶跑道是安全的
“用塑胶材料制成的跑道是否安全?”这是遭遇“问题跑道”困扰的学生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原材料合格的塑胶跑道是安全的。”发布会上,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教授罗振杨说,塑胶跑道是国际认可的安全运动器材,在减少伤害的同时能提高运动成绩。我国铺设塑胶跑道的历史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开始,并用于援建非洲国家体育场,塑胶跑道所使用的聚氨脂材料在日常的吃、穿、用中都有应用。“规范的聚氨脂材料是安全无毒的,这一点国际国内都有定论。”不过,罗振杨也表示,希望我省在今后的中小学塑胶跑道建设中严格限制使用任何塑化剂。
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杜伟介绍,2012年起江苏将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列入省政府“十二五”为民办实事十大工程,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体育局面向苏北、苏中地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每个试点县市区资金补助。2012-2015年,共建成塑胶场地552片,在建113片。“截至目前,我们未收到任何群众投诉,项目覆盖地区的家长、学生和群众均给予高度评价。”
“问题跑道”出现在自筹自建项目
在省里推进的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之外,不少市、县、乡镇为改善所属学校的体育场地条件,也积极加大投入,建设学校运动场地塑胶跑道,“问题跑道”就出在自筹自建项目中。
近日,苏州、无锡、南京和常州等地部分学校相继曝出塑胶跑道环保问题,教育厅对此高度关注,并安排专人深入调研,了解具体情况。“经了解,报道中所涉及的几个塑胶跑道建设项目均为当地自筹自建项目,省教育厅已责成有关单位必须委托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杜伟透露,近日,省塑胶办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邀请相关专家,对全省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工程在建项目所涉及的所有学校进行全面督查。
此外,省教育厅还要求相关市县教育局委托有监测资质的权威机构,立即对本地自筹自建的所有在建或刚建成的塑胶跑道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公布材料供应商及施工单位的名单,绝不允许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建筑材料进入校园。涉及教育系统相关责任人的,我们将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问题跑道”尚留待解“问号”
“问题跑道”究竟是在哪个方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对此,新闻发布会上尚无明确说法。
就在多地自筹自建项目曝出“问题跑道”的同时,“省抓”塑胶场地为何“零投诉”?杜伟解释,在省组织实施的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中,为确保工程质量,省教育厅、财政厅和省体育局共同成立了江苏省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在每一个项目实施之前,省塑胶办都要专门召开有高校教授、化工专家和检测机构代表等权威人士参加的项目论证会。在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的前提下,着重围绕环保、安全和质量等,分年度编写《江苏省农村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实施指南》。
“《指南》中所涉及的技术指标、施工规范及验收要求等关键环节,均引用了现行有效的8个国家标准和行业管理规范。”杜伟说,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关键原材料稽核管理办法》、《关于规范实施省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招标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规范关键原材料检测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在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并委托江苏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对关键原材料按照不低于总量1/3的比例,进行理、化和环保等指标随机抽检,在省质检院出具检测合格报告后,方可以进入施工环节。“在铺设塑胶跑道过程中,校方和监理方监督施工企业制作平行试块,封样后送省质检院检测,检测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环节把好“质量关”,无疑是“零投诉”的关键所在。疑问也由此而生:出现“问题跑道”的地方,有没有不折不扣地按照省里的各项要求去做?对这些地方必要的“督导”有没有做到位?人们期待这些问号能够得到解答,因为苏南等地自筹自建的塑胶跑道不在少数。“至少有3000片。”省塑胶办专家组一位成员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