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国产影片的关键一年,不仅整体票房屡创新高,更有成功位居国产电影票房首位,并闯入内地票房排行总榜前三的《捉妖记》,打破了海外大片霸占前三位的格局,无疑让业内惊喜连连,而这也意味着超15亿元的票房收入将会给其相关公司带来巨大收益。那么,究竟有哪些公司能成为《捉妖记》背后的赢家呢?
安乐影业:大投资获大收益
与其他众多高票房影片背后总会出现光线传媒、华谊兄弟等耳熟能详的民营影视大佬不同,此次《捉妖记》的背后则出现安乐影业的身影。猛一提到该公司,或许大多数人都反应不过来,但该公司曾投资过《寒战》、《北京遇上西雅图》等影片。此次安乐影业作为《捉妖记》的第一出品人,无疑是最大受益方。
据猫眼票房分析数据显示,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时,《捉妖记》票房已达15.7亿元。按照我国电影票房分账规定,首先需要在总票房中扣除5%的电影发展专项基金和3.3%的营业税。而在剩余的资金中,影院会拿走50%,院线分账7%,投资制作方和发行方拿走43%,换算到《捉妖记》这部影片,则约有6亿元。
“虽然剩余的钱需要安乐影业和其他投资方、发行方按照约定和比例进行分配,但安乐影业是最大投资方,其获得的收益会相对较多,且目前《捉妖记》还将筹备续集,同时未来还能基于该IP发展衍生产业链,使安乐影业不仅能获得短期的票房,还能获得长期持续的收益”,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表示。
参投公司:机缘巧合获红利
《捉妖记》相对其他影片,其制作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据公开资料显示,《捉妖记》从2006年就已开始进行初创,直到今年6月后期才制作完成,历时九年。且在这九年的过程中,还遇到主要演员柯震东因涉毒被抓,而广电总局也下发通知,封杀劣迹艺人,规定由劣迹艺人参与的电影要暂停播出,这使得《捉妖记》被迫面临重拍、投资不断增加的困境。
尽管这对于安乐影业而言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但这对于其他影视公司而言,则是一个绝佳的契机。就在《捉妖记》被广电总局限制播出后,其他影视公司纷纷找到机会对该电影进行投资,比如浙江蓝色星空影业、合一影业、联瑞影业等,其中联瑞影业是在柯震东事件发生后主动联系片方,提出了投资的意愿。
尽管相较安乐影业,其余影视公司投资金额没有那么大,但在《捉妖记》累计获得的票房中,势必会有其一份,且这部影片所带来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对于这些影视公司,无疑是一个提升自己知名度的好时机,可以名利双收。
影院院线:分票房赚人气
现象级电影《捉妖记》让很久没有感受到提供的场次座位供不应求的影院再一次忙了起来。
作为电影产业链的终端,影院和院线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重要一环,而《捉妖记》的火爆人气则为影院带来巨大的收入,一方面来自于电影票务,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影院内提供的食品、饮料等附加服务。
“虽然《捉妖记》能给影院整体带来令人眼红的收益,但值得注意的是,全国范围内上映《捉妖记》这部影片的有上千家影院,所以尽管整体红利很大,但影院数量也不是小规模,平分到单家影院而言则相对较少,远比不过安乐影业所获得的收益”,电影产业资深专家王先生表示。
但与此同时,魏鹏举也表示,虽然表面上看是单部影片票房红火,实际上这也会带动影院整体的人气,吸引更多观众前去观影,而《捉妖记》也会带动其他影片的票房有所提升,是一个连锁效果。
上市公司:借力收购增股价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以上三类能获得《捉妖记》的都是通过影片直接获得收益,但还有一类则是通过《捉妖记》间接获得好处。在近期股票不稳定下,北京文化却出现了逆势增长,究其原因则是该上市公司于2014年8月19日曾发布一份公告。
公告表示,北京文化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3.14亿元,并将其中的25.2亿元用于收购世纪伙伴、浙江星河、拉萨群像100%股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标的公司之一浙江星河正是《捉妖记》的制作公司之一。对此,魏鹏举表示,影片票房增长证明该影视公司具有一定的实力,这对于其收购公司而言无疑也是一个利好消息,证明其投资的方向对其业绩的增长能产生正向作用,从而吸引投资者,带动股价的上升。(北京商报记者卢扬郑蕊)
原标题:谁是票房霸主《捉妖记》大赢家
稿源:新华网
作者:

原标题:兰州提出多项措施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并列出明确时间表
三年淘汰7万辆黄标及老旧汽车
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汽车7万辆,全市燃煤总量实施零增长,市区内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口全部实行在线监控和插卡排污……兰州市政府近日下发了《兰州市创建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主要污染物减量化工作方案》(2015~2017年度)《方案》),为进一步改善兰州市环境质量提出各项保障措施,并列出了明确的时间表。
减排
目标
主要污染物实现连续三年下降
据悉,兰州市将实施国电兰州范坪热电有限公司城区热电联产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实施1号机组、2号机组烟气环保设施提效治理、全厂无组织排放源综合治理和工业余热综合利用,年内2台机组完成项目报批、科研、环评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2号机组大气污染物实现超低排放,同时重点对原料场(堆煤场)、输煤栈桥(廊道)、转运点、煤破碎、卸料间、干除灰、脱硫剂制备系统、灰场等八个无组织排放点源进行逐个对标治理,同时对厂区道路破损处进行修复,对裸地全面进行绿化抑尘,对厂区周边进行美化,力争2015年底建成环保标杆性企业。
在治理燃煤污染方面,兰州市将减煤量、控煤质,加快市区能源结构“电气化”进程,同时兰州市也在全市提出了燃煤总量零增长的目标。与此同时,主城区将实行煤炭总量控制和减量政策,全市新建、改建、扩建用煤项目实行煤炭等量替代。城区三家热电联产企业供热管网覆盖范围内区域不再审批新、改、扩建燃煤、燃气、燃油、壁挂炉等其他形式热源,优先保障热电联产企业发挥最大供热效能。
减排目标一览
化学需氧量:2015年比2014年下降4%,2016年比2015年下降3.94%,2017年比2016年下降3.94%。
氨氮:2015年比2014年下降4.25%,2016年比2015年下降4.18%,2017年比2016年下降4.18%。
二氧化硫:2015年比2014年下降4.88%,2016年比2015年下降4.5%,2017年比2016年下降4.5%。
氮氧化物:2015年比2014年下降5.25%,2016年比2015年下降5.16%,2017年比2016年下降5.16%。
管理机制
环境资源将实行市场化运作、有偿取得
尾气污染也是兰州市大气污染的因素之一,为了加强尾气污染治理,兰州市将淘汰黄标车及老旧汽车7万辆,削减氮氧化物排放6080吨,其中2015年计划淘汰6万辆,削减氮氧化物排放1013吨。据悉,这项工作的完成时限为2016年12月31日。与此同时,兰州市将创新环境监管机制,环境违法即查即办,环境犯罪依法入刑,企业违法公开曝光;落实浓度和总量双达标,市区内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污口全部实行在线监控和插卡排污;全面开展航拍取证,提高监管效率。兰州市将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交易平台,将国家控制的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两项水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两项大气污染物排放权纳入一级市场进行交易,开展交易试点,环境资源从行政无偿配置过渡到市场化运作、有偿取得。
在推进全市水污染减排工作方面,兰州市将在2017年12月31日前实施兰州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其中2015年完成项目选址、项目审批,并开工建设,同时建成城区雁儿湾、盐场、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处理规模9万立方米/日。(西部商报)
原标题:兰州三年淘汰7万辆黄标及老旧汽车
稿源:中新网
作者: